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抗战中的李大钊后代

2015-11-30 13:07:12王艳萍
档案天地 2015年11期
关键词:迁安冀东特委

王艳萍

李大钊就义后,京师警察厅勒令其遗属限期离京。1927年5月10日,除长子李葆华外,妻子赵纫兰带孩子们被迫回到老家乐亭大黑坨村。1933年4月23日,在北平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家属和社会知名人士发起,为李大钊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公葬。35天后,赵纫兰病逝。此时,正值中华民族处于危亡的抗日战争时期,命运多桀的李大钊后代继承父亲的遗志,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同样地投入到冀东家乡抗战之中。

在京东特委工作的李葆华

李大钊的长子李葆华,1909年生于乐亭县大黑坨村,1918年离开故乡到北京上学。1926年初开始在中共北方区委为父亲收转信件,传递消息,参加革命活动。李大钊牺牲后,由沈尹默等秘密送往日本留学(化名杨震),进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193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东京特别支部书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东北陷落。西屏京津、东扼辽沈,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冀东地区成了意欲吞并中国的日寇进一步侵略的目标。11月,李葆华回国,先在上海参加了进步组织开展的反日爱国斗争。1932年4月回到北平,6月参加了河北省反帝大同盟工作,任中共北平门头沟矿区支部书记。1932年秋,中共河北省委在丰滦昌乐中心县委的基础上,建立了京东特委,书记郭涤生,特委机关设在乐亭,李葆华回到家乡出任京东特委宣传部长,后改任组织部长,为发动和领导冀东抗日斗争而奔走忙碌。

此时,冀东地区的形势非常严峻。1932年3月1日,伪满洲国在长春成立,山海关成了“国境线”,大批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同胞、流亡东北的难民潮水般地涌入关内,而历来向关内运销的粮食又被日本侵略者截断。同时,国民党政府加紧镇压革命运动,用各种苛捐杂税盘剥百姓,冀东地区饥荒四起,民不聊生。

回到家乡后,李葆华先去丰润、乐亭两县,再去唐山旧属“四大镇”开平、稻地、倴城、榛子镇着手调查研究,联络同志和进步分子,踏踏实实从基层共产党组织的恢复与重建做起,大力发展党员,培植抗日力量。1932年底,丰润、滦县、秦皇岛、乐亭的党组织初步恢复。截至1933年1月,乐亭党员发展到120人,遵化党员增加到60人,丰润党员增加到100人,迁安情况最好,有党员200多人,十几个村庄连成一片。李葆华的工作思路明晰:稳步发展组织,积极积蓄力量,扩大党的影响,把基础打牢,把工作做实,一旦有情况,就能迅速有效地组织起抗日力量开展斗争。由此可见,他的冷静、沉稳、务实、细致的工作作风。

1933年7月,中共河北省委、京东特委作出决议,在迁安举行武装暴动,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10月,京东特委迁至迁安县的上、下梨树峪村,同时,派人去遵化,筹措与迁安共同暴动。根据对形势的分析,迁安县委组织部长李子光、县委书记韩东征提出异议,认为暴动条件不具备,拒绝执行暴动计划,被宣布违反组织原则,原县委解散,另组新县委,由王平陆担任县委书记,暴动的准备工作依然进行中,并连续发动了两次声势浩大的群众斗争,组织了300多名共产党员和民众会员举行游行示威,每到一村都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发动群众参加武装斗争。但是,由于当时王明教条主义在中央占统治地位,迁安暴动属于左倾错误指导下的一次贸然行动,最后以失败告终。

这里有一个值得提出的细节:在如此复杂的形势下,李葆华尽管依照党的组织原则,执行了省委的指示和特委决议,但在第二次游击队长讨论会上,他令人不解的做出了一个决定,专门请来了3名持不同意见的党员,参加讨论关于游击队的编制、军事指挥人员的确定、行动计划、组织纪律等问题,因为存有不同意见,与会讨论争的非常激烈。由此可见,年轻的李葆华表现出那个时代不多见的冷静倾听反对者意见的气度和民主作风,这也形成了他以后工作的特点和风格。

1934年4月,郭涤生调任河北省委驻唐山特派员,李葆华接任京东特委书记。10月,郭涤生被捕叛变,李葆华紧急采取应变措施,努力减少党组织的损失。11月,李葆华、李运昌回到迁安县的上梨树峪村,听取王平陆关于联系迁安暴动所失散同志继续斗争的情况汇报,并代表特委充分肯定了他们的工作。

