乐之
说起自由,第一时间想起来的是那首著名的诗:“生命曾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当时觉得这首诗很可笑——生命都没了,还谈什么自由。
《自由的基因——我们现代世界的由来》讲述了自由的故事,解释了为什么自由与其说是“西方的”、毋宁说是“英国的”独特发明。它向人们揭示了欧亚大陆西端一角湿冷孤岛上的居民如何偶然间发现了国家是个人的公仆而非主人的观念。
当然这一观念是由于王权的极度衰弱而产生的,1014年发生的事情,近乎奇迹。当时的英格兰处在史上最倒霉的国王埃塞尔雷德二世治下,埃塞尔雷德二世就是史家们所称的“无准备者”,这个绰号来自时人的错误拼写。“无准备”的原意是“糟糕的主意”,因为埃塞尔雷德二世在位期间恰逢英格兰遭受丹麦人最频繁的侵袭,于是,国王便不断向入侵者支付赎金以换取和平,这笔钱最后当然通过沉重的赋税加诸在人民头上。最糟糕的是,这笔赎金(又被称为“丹麦金”)没起到作用,丹麦人接受了赎金,答应解甲归家,但仅仅等到下一个“狩猎季”,他们又卷土重来并且要求的更多。到了1014年,一系列灾难降临到英国人头上,丹麦人占领了伦敦,埃塞尔雷德二世弃位而逃,流亡诺曼底,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是史无前例。贤人会议给了埃塞尔雷德二世一个复位的机会,前提是他须同意他们提出的条件。其中一个重要条件就是不再课以重税;古老的法律——其第一次出现是以“远古的习惯”或“古代良法”的面目——必须受到尊奉;国王必须发誓将来接受贤人会议意见的指导。
本书作者丹尼尔·汉南认为,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进步,“然而却奇怪地被人们忽视了”。丹尼尔·汉南写道:“在这里,《大宪章》签订整整两个世纪以前,我们看到了1688年光荣革命的先声:国王即位是有条件的,法律大过国王。”
而这个革命性观念,离不开英国这个民族的性格——他们对尊严极度重视,国王要求人民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开会决定,否则英国人会以死抵抗。坊间有一个说法——当一个英国人阴沉着脸说“这不公平”时,你一定要严肃以待,因为他们可不是说着玩的。
这一革命性观念创造出了财产与契约的概念,反过来又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资本主义进程。在这个民族的历史上,第一次生长出了奖励创造生产、而非弱肉强食的制度。这套制度被讲英语者所携带,一路漂洋过海,或者借助殖民统治者的强制推行,或者经由忠诚的拓殖者自觉履践,在1787年的费城,以纯粹和精妙的形式凝结在美国宪法中。
自由是英语民族成功的秘密,已经成为现代人集体潜意识的一部分。今天,我们视它为理所当然,以至于常常忘记了这一价值正是繁荣和有序的基础,而且来自于英国。就像英国的国服——西装,因为成为全世界人标准的正装而使人忘记了这其实是诞生自英国的。本书带领人们快速回顾这段历史,启迪人们思考应如何面对未来。
丹尼尔·汉南,毕业于牛津大学,英国著名历史学者、政治家、专栏作家、保守党党员,欧洲议会保守与改革党团秘书长,重量级本地主义与反欧洲派倡导者。 2010年,丹尼尔·汉南“炮轰”首相戈登·布朗的演说视频成为当年收视率最高的政治类节目。
想要了解英国史以及自由制度史,这本书给出了极好的解答。丹尼尔·汉南不愧是以激进言论红透网络的英国议员,超具煽动力的辩才,尽管不少观点有些偏激尖锐,毫不掩饰的民族优越感,甚至把拉美国家得罪了一大片,但不得不承认他说的没错,让人无力反驳。不仅如此,作者是个讲故事的高手,每章的开头都能以有趣好玩的历史事例开启重大话题,穿插英剧的桥段,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看完整本书,也许会对那首著名的诗有更深的理解:就是因为敢以命相抵,才换得了人民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