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齐金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下为了展现学生个性、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将主动性教育作为美术课堂的永恒追求。
关键词:美术教学 ;教学艺术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说过:“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具有创造新事物能力的人,他不是简单地重复别人做过的事,而是具有创造性,擅于发明的发现者。”教师不仅要提高教学艺术,还要将主动性教育这根主线贯穿于美术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其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所以完成一节有益于学生发展的课程探索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导课--激发学生兴趣
叶圣陶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良好的开端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就像一场戏有一个精彩的序幕。导课即在教学中,通过一定方法引导进入新课,在教学中导课犹如“序幕” ,精美的导课艺术,像磁石深深吸引学生,像花朵吸引蜜蜂默默引导学生的思维。良好的导课应该像桥梁一样联系着旧课和新知,要依据新课程教材要求,根据学生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良好氛围中进入新课。
1.导课应具有“吸引性”
阿米尔曾说:“ 懂得如何启发,使教人的一大艺术。” 所谓“吸引性”就是要在短时间内,启发学生心质,创设教学情境,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引发兴趣。既是激发创造性活动的诱发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
如在《中国民间美术》一课的导课中,一开始就将中国传统的大红剪纸窗花出示在多媒体的大屏幕上,让学生首先从视觉上就有一个冲击感,拉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既而开始浏览色彩鲜艳的、质朴的、造型特点怪异的民间美术作品图片,使学生进入情境,引发兴趣。
2.导课应具有“趣味性”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尤其在导入的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增强求知欲望,让学生以主动者、探索者的身份进入教学情境中,教师适度引导、设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在《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一课中。以创设故事情境导入,在极短时间内,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吴道子的故事:“有一次皇帝安排吴道子和李思训去四川嘉陵江绘画写生,李思训废寝忘食认真绘画,吴道子却被嘉陵江优美的风景陶醉了,物我两忘,没有完成任务。回来后唐玄宗召见他们要欣赏作品,吴道子两手空空匆忙赶去,大家猜猜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们猜测到“吴道子被驱逐出去;吴道子被免职;吴道子拓印了李思训的绘画交作业;吴道子当场作画”等众多猜测产生,这样运用好奇心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同时也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过程。
3.导课应具有“针对性”
新课导入必须根据学生心理特征,针对不同教材、不同基础,选择多样方法,做与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如在《城市建设开发和古建筑保护》一课中,我根据我们生活的城市现状,展示我们同学们小时候生活的城市场景和现在他们生活的正在建设中的城市风貌场景。当他们发现了自己旧时生活的一些生活足迹时,显得易常地激动,纷纷诉说他们小时候那个年代的一些有趣故事。然后我顺着他们的思维,播出了城市的现景。欣赏完后问“你们觉得我们这个城市在这几年的发展中旧城改造得怎么样?是好,还是不好?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一切都在有针对的前提下非常顺畅地切入主题,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起了一个非常好的效果。
二、设问-启发鼓励,引发质疑,合理探究
新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这样的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成为了一个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师生互动,学生在学习中重要的是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主动性的一个过程。如何在课堂中“提问”实际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
1.定向点播,激活思维
探究来自问题,问题始于质疑。设计课堂提问要以学生发散思维切入视角,如以当时的社会热点、兴趣话题进行提问。比如在《城市建设开发和古建筑保护》一课中,在优美的乐声伴奏中视频展示具有中国元素的唯美特色建筑,在大家的听觉、视觉、身心还处于欣赏、享受阶段,急转而来深沉的乐声,被现代文明社会发展所破坏的建筑展示。
2.启发鼓励,合理探究
创新式教学要求在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展开,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善于激疑,善于导答,合理设计问题,为学生搭设“支撑点”引导学生质疑、探究。比如在《艺术美和形式美》一课中:欣赏作品《欧米埃尔》根据学生的感受回答问题:欧米埃尔漂亮吗,风烛残年的她为什么得不到人们的同情,作品表达的目的是什么?问题提出时,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老师提供讨论平台,在平台支撑点引导下,同学们联系相应的社会背景,作家的艺术思想展开针对性的讨论,经过启发鼓励,合理探究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三、评价-科学评价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更关注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要重视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在过程教育中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其次,要重视评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教学过程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旋律。最后,要重视评价学生情感态度体验。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推进主动性、创新式教育,主战场就是课堂,要学会抛砖引玉,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营造充满创新意识的课堂,激发学生思维,培养自主、创新式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谢贤 李广顺《优秀教师建构和谐课堂的101个理念》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0.7.
[2]魏书生《如何做最好的老师》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0.3.
[3]欧阳芬 殷海华 杨丽华《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课堂提问技能指导》中国出版集团 2010.1.
[4]歐阳芬 章年卿 屈波华《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课堂调控技能指导》中国出版集团 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