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君
【摘 要】《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时北魏郦道元所著,是我国第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在经历了《四书》《老》《庄》的启蒙时期,两汉文学发展与细化,副词种类增多,《水经注》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其程度副词的运用反映了魏晋时期副词的发展情况,在汉语副词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水经注》对研究中古汉语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重点研究《水经注》中程度副词的使用情况,将《水经注》中的程度副词分为5类,对每类程度副词做了分析,并提出《水经注》一书程度副词的总体特点。
【关键词】水经注;程度副词;用法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最为纷乱复杂的时期,民族矛盾异常激烈活跃,南北分裂达几百年,这一时期的语言也是随着社会的巨大变化与动乱发生着改变。本文通过对《水经注》中程度副词的用法进行举例分析,以点窥面,从而透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程度副词的用法。根据前人的研究和副词所表程度的不同,将《水经注》中的程度副词分为五类:表极度、表甚度、表比较度、表微度、表比较度。下面根据程度副词在《水经注》中使用的频率,依次进行分析说明。
一、表极度的程度副词
该类副词在语法意义上表示程度达到了顶点或在同类事物中位居第一位。该类副词在句法结构中可以修饰形容词、一般性动词、判断词“是”和一些动宾结构。《水经注》中该类副词有5个:最、至、极、绝、致。例如:
【最】(33)
[1]而水最为大。(《河水一》)
[2]盛弘之曰:县旧治沮中,后移出百里洲,西去郡一百六十里,县左右有数十洲,槃布江中,其百里洲最为大也。(《江水二》)
[3]《新论》曰:四渎之源,河最高而长,从高注下,水流激峻,故其流急。(《河水一》)
【至】(31)
[4]蒲昌海溢,烫覆其国,城基尚存而至大。(《河水一》)
[5]黄义仲《十三州记》曰:郡之言君也,改公侯之封而言君者,至尊也。(《河水二》)
[6]县西南山下,武氏穿井给养,井至幽深,后一朝,水溢平地,东南注文水。(《浍水》)
【极】(22)
[7]辅求代雄,毫纵雄于此津,辅可谓孝尽爱敬,义极君臣矣。(《河水五》)
[8]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始黄后黑,如不凝膏,然之极明,与膏无异。(《河水三》)
[9]青崖若点黛,素湍如委练,望之极为奇观矣。(《浍水》)
【绝】(17)
[10]其山石崖绝险,壁立天固,崖半有一石室,去地可五十馀丈,爰有层松饰岩,列柏绮望。(《文水》)
[11]有绥阳小谷,虽山崖绝险,溪水纵横,难用行军。(《渭水上》)
[12]北绝听渎二十里,注於济。(《济水二》)
【致】(1)
[13]谷中林木致密,行人鲜有能至矣。(《汶水》)
二、表甚度的程度副词
该类副词在语法意义上表示程度很高,超过了一般程度副词。但与前一类副词相比,其程度之高不一定达到极点。表甚度副词在句法结构中一般修饰形容词和表示心里活动的词,也可以修饰一般性的动词或动词性结构。《水经注》中有17个:甚、大、深、特、奇、尤、盛、多、厚、笃、差、颇、苦、偏、妙、雅、酷。例如:
【甚】(95)
[1]释氏《西域志》曰:阿耨达太山,其上有大渊水,宫殿楼观甚大焉,山即昆仑山也。(《河水一》)
[2]王取养之,遂长大,甚勇健,所往征伐,无不摧服。(《河水一》)
[3]《法显传》曰:国有佛钵,月氏王大兴兵众,来伐此国,欲持钵去,置钵象上,象不能进,更作四轮车载钵,八象共牵,复不进,王知钵缘未至,于是起塔,留钵供养,钵容二斗,杂色而黑多,四际分明,厚可二分,甚光泽。(河水二》)
【大】(34)
当来诸佛成道处,去此西南行减半由旬,贝多树下,是过去当来诸佛成道处。(《河水一》)
[5]次欲伐父王本国,王大愁忧。(《河水一》)
[6]尽还不受,威化大行。(《河水二》)
【深】(27)
[7]四周茔域深广,有若城焉。(《易水》)
[8]关山险隘,最为深峭,势均诗人高冈之病良马,傅险之行轩,故关受其名焉。(《滱水》)
[9]凡此三铭,皆翼对层峦,严障深高,壁立
霞峙。(《滱水》)
【特】(17)
[10]其山特立,周七十里,高三十里。(《汾水》)
