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生态论坛年会工作的思考

2015-11-30 15:45陈化雨
雪莲 2015年21期
关键词:年会变革创新

陈化雨

【摘 要】笔者从生态论坛的热心和资深参与者的角度,对生态论坛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认为应该创新机制,丰富内容,总结经验,变革形式,让论坛拥有更大的吸引力和更持久的生命力。

【关键词】年会;变革;创新

因缘际会,笔者自2009年开始,连续七年参加了生态文明论坛的工作。最初名称为生态文明贵阳会议,2013年起,正式更名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七年期间,笔者参加过论坛的口译工作,为论坛翻译过资料和书籍,最近两年,受邀参加并牵头论坛的第三方评价工作。在此从一个长期热心生态论坛工作的资深参与者的角度,谈谈对论坛工作的思考。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已成为促进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沟通交流平台,日益凸显其意义和价值。论坛的长期举办要求对论坛的现状和发展有全面、理性乃至不同的意见和思考。因此最近两届论坛年会借鉴了第三方评估的经验,邀请论坛举办方和参会方之外的观察人员,组成评价小组,采用高校专家评估模式,尝试对年会进行第三方评价,冀借助第三方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建设性,从冷眼旁观的第三者角度,超脱论坛组织的内部总结,对论坛年会从组织、内容到运行等诸方面工作提出评价意见,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以期提升年会整体效能。

作为连续七年参加生态文明论坛翻译和第三方评价工作资深工作人员,笔者认为,基于前四届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的成功经验,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年年会总体很成功,是上档次,质量高的国际生态文明盛会。探讨前瞻、务实,成果丰硕。组委会运作经验日益丰富、成熟与从容,论坛的组织工作和主题论坛的协调整体高效,安保工作规范有序。论坛的成功举办得到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得到各部委的大力支持,向世界发出了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声音,升华了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

从2009年的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到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筚路蓝缕。七年历程,成就辉煌。回顾成绩,也需警醒。从长远看,以研究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生态论坛,需关注和思考论坛的可持续性问题。笔者和其他参加第三方评价的同仁认为,论坛在机制创新、形式内涵丰富、议题征集和设置、议题的精细化和探讨的深广度等方面都还有改善空间。

1.论坛在机制上需要创新,内涵需要更加丰富。在本届年会上,前国务委员戴秉国说,自己三次参加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是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积极参与者和坚定的支持者,贵阳是生态文明的一张名片,贵州要努力保住好的名声。这是对贵州、贵阳的高度赞扬,更是对贵州、贵阳的鼓励和鞭策。论坛提升了贵州、贵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巨大财富和优势,也是继续前进的动力。但是这样的美誉度不是恒久不变、一劳永逸的,存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风险,需要不断创新才有可能得到保持。创新是知易行难的工作,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士对后续论坛工作进行更深入的探讨、研究和设计,以创新的机制、形式和更加丰富的内容来推动年会工作更上一层楼。

2.论坛应有更多的观点交锋和智力碰撞,不同观点的深刻讨论和与听众的积极互动。论坛应该力避官话、套话的时间浪费,直奔主题,应该尽量用生态的方式来使用论坛的语言。论坛不完全是讲坛,更不是纯讲座,不应只是单向的信息输出。相比国外嘉宾常使用严谨的数据作为“论”的依据和“行”的方案探讨的方式来说,个别国内嘉宾时有略显宏观、概念性的泛泛而谈,个别论坛的互动、交锋还不足,精彩度还不够,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议题需呈现不同层次,宏观、微观话题比例要更加适当,论坛在议题精细化和探讨深广度等方面还有改善空间。一般说,宏观的概念性、理论性话题往往政府、高校、学者感兴趣,但对从事具体工作的业界人士常缺乏吸引力,这也是少数专业性较强的论坛人满为患,极个别论坛门可罗雀的原因。2015年的年会,有一些论坛被评价人员一致认为比较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议题契合国家当前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需要,如绿色新型城镇化、移动金融创新发展、两岸绿色产能合作等议题把发展与生态、转型与创新结合起来,论坛关注度高;二是论坛的内容关注百姓生活,如开放式扶贫、生态体育等论坛议题接地气,与百姓生活、健康等密切相关,论坛参与度高;三是论坛直面矛盾问题,讨论内容全面,探讨问题深刻,解决方案可行性高。

猜你喜欢
年会变革创新
开运年会
旺海的年会带你抵达人生的巅峰,今年又会“玩”出什么新高度呢?
忘不了的年会情
变革开始了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
信息化委员会年会暨交流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