1935年春天,李葆华调河北省委担任宣传部长,实际负责天津地区党的工作。7月,中共中央北方局与河北省委合并,李葆华再去京东特委担任北方局和河北省委的代表。1936年4月,刘少奇从瓦窑堡来到天津,主持中共中央北方局和河北省委会议,讨论北平党组织的改组工作,派李葆华任北平市委书记,李葆华在京东的工作由彭真接任,交接时,彭真说在京东不认识人,李葆华就专门领着彭真乘火车去唐山古冶镇与李运昌见面,接上了关系。

李葆华在冀东领导各地的共产党人为开展抗日斗争做了大量工作。体现在:恢复、建立了一批党的抗日组织,及时处理了革命斗争中的突发情况,缜密、细致的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这些革命活动有利于我党在冀东抗战初期的革命工作有序开展,贯彻党的抗日主张并日益深入人心,从而为准备发动大规模的武装抗日斗争打下了基础。

继承大钊遗志,不当亡国奴

1919年11月29日在大黑坨出生的李炎华是李大钊的次女。1920年秋天,李炎华随母亲、哥哥、姐姐到北京与父亲团聚,在这里度过了愉快的童年。1927年4月,李炎华8周岁时,张作霖逮捕李大钊,她与母亲、姐姐、弟弟和父亲一起入狱,在法庭上见到了父亲最后一面。

回到故乡的李炎华,十分想念父亲,她发奋读书,学习刻苦。1928年夏,赵纫兰写信托周作人帮忙联系,欲把儿女们送到北平继续上学,她要让孩子们勤奋读书,继承革命事业。在周作人和北京大学同仁们的鼎力帮助下,1931年夏,李星华、李炎华回到北京,分别进入孔德学校的初中部、小学部读书。(另一说刘静君和刘清扬特地联络通州女师校长李云章,要求她接收李大钊的女儿炎华入学)此后,李炎华考入有着革命斗争传统的北京艺文中学。

此时的李炎华年纪虽小,却经历过受迫害、进监狱、被驱逐的苦难生活,磨练的泼辣能干、刚强坚毅、性格开朗,在学校,特别是在“一二·九”运动中,她成了学生运动的先锋斗士。在北京市学联与各校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她认识了中山中学的学生侯辅廷,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36年,李炎华和侯辅廷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

全国抗战形势不断地发生着变化。1936年5月,中共中央北方局为推进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山西党组织的建设,决定从北京、天津选派干部到山西工作,李炎华和侯辅廷于11月到了山西太原,参加在这里举办的军政训练班,年底,李炎华和侯辅廷在太原结婚。

1938年,冀东抗日大暴动爆发,李炎华和侯辅廷带光华、欣华回冀东家乡参加抗战。(李星华怀孕留在北平)在中共乐亭县委领导下,抗日联军十总队成立,侯辅廷在大黑坨、木瓜口一带组织300余人,编入乐亭抗日联军十总队,并担任抗日联军十总队政治部主任,李炎华在政治部做宣传鼓动工作,15岁的李光华担任了政治部宣传员。在大黑坨和木瓜口,李炎华和参加暴动的农民一起喊出了“继承大钊遗志,不当亡国奴”的战斗口号。9月7日,抗日联军第十总队和兄弟部队经过三昼夜的激战,胜利攻占乐亭县城,但迫于日伪军的疯狂反击,部队决定先向西撤,然后北进长城喜峰口一带。此时季节进入严冬,长城沿线风雪交加,寒风刺骨,抗日联军第十总队在茅山上与日本侵略军小林部队多次战斗,处境十分艰难。抗日联军第十总队转移到迁安县上五岭、滦县杨柳庄一带,与李运昌副司令等会合,10月初奉命从迁西回乡分散隐蔽。

冀东大暴动失败,李炎华和侯辅廷与组织、家人失去了联系,传说一起投入战斗的弟弟李光华,负伤后去了北平,李炎华曾写信给周作人询问有关家人的信息。周作人在1938年12月23日的日记中记有:“下午得炎华信,系守常次女也。感念存殁,终日不愉。”1939年1月12日,周作人尽管接受了伪职,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但李炎华和侯辅廷准备到北平,周作人依然寄钱为之救急,明知道侯辅廷是共产党员,还在当时的北京大学给他安排了职员工作。