[11]济水又东北,华不注山,单椒秀泽,不连邱陵以自高,虎牙桀立,孤峰特拔以刺天,青崖翠发,望同点黛。(《济水》)
[12]二十八年遂登琅邪,作层台于其上,谓之琅邪台,台在城东南十里,孤立,特显出于众山,上下周二十馀里,傍滨巨海。(《潍水》)
【奇】(13)
[13]齐以铁杙椓山,升出不意,又以白棓击之,气禁不行,遂和奇功平贼。(《渐江水斤江水》)
[14]嬉游者瞩望,奇为佳观。(《颍水洧水》)
[15]间遗工雕镂尚存,龙云逞势,奇为精妙矣。(《阴沟水汳水获水》)
【尤】(10)
[16]孙权分馀杭立临水县,晋改曰临安县,因冈为城,南门尤高。(《渐江水》
[17]县东有定、包诸山皆西临浙江,水流于两山之间,江川急濬,兼涛水画夜再来,来应时刻,常以月晦及望尤大,至二月、八月最高,峨峨二丈有馀。(《渐江水》)
[18]白沙细石,状如凝雪。石溜湍波,浮响无辍。山水之趣,尤深人情。(《渐江水》)
【盛】(8)
[19]粤在汉世,河决金堤,涿郡王尊自徐州刺史迁东郡太守,河水盛溢,泛浸瓠子,金堤决坏。(《河水五》)
[20]南崖下有风穴,阙大容人,其深不测,而穴中肃肃常有微风,虽三伏盛暑,犹须袭裘。(《漯水》)
[21]走者相腾践,奔殆百馀里闲。会大雨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滍水》)
【多】(6)
[22]博士曰:湘君入则多风。(《资水》)
[23]王莽更名之曰多聚也。(《赣水》)
[24]每于夏月,江水溢塘而过,居民多被水害。(《赣水》)
【厚】(5)
[25]汉武微行柏谷,遇辱宝门,又感其妻深识之馈,既返玉阶,厚尝赉焉,赐以河津,令其鬻渡,今窦津是也。(《河水四》)
[26]范晔《后汉书》云:中山简王焉之窆也,厚其葬,采涿郡山石以树坟茔。(《易水》)
[27]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丽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玉。(《渭水下》)
【笃】(3)
[28]民笃信,多大乘学,威仪齐整,器钵无声。(《河水二》)
[29]《搜神记》曰:雍伯,洛阳人,至性笃孝,父母终殁,葬之於无终山。(《鲍邱水》)
[30]虽临时戏言,非至亲笃好,胡肯为此辞哉?(《睢水》)
【差】(2)
[31]乐安与博昌、薄姑分水,俱同西北,薄姑去齐城六十里,乐安越水差远,验非尤明。(《浿水》
[32]作者多以丘陵号同,缘陵又去莱差近,咸言太公所封。(《淄水》
【颇】(2)
[33]相承所说,往往有效,但捉鞭者不寿,人颇恶之,故不为也。(《夷水》)
[34]渫水又右合黄水,水出零阳县西,北连巫山,溪出雄黄,颇有神异。(《澧水》)
【苦】(2)
[35]加边方多事,人力苦少,又渠堨新成,未患于水,是以不敢预修通之,若于后当复兴功者,宜就西碛。(《谷水》)
[36]又西迳伽耶城南二十里,到佛苦行六年坐树处,有林木。(《河水一》)
【偏】(1)
[37]博水又东南,迳谷梁亭南,又东迳阳城县,散为泽渚,渚水潴涨,方广数里,匪直蒲笋是丰,实亦偏饶菱藕,至若娈童卯角,弱年崽子,或单舟采菱,或叠舸折芰,长歌阳春,爱深渌水,掇拾者不言疲,谣咏者自流响,于时行旅过瞩,亦有慰于羁望矣,世谓之为阳城淀也。(《滱水》)
【妙】(1)
[38]其上栾栌承栱,雕檐四注,穷巧绮刻,妙绝人工。(《淯水》)
【雅】(1)
[39]荆州刺史行部见之,雅欢其盛,号为冠盖里,而刻石铭之。(《沔水中》)
【酷】(1)
[40]水深酷寒,冻溺死者殆半。(《泗水沂水洙水》)
三、表比较度的程度副词
该类副词在语法意义上表示性质状态或动作行为在某方面程度上的进一步加深,可译为“更加”;在句法结构上可修饰形容词、动词或动词性结构。《水经注》中此类副词有4个:弥、益、更、逾。例如:
【弥】(4)
[1]郡守专权,君臣之礼弥崇。(《河水二》)
[2]平帝已后,未及修理,河水东浸,日月弥广。(《睢水》)
[3]汉平帝之世,河汴决坏,未及得修,汴渠东侵,日月弥广,门闾故处,皆在水中。(《河水五》)
【益】(4)
[4]假之有道,非吴所趣,年载诚耳少>,人情则近,以今忖古,益知延之之不通情理矣。(《泗水沂水洙水》)
[5]应劭《地理风俗记》曰:华阳黑水惟梁州。汉武帝元朔二年改梁曰益州,以新启犍为、牂柯、越巂,州之疆壤益广,故称益云。(《江水一》)
[6]遂拒不开,由是上益重之。(《谷水》)
【更】(3)
[7]或人复以数重吉贝,重覆贴著石上,逾更明也。(《河水一》)
[8]佛图调曰:佛树中枯,其来时更生枝叶。(《河水一》)
[9]魏武曰:吾知于禁三十馀载,至临危受命,更不如庞德矣。(《沔水中》)
【逾】(1)
[10]海水西侵,岁月逾甚,而苞其山,故言水中矣。(《渐江水斤江水》)
