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洁
摘要:文章运用生理学、训练学、解剖学等知识,结合武术运动项目在高校开展的专项特点,对高校在训运动员和教练员就核心力量训练现状进行研究,以发现核心力量训练对武术专项体能训练产生的作用,存在的意义及基本训练方法。研究认为:核心力量训练可以从本质上提高武术运动员机体各机能水平,而且对于提高武术专业竞技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研究为高校武术运动中运用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提供理论支持,并为教练员安排核心区力量训练提供相关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 核心力量 训练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10—0036—02
力量素质是每一个运动项目提高竞技水平必须首先发展的体能素质。当竞技水平发展出现瓶颈期时,一般的教练员都会将力量素质的训练作为突破口来提高技能水平。核心力量的相关训练业已成为不同类型运动项目体能训练中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武术运动也不例外。在高校,武术运动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喜爱,他们有的是想提升自己的武术水平,有的是想强身健体,而要想达到这些目的,一个强有力的躯干核心力量作为支撑是基础,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为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本文对山西师范大学男、女武术运动员功能性体能训练方法及运动员力量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相关知识分析高校武术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相关内容。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民传专业武术专项课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武术专业训练中的功能训练方法特别是核心力量训练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图书馆书籍周刊及互联网上搜集到的有关武术训练的文献资料,并对所下载的资料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1.2.2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对相关武术专业教练员、教师以及学生进行访谈,得到所需要信息。
1.2.3 实地调研法
在山西师范大学武术训练馆定点调研,对前来上课的学生、教师进行跟踪观察与实地体验,对核心力量训练在高校武术课的运用进行总结。
1.2.4 理论分析法
通过查阅的大量文献与资料,结合专家多年执教经验和体能训练经验,对搜集得到的资料分析和归纳总结。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核心区的部位及组成
经过多年的研究,现在普遍认为“核心区”一般是指:髋关节、骨盆、腰三个部分结合成的整体,这个区域是人躯体中间环节。具体而言,核心区就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的部分(包括骨盆及相关肌群。解剖学上认为附着在腰椎一骨盆—髋关节的肌肉中有起止点的肌肉为33对+1块,其中,有7对+1块肌肉的起止点均在核心部位,主要起核心固定作用,其余绝大部分肌肉只有起点位于核心部位。我们认为这一解释是合理的,并且以此为基础开展后续研究。
并于核心区力量,赵佳博士指出:这是核心区肌肉在稳定人体核心区部位及重心的同时使人体产生最有效的位移及旋转的力量能力,核心区力量又包含核心稳定性力量和核心动力性力量,是一个二元概念。
2.2 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要性
竞技体育的比赛,其目的就是为了要战胜对手。在我国,高水平运动队在高校开展已有二十余年,但是对于武术运动而言,高校开展武术运动队的情况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高校大多都以篮球和田径为主,因为这些项目的比赛是常规性的,训练出来的学生可以直接参与比赛,而武术只有较少数院校拥有自己的队伍。
从生理学意义上说,高校22~24岁的学生都已经是成年人,他们的各项身体机能发育已经成熟。因此对于他们而言,其竞技五要素(体能、技能、战术、心理、运动智能)已不能局限于四肢力量、耐力、速度的训练,因为这些基本训练对于武术运成绩的提升已经不能再有进一步的影响,而更应当注重核心区域力量的训练。为了促使武术运动得到长足的发展,必须以提升核心区力量为基础。因为,武术运动在大学校园中练习的主要差距是来源于核心力量。就教练员而言,高校高水平武术教练大多都比较年长,他们在体能训练时受传统训练的影响,大多只注重技术套路的教学和四肢力量的训练,而对于核心区域的力量训练并不十分重视。
依据项群理论,武术运动同时包括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如:武术套路)和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如:散打)。无论是哪一项群,如果躯干支撑力量薄弱,就会造成运动员上下肢体配合不够协调、稳定性差,这样就会使武术动作在练习、比赛时受到限制。高校武术运动员各项身体机能发育逐渐成熟,这种成熟使得武术教练员应该更加注重核心区力量的训练,促进肌体的协调发展,提高运动水平。
2.3 高校武术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意义
2.3.1 减少运动员伤病
我国各高校运动会对武术运动员的年龄是有限制的,因此地、市训练单位在选拔运动员时年龄普遍较小,大多选择处于青春发育期(10-15周岁)的运动员进行训练,他们身体的绝对力量不大,所以他们的大负荷(负荷强度)训练能力就比较弱,但是如果想要参加比赛并取得名次,他们的训练负荷量双必须非常大,这就使得青少年运动员在几年内就会由于长时间徒手训练而产生伤病。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优秀武术运动员在最佳竞技阶段选择了退役的主要原因,这种人退役并不是因为竞技能力的衰退,而是因为伤病早早地结束运动生涯。
这种现象可以通过提高运动员核心力量来改进,通过提升武术运动员的综合运动保护能力,减少运动伤病的产生。
2.3.2 提升运动员训练水平
对于部分运动员,他们对于武术套路技术比较感兴趣,也更容易掌握相关技术动作,或是在散打的对攻、防守中能够运用的得心应手。这部分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了较好的心理素质,而这种良性的素质是建立在优秀的核心力量基础之上的,核心力量可以在动作稳定性、准确性、攻击力量等方面都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优势,也只有这样的保障才可能实现其综合竞技能力的提升。
2.3.3 培养运动员自学、自练能力
另一种情况是一些运动员在参训前期的一些活动中,通过各种运动形式无形中发展了其核心区的力量,在此基础上他们接受武术技战术动作的整体感、整体的稳定性、技术的掌握程度都比刚刚参加训练的运动员高。这部分学生在成为运动员之后,能更快了适应专业化训练,也能够较快地按照教练的指导来完成相应技术动作,有的运动员甚至在教练员的训练之外,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自练。这部分运动员的能力需要他们对于自身技术掌握娴熟作为基础,而这种基础又必须有优良的身体素质作为铺垫,核心力量是这些身体素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3 结语
(1)核心力量训练是高校武术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在提高运动员各项专业技能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训练中,高校武术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主要是为了提高其身体的控制力、反应速度、平衡能力、攻防转换等能力,同时可以减少运动损伤,也能帮助受伤运动员得到更好的康复,从而为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取得优异运动成绩提供保障。
(2)核心区肌群力量的提升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要努力使整个机体协调起来,共同提高,确保运动员在做动作时能够得到来自核心区域肌群的稳定躯体、传输能量的作用。在非稳定器材、地面上进行的平衡能力训练可以增进大、小脑神经肌肉系统的支配能力,而且对于有效增加关节周围肌肉和韧带的稳定性有很强的影响。
(3)当部分武术运动员在长期训练后,出现瓶颈期时(运动竞技能力无法提升),可以尝试从核心力量方面找原因。由于武术运动不同于其他项目,其对于平衡、转体、柔韧等综合能力要求非常高,这就要求我们除了武术运动常用的训练方法外,加强核心力量训练,这样的训练不失为一种合理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和趣味性,使训练效果更加突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