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芹 徐新玉
摘 要:在新形势下,随着五年一贯制高职办学模式进展的不断深入,学生群较以往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文立足于新时期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特点分析,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探索合理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新形势;五年制高职;学生特点 ;对策
近年来,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尤其自2014年6月16日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来,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五年一贯制高职(以下简称“五年制高职”)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笔者通过对目前任教学校五年制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以下简称“城轨专业”)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总结其特点,与以往职校学生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不同之處,针对其特点谈谈解决之策。
一、新形势下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点
五年制高职教育实行“2+2+1”分段教学,即两年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课程学习,两年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学习,一年企业定岗实习。学生完成初中教育后,选择职业方向进入职校学习,毕业后大部分走向相应工作岗位。与以往职校学生相比,目前五年制高职学生有以下特点。
1.学生自愿选择进入职校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以往招收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在入学前对选择上五年制高职教育是没有心理准备的,绝大部分是被动选择该教育模式。通过对我校09级、10级、11级、12级、13级和14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初中毕业后,经过慎重考虑,自愿放弃读普通高中的机会,自主选择进入五年制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大有人在,而且比例逐年增长。虽然学生自愿选择进入五年制高职校学习的比例逐年增长,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全体在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中只有不到20%的学生在初中毕业后自愿选择高职校,这个比例是不尽人意的,它将直接影响学生今后在高职校生活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的整体素质较以往提高。众所周知,职校学生绝大部分是“问题学生”。他们不仅学习基础差,而且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不能正确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和时间的宝贵性,缺乏学习动力和目标,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生活和学习;有的学生甚至无视课堂纪律,随心所欲,目无师长,干扰课堂教学;还有很多学生由于受到家长、老师及社会的关爱,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经理挫折后的承受能力,吃不了苦,受不了委屈,遇到一点挫折就灰心丧气。
(1)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调查发现,有51.22%的学生认为目前的职校学习生活很充实。
(2)学生更加注重精神文明的培养。在调查中发现,五年制高职学生较以往更加注重个人精神文明素质的培养。
(3)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有所提升。目前,在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成长发展中,职业生涯规划是严重缺位的。大多数高职学生还没有真正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确切含义,对其重要意义还认识不足仍缺乏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的理论知识和具体技巧。
二、对策探讨
新形势下五年制高职学生群特征发生了诸多变化,有进步,也仍然存在问题。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既有学生自设原因,也有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原因。尽管原因来自多个方面,情况糅合混杂,但是,五年制高职学院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场所,理应从“以人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针对目前学生特点,采取合理有效的教育措施,尽量将每一位五年制高职学生培养成合格甚至优秀的毕业生。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学情分析为基础,合理设置课程,适当拓展教学内容。教师服务于学生成长的前提,是在全面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深化“基于学的教”的微观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激情。
2.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为学生提供各种培养兴趣、施展才华的机会。古人云,“进朱者赤,近墨者黑”。目前职校校园文化活动主要表现在大众化、娱乐性、体育性项目偏多,专业性、职业岗位方面项目偏少,活动内容缺乏创新的现状,仅限以达到学生广泛参与为目的。大多数校园文化活动只是充实校园生活,对以后学生长足发展作用不大。校园文化要增加专业内容、职业特色、社会交往方面,体现创新精神、职业特色。既要经常举办小发明、小创造竞赛,模拟职场开展一系列活动,如指导职业型社团、职业文化小组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加强德育教育。在新形势下,五年制高职院校应注重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首先,五年制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应从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中跳出来,转向培养适应当代社会的道德情感,从而自觉形成道德行为能力。
4.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其次,应加强高职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的机构和队伍建设,从经费、配套设施、场地、活动时间安排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他们全面开展工作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杜延兵,张自立.做好五年一贯制高职班主任工作的心得[J].《管理》,2013(8).
[2]魏洪秀.谈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J].《中国成人教育》,2008(14).
[3]张媛.浅谈职校校园文化的构建[J].《科技创业家》,2012(19).
作者简介:朱小芹(1986-2) ,女, 硕士研究生,教师,助讲,工作单位: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