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黑葡萄山地标准化栽培试验

2015-11-30 09:18覃秀顺韦建朝伍永炎覃炳树刘红玉周艳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8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

覃秀顺++韦建朝++伍永炎++覃炳树++刘红玉++周艳霞

摘要 引进夏黑葡萄进行山地栽培试验,观察记录其物候期表现及生长结果特性,并对果实经济性状进行分析评价,总结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标准化栽培技术要点。结果表明:夏黑葡萄在桂林地区栽培表现良好,树势强健,抗病力强,适应性广,风味品质俱佳,浓甜爽口,有浓郁草莓香味,是适宜大面积推广种植的鲜食早熟葡萄品种。

关键词 夏黑葡萄;山地栽培;栽培技术;品种表现

中图分类号 S6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8-0083-02

夏黑,别名黑夏、夏黑无核,是日本山梨县果树试验场以巨峰为母本、无核白作父本育成的欧美杂交种,1998年引入我国,为早熟鲜食无核品种[1]。夏黑葡萄是近年来桂林市引进栽培的优质无核鲜食葡萄品种,因其早熟、质优而深受广大种植户及消费者的喜爱。

桂林地处丘陵地带,山坡地资源丰富,为了探索葡萄山地栽培技术,桂林市农业科学院园艺所于2011年引进夏黑葡萄开展山地标准化栽培试验,旨在通过本区域的气候条件下栽培观察,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宜的标准化栽培技术,为桂林的葡萄山地生产提供科技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基地基本情况

试验于2011—2015年在桂林市临桂区两江镇贺村试验基地内进行。基地距桂林市区30 km,当地年平均气温18.9 ℃,1月平均气温最低为8.2 ℃,7月平均气温最高为27.6 ℃,无霜期309 d,平均降雨量1 952.9 mm,平均相对湿度69%~76%,年平均日照时数1 689 h。基地占地面积约19.8 hm2;地形为丘陵坡地,坡度达5~15°,分块平整后,坡度达5~10°。红壤土,土层深厚,部分带河卵石。通过测定土壤样品,发现该地含有机质21.27 g/kg、碱解氮53.08 mg/kg、有效磷4.32 mg/kg、速效钾112.09 mg/kg、交换性钙265.98 mg/kg、交换性镁21.81 mg/kg,土壤pH值为5.5~6.5,土壤洁净未受污染。夏黑葡萄面积约4 hm2,采用单行简易避雨棚避雨栽培、V型十字篱架整形、水肥一体化灌溉。

1.2 供试材料

供试葡萄品种为夏黑。

1.3 标准化栽培技术要点

1.3.1 幼龄树栽培管理技术要点。夏黑生长势旺、花芽分化较好、成熟早、丰产性能较好、适应性广、水田及山地均可种植,管理相对容易。在桂林地区,应采用避雨栽培。①园地选择。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1.5%、地下水位1.0 m以下的砂壤土或壤土,土壤pH值以5.5~7.5为宜。选择在≤20°的坡地或平地种植,≤6°的缓坡地和平地栽植行向为南北向,6~20°的坡地等高种植。②架式选择。采用“V”型十字篱架避雨栽培。选用长3 m、粗12 cm×10 cm水泥柱作支柱,每隔3~4 m设一支柱,埋入土内60 cm,每个水泥柱上安4道用木头或竹做横柱,离地60 cm第1道长0.5 m横柱,间隔40 cm第2道长0.7 m横柱,间隔40 cm第3道长1 m横柱,间隔70 cm第4道长1.8 m横柱。每横柱边上拉1根14号钢丝,水泥柱顶再拉1根钢丝,共9道钢丝。柱顶每隔1 m固定1根1.8 m长的拱竹,盖0.4 mm农膜,并用透明胶等固定。③栽植。栽植时期以冬季落叶后至春季萌芽前为宜。栽植密度根据园地条件(气候、土壤肥力和地势等)、品种生长特性而定,合适的株行距为2.5 m×1.5 m。栽植前30~60 d,在规划栽植处挖宽0.6 m、深0.8 m的栽植槽,施入有机肥22.5~37.5 t/hm2、钙镁磷肥3 750 kg/hm2、石灰1 500 kg/hm2,与表土拌匀后回填,底土置于栽植槽表面,浇透水。定植后淋足定根水,若遇天气干旱,栽后7~10 d浇水1次。④追肥促长。幼树以扩大树冠、增加叶面积为主,此时期需氮相对较多。当新梢长至7~8片叶,也就是见卷须时开始追肥,应薄肥勤施。根据生长情况,4—5月每7 d施肥1次,可用尿素500倍液+过磷酸钙500倍液浇施,6—7月用尿素250倍液+过磷酸钙250倍液浇施,每10 d淋1次,8—9月用磷酸二氢钾300倍液浇施,每15 d浇1次。⑤整形。苗旁插1根竹竿,留1个主蔓,长到50 cm时,留40 cm摘心并及时引缚;留2个侧蔓,抹除其他副梢。2个侧蔓长到30 cm时,留25 cm摘心,每个侧蔓再留2个侧蔓(每株共4个侧蔓),抹除其他副梢;每个侧蔓长到40 cm时,留30 cm摘心(促进枝蔓基部芽花芽分化,作为次年的结果母枝),其生长的副梢留1~2叶反复摘心(留有副梢节位的冬芽,花芽分化更好),并把主蔓按“H”形绑在两边的第1道钢丝上,顶芽继续延长生长;每个顶芽长到40 cm时,留30 cm摘心,副梢和顶芽留1~2叶反复摘心,继续按“H”把4个主蔓固定在钢丝上。通过1年的培育,树体的标准:主干离地面20 cm径粗达到2 cm以上,结果母枝长度80 cm,剪口粗度达剖0.7 cm以上,第2年株产达到5~6 kg。冬季整形修剪凡枝条直径粗度达到0.5 cm以上的可采用长短枝修剪,一个结果一个更新,粗度未达标的留1~2个芽重剪。⑥幼龄树病虫害防治。苗植时用多菌灵400倍液消毒,绒球期用5 °Bé石硫合剂喷施地面和苗干,新梢20 cm时用必备600倍喷施,可有效预防黑痘病发生。霜霉病可用80%必备600倍液+50%金科克防治。