四、表微度的程度副词
该类副词在语法意义上表示程度轻微,可译为“稍微、粗略”,一般修饰形容词、动词或动词性结构。《水经注》中此类副词有7个:微、少、稍、小、粗、多少。
【微】(17)
[1]操本微素,尝候于玄。(《睢水瓠子河汶水》)
[2]狐偃曰:不如之翟。汉武帝尝微行此亭,见馈亭长妻。(《河水四》)
[3]渊无潜石,浅镂沙文,中有古坛,参差相对,后人微加功饰,以为嬉游之处。南北邃岸凌空,疏木交合。(《巨洋水》)
【少】(12)
[4]如前华后河,右洛左济,主芣騩而食潧洧,修典刑以守之,可以少固,即谓此矣。(《潧水》)
[5]诸国王、天、龙,神王,各得少许,斋还本国,以造佛寺。(《河水一》)
[6]伐树之前,见梦于欣,欣不以厝意,及伐之,更少日,果死。(《丹水》)
【稍】(11)
[7]浍其崖岸,余溜风吹,稍咸龙形,西面向海,因名龙城。(《河水二》)
[8]南上四里,路到石壁,缘旁稍进,迳一百余步。(《河水四》)
[9]行者牵木稍进,不敢俯视。(《渐江水斤江水》)
【小】(2)
[10]小东有一湖,佳饶鲜笋,匪直芳齐芍药,实亦洁并飞鳞。(《巨洋水》)
[11]今池无复仿佛,然水侧尚有小小竹木,以时遗生也。(《淄水》)
【粗】(2)
[12]驼西北有二石马,皆高大,亦不甚彫毁。惟庙颓构,粗传遗墉,石鼓仍存,钺今不知所在。(《睢水》)
[13]今略缉综川流沿注之绪,虽今古异容,本其流俗,粗陈所由。(《青衣水桓水若水沫水延江水存水温水》)
【多少】(1)
[14]故杜彦达云:状如沸汤,可以熟米,饮之,愈百病。多少自在。(《滍水》)
五、表几近度的程度副词
该类副词在语法意义上表示动作行为接近实现或性质状态接近某种情况,可译为“几乎”。这类副词在句法结构上不但可以位于动词、形容词前还可以位于数量短语前。《水经注》中此类副词有3个:殆、近、几。例如:
【殆】(7)
[1]河南隐士通明以汉灵帝中平六年八月戊辰于山堂立碑,文字浅鄙,殆不可寻。(《伊水》)
[2]水积年,渠堨颓毁,石砌殆尽,遗基见存。(《谷水》)
[3]城南旧有石桥耗处,积石为梁,高二丈,今荒毁殆尽,亦不具谁所造也。(《阴沟水汳水获水》)
【近】(2)
[4]二说各殊,以为成阳近是尧冢也。(《睢水瓠子河汶水》)
[5]魏明帝景初元年徙长安金狄,重不可致,因留霸城南。人有见蓟子训与父老共摩铜人曰,正见铸此时,计尔日以近五百年矣。(《渭水)》
【几】(1)
[6]稽之地说,事几明矣,不得为翟泉也。(《谷水》)
根据上述《水经注》中的程度副词分类举例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从《水经注》的程度副词的运用情况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程度副词已经在大量运用了,《水经注》中的常用副词已经达到了39个,这反映了当时的语言发展情况。通过《论衡》、《风俗通义》和汉译佛经为基本语料,考察东汉单音副词421个,副词义798项;双音副词565个,副词义602项;三、四音节副词61个。东汉副词共计1047个,其中程度副词只占一小部分,而通过《水经注》可以发现,南北朝时期程度副词比以前有了较大的发展。
2、从《水经注》的程度副词的运用情况可以看出,《水经注》里的程度副词以单音节为主,双音节程度副词占少数。《水经注》里的单音节程度副词占97%,而双音节程度副词却占不到3%。可见魏晋时的语言运用中的程度副词运用是以单音节程度副词为主的。
3、与现代汉语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程度副词在句法结构中不但可以修饰形容词、助动词、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某些特定的动词性结构,而且可以自由地修饰动词性结构。如上例中表微度的“差”例:“作者多以丘陵号同,缘陵又去莱差近,咸言太公所封。”(《淄水》)所修饰的是形容词;表微度的“粗”例:“驼西北有二石马,皆高大,亦不甚彫毁。惟庙颓构,粗传遗墉,石鼓仍存,钺今不知所在。”(《睢水》);“今略缉综川流沿注之绪,虽今古异容,本其流俗,粗陈所由。”(《青衣水桓水若水沫水延江水存水温水》)此二例修饰的都是动词结构;再如表几近度的“近”例:“二说各殊,以为成阳近是尧冢也。”(《睢水瓠子河汶水》)也是修饰动词的程度副词。
总而言之,在《水经注》中程度副词的使用已经开始表现出来一定的规律,这对分析古代著作中的副词研究无疑指明了方向,也对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中的实词对比研究有一定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