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媛 李秀娟
摘 要: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手段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初步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社會生活的欣赏力和表现力;逐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发展其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性和操作能力,初步熟悉并掌握简单的美术知识及用法,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技能自由地表现对生活的感受。
关键词:绘画;幼儿;想象力
绘画是一种感受、思考与幻想相结合的活动,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喜欢画画,可以说是他们的天性。”幼儿通过绘画活动认识周围的世界,表达内心感受。有位教育家说:“儿童的绘画,是认识反映感情的抒发,生活的再现。”因此,幼儿的绘画无论是对其智力的发展,还是个性、情感的健全,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
一、培养幼儿绘画的兴趣
幼儿从很小便开始了画画活动,早期的画画经历了涂鸭期和形象期,一岁多的幼儿喜欢涂涂画画,画不成形,也没有什么预想的目的,随着幼儿的脑、眼、手的日益协调,脑和眼对手的控制目益加强后,幼儿可以画出近似某物的形象。一般在3岁以后的幼儿已能有目的、有意识的画,并通过绘画反映自身内在的心理、情感、认识和经验。实践证明,“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美术活动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幼儿的兴趣,用心去呵护、发展幼儿的兴趣,通过循序渐进的绘画实践,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从而逐步培养起幼儿对绘画的浓厚兴趣。
二、幼儿自由创作
我们要给孩子自由画画的机会,幼儿是把绘画当作一种游戏来对待,在这种绘画的游戏中,幼儿才能感到无拘无束,没有精神压力,这样,才能培养其对绘画的浓厚兴趣,也才能把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幻想尽情发挥。我们在培养幼儿兴趣的同时,不要让孩子模仿成人的范画,要培养幼儿自主作画的能力,儿童画是孩子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是他的思想表现,反映着他的经验和感受,体现着他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秋天到了,许多小朋友画了黄黄的树叶,可天天小朋友把树叶画成了五颜六色,他解释说是太阳光照射下的树叶是五颜六色的,原来他想画太阳底下闪着光的叶子。于是我便让他按照自己的想像画秋天,果然他交出了一份于众不同的画。大自然是美术表现的丰富源泉,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幼儿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从而达到发展幼儿感官、丰富孩子生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想象的目的。
三、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必须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和源泉,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这对幼儿的思维想象和直接的影响。如果没有具体的材料让幼儿依赖,很难令幼儿想象,进而去创造。因此,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才能使想象和创造有更大的空间。大自然是美术表现的丰富源泉,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为幼儿创造用感官去接触外界事物的机会,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从而达到发展幼儿感官、丰富孩子生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丰富想象的目的。例如,让幼儿画以《美丽的花朵》为题目的画,首先把孩子带到自然界中,让孩子们观察各种各样花的颜色、形状等,鼓励孩子大胆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花朵,然后,鼓励幼儿画出自己喜爱的花儿。这样的幼儿绘画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果用传统模式,幼儿就有可能只会画教师教的一种花的画法,作品就可能出现模式化的倾向,内容贫乏。因此感性认识是想象和创造的基础和源泉,要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必须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敢于创作
长期以来,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存在不少妨碍幼儿思维想象和创造力发展的做法。比如教师一般先出示示范画,再示范画的方法,然后幼儿依葫芦画瓢画出与教师示范画的内容、形式和色彩相同的画。这种方法虽然能通过绘画的过程发展幼儿的绘画技能,使幼儿掌握绘画的一些最基本的方法,但是这种方式所产生的消极作用就是容易造成儿童画的模式化、概念化,使儿在画画时产生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阻碍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把幼儿从被动模仿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注重幼儿的学习过程,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自由想象,让幼儿画其所爱,画其所想。
四、站在孩子立场上评价儿童画
儿童画是幼儿内在心理、情感、认识和经验的体现,画出来的东西往往在大小比例上把握不准,也不懂得物体的深度,如果以成人的标准去衡量,认为孩子的画这也不行那也不像的话,只能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教师应将幼儿的画与他自身的生活经验、认识与情感联系起来,多持肯定和赞成的态度,多加表扬,以激发幼儿对绘画的积极性。
教师在评价幼儿绘画时,不能一味注重结果,而应注重绘画过程,幼儿的绘画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关键在于幼儿的绘画过程,教师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幼儿画得好不好上,而因把重点放在他们如何表现内心活动,怎样反映他的周围环境上。注重幼儿绘画的热情、兴趣和努力的程度,特别是他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