1.3.2 成龄树栽培管理技术要点。①冬季修剪。冬剪在葡萄落叶后至春节伤流期前,即12月下旬至翌年1月进行为宜。中、短梢相结合,以6~7芽中梢修剪为主,结合3芽短梢修剪,同时剪除干枯枝、病虫枝、细弱枝、过密枝。当枝条直径在0.5 cm以上时可保留6~7芽修剪,0.5 cm以下的留1~2芽做更新预备,来年冬剪时将原结果母蔓全部剪除,更新母蔓的新梢根据发育成熟度,上部仍然保留6~8芽修剪用来结果,下部新梢再留1~2芽作为更新母蔓。②抹芽定梢。萌芽后及时抺去过弱芽、残次芽、伤芽、基部主干上无用芽,双芽、多头芽选留1个壮芽,保留主芽、壮芽、早芽。间距18 cm留一新梢,新梢量约4.5万条/hm2。旺树少疏,弱树多疏,上部留弱枝、结果枝,达到以果压冠、控制树势的目的。当新梢长到40 cm以上时,及时引绑防风折,将新梢均匀排开倾斜绑缚于架上,掐去新梢顶端幼嫩部分,同时注意掐副梢去卷须,抹去基部萌芽。③疏穗疏果。根据合理结果、按产定穗的原则,适时疏去多余果穗、弱穗、小穗、副穗,同时掐去过长穗尖、歧肩及部分穗轴,在开花前5 d疏完。一般过旺梢留2穗,中梢留1穗,弱梢不留,留穗3.75万穗/hm2。人工疏果从谢花后20 d开始,按控制产量18.75 t/hm2的标准,对果穗进行整理,每穗留果60~90粒,每穗果重控制在500 g左右,疏除小果,疏稀密生果,以免成熟时果粒挤坏,感染病害。④膨大处理。夏黑为三倍体无核品种,没有生长激素来源,自然坐果果粒较小,生产上需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3]。在盛花期用25 mg/L赤霉素+3 mg/L氯吡脲泡果穗1次,以提高坐果率,间隔12 d后,用50 mg/L赤霉素第2次泡果穗,以促进果实膨大[4]。⑤摘心和副梢处理。结果枝蔓和营养枝蔓留8叶早摘心,促进枝基部芽花芽分化,坐果后再留足叶片。其上副梢留2~3片叶反复摘心;结果枝上的副梢,保留顶端的1~2个,其余全部抹除,顶端留下的副梢上留2~4叶摘心,以后发生的第3、4次副梢也按此处理;发育枝上的副梢,采用留1片叶进行绝后摘心,即连同其上的冬芽和夏芽一起掐掉。⑥果穗套袋。选用长310 mm、宽250 mm的单层白色优质纸袋,疏果结束后及时套袋,6月中旬完成。套袋前喷洒杀菌剂、杀虫剂1次。⑦采收。采收前30 d禁用农药,并控制灌水。采收前15 d除袋以促进着色。待果实着色和成熟度基本一致,果皮色泽发紫黑色,可溶性固形物达17%以上时即可采收。⑧施肥。根据土质、树龄、树势及当年挂果量确定全年施肥量。一般可分基肥、催芽肥、膨果肥、着色肥4次施入。一是基肥。施腐熟有机肥15 t/hm2、磷肥750 kg/hm2,在采果后的10—12月挖深度40~60 cm的条沟一次性施入;二是催芽肥。施复合肥225 kg/hm2、硫酸镁300 kg/hm2、硫酸锌75 kg/hm2、硼砂60 kg/hm2,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葡萄萌芽前施入;三是膨果肥。施复合肥2 250 kg/hm2,在5月果实进入快速膨大期时沿树冠滴水线挖深度15 cm环沟或条沟施入,可间隔10 d分2次施入;四是着色肥。在6月果实进入着色期时施硝酸钾150 kg/hm2、硫酸钾150 kg/hm2。⑨成龄树病虫害防治。避雨栽培后,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炭疽病、灰霉病、白腐病、溃疡病。花期以预防灰霉病为主,可喷施速克灵、扑海因、和瑞加以预防;花后以预防霜霉病、炭疽病、白腐病、溃疡病为主,可交替使用必备、烯酰吗啉、瑞凡、世高、醚菌酯、戴唑霉、凯泽等杀菌剂防治。虫害主要有棉玲虫、叶蝉、犀金龟等,可用阿立卡、凯恩、吡虫啉防治[5]。endprint