从香山慈幼院到冀东抗战前线

李大钊的次子李光华,1922年在北京石驸马大街后宅35号出生。1927年4月6日,军阀张作霖的军警逮捕李大钊时,刚满4岁的李光华和母亲、两个姐姐也被一起逮捕入狱。李大钊牺牲后,他随母亲回到故乡乐亭县大黑坨村。1933年赵纫兰到北京为李大钊举行公葬,由于过度悲伤和劳累,一病不起,当时,李光华只有10岁。

李欣华是李大钊最小的孩子。在李大钊遇害时,欣华才出生几个月。母亲赵纫兰去世时,他年仅6岁。

1934年夏,大姐李星华恳请周作人、刘静君等帮助,把李光华、李欣华送进了熊希龄创设的北京香山慈幼院,1934年秋,李光华和小弟李欣华兄弟俩一同被熊希龄招收为慈幼院的正生,享受生活、学习全部免费待遇。过上艰苦但尚能温饱的童年生活。

1937年7月,李光华从香山慈幼院毕业,并在全市1000余考生中以第12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著名的北平市市立第四中学校(即后来的北京四中),是香山慈幼院当年最优秀的学生。这一年,他们的大姐李星华也从中法大学毕业,姐弟们的生活似乎开始出现转机。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全中国人民的生活将在数日之内发生巨大变化。

1937年 “七七事变”后,7月29日,北平沦陷,李光华、李欣华随姐姐李炎华和侯辅廷返回冀东故乡。

1938年,李光华和姐姐李炎华、侯辅廷一起参加了冀东抗日大暴动。暴动受到挫折,李光华负伤,被辗转送到大黑坨村家中养伤,仍遭日伪军的追捕,虽然在乡亲们的掩护下脱险,但他在家乡实在无法存身。1939年初夏,李光华避走北平,与姐姐李星华劫后重逢。1940年,跟随姐姐奔赴延安。

在战乱中,李欣华与家人失去了联系后,只身飘流到大后方。1941年,他到北平寻找大姐李星华,但此时星华已于一年前带光华去了延安。他只好在孔德学校读书。1943年,李欣华离开北平,想去延安找哥哥姐姐,不料受骗,流落甘肃平凉、陕西关中一带,辗转迁徙,1947年1月进入晋察冀根据地,才找到了阔别多年的大哥李葆华。

冀东是李大钊的故乡,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侵华日军入关后对这一区域的侵略时间最早,统治最为系统和严密,控制手段也最为残酷,抗敌任务也最为艰巨。同时,它又是在李大钊的直接关怀指导下,建立党组织、开展工农革命运动最早的重点区域之一,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李大钊的后代继承父亲的遗志,前赴后继,勇敢地战斗在家乡,在冀东抗战的历史上留有闪光的一页。

附:李大钊的长女李星华(1911-1979.11)因诸多的因素,没有能参加冀东家乡的抗战,但她是弟弟、妹妹的主心骨,是这个残破但坚强的革命家庭的顶梁柱。在父亲就义后,她随母亲带领全家回到老家大黑坨村,从此辍学,在农村老家照料重病的母亲和弟、妹。1931年的暑假,遵照母亲的安排,她带着妹妹回到北京复学,勤奋读书。在父亲朋友的关照下,通过勤工俭学补贴家庭的生活费用。同时,她不忘自己是李大钊的后代,努力上进,积极靠近革命组织。1932年春,她参加了党领导的反帝大同盟;同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党的地下革命工作;1935年12月,李星华勇敢的投身“一二·九”抗日救国运动;1940年11月,几经周折,到达陕北革命圣地延安。

(本文为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新常态下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2015030220;2015年度唐山市社科联立项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唐山文化资源整合利用研究》阶段成果,项目编号:TSSKL2015——149)

(作者:唐山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迁安冀东特委
冀东地区野生大豆幼苗期耐盐碱特性鉴定
人大助力共创移民迁安奇迹
人大建设(2020年1期)2020-07-27 02:47:12
西安文理学院王延华教授关中特委旧址写生选
唐都学刊(2018年4期)2018-09-05 05:29:36
迁安市档案馆编辑出版《迁安震后四十年变化》
档案天地(2017年12期)2018-01-17 21:39:27
河北迁安:建设“四好”转型发展
中国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30
冀东1:25000高精度航磁及研究成果
河北地质(2017年2期)2017-08-16 03:17:20
皖西北特委在巢县的隐蔽斗争
党史纵览(2017年1期)2017-01-04 08:11:38
冀东地区草塘坨航磁异常的查证效果
河北地质(2016年3期)2016-04-23 08:28:21
河北迁安方言四字格俗语研究
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旧址
红土地(2016年10期)2016-02-02 02:4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