2 结果与分析

2.1 品种表现

2.1.1 植物学特性。夏黑葡萄嫩梢黄绿色,直立生长,有少量绒毛,无光泽。幼叶乳黄至浅绿色,带淡紫色晕,叶片上表面有光泽,下表面有一层丝状绒毛。成龄叶片大而近圆形,中间略凹,边缘凸起。叶片多为5裂,裂刻一般较深,少数裂刻不明显,叶缘锯齿圆顶形,较钝。叶柄洼呈矢形。成熟枝条红褐色,横截面近圆形。

2.1.2 果实性状。果穗圆锥形,部分有双歧肩,果穗大,平均穗重达500 g,果穗大小整齐均匀,果粒着生紧密。果粒近圆形,自然粒重3.5 g左右,经赤霉素处理后可达7.5 g。果皮紫黑色,果粉厚,果肉硬脆,无核,无肉囊,果汁紫红色。果实着色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20%,有草莓香味,甜度高,口感好,品质优。成熟后留树期较长,达15 d以上,果穗耐运输。

2.1.3 生长结果特性。生长势极旺,花芽分化好,发育充实的细枝条及隐芽萌发的枝条均可抽生出花序,结果枝双穗率高达50%。结果枝率一般可达85%,坐果率高,果实容易着色且上色一致,成熟一致,在桂林地区7月中下旬左右成熟。早产丰产性好,种植第2年一般可达到15 t/hm2,第3年后进入丰产稳产期,产量稳定在18.75 t/hm2,不控产时达22.5 t/hm2以上,但着色差,品质下降。

2.1.4 物候期。桂林地区一般3月初萌芽,4月中下旬开花,7月中旬成熟,11月中下旬落叶,属较早熟品种(表1)。

2.2 品种综合评价

夏黑不同于其他早熟葡萄品种因生育期短而存在果粒小、糖度低、口感差等缺点,该品种天然无核,经赤霉素处理后,果粒增大1倍以上,品质好且能显著增加产量;果肉硬脆,浓甜爽口,有浓郁草莓香味,风味品质俱佳;树势强健,抗病力强,适应性广,集早熟、丰产、优质、抗病、耐贮运于一体,是适宜大面积发展的鲜食葡萄品种。在山地栽培中表现较好,与水田栽培相比,其根系发达,树势中庸,病虫害减少[2]。

3 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夏黑葡萄在桂林地区栽培表现良好,经赤霉素处理后产量显著增加,果肉硬脆,浓甜爽口,有浓郁草莓香味,风味品质俱佳,树势强健,抗病力强,适应性广,耐贮运,早熟,适宜大面积推广。

4 参考文献

[1] 杨治元.葡萄100个品种特性与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88-189.

[2] 覃炳树.广西兴安水田与山地种植葡萄的性状表现及收益浅析[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12(3):41-43.

[3] 陶建敏.葡萄新品种及高效生产新技术[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157-158.

[4] 韩真,李秀杰,翟衡,等.生长调节剂对夏黑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4,26(11):40-42.

[5] 覃炳树.夏黑葡萄避雨栽培技术[J].南方园艺,2011,22(4):33-35.endprint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
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分析
兰山区义堂镇简易大棚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