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梦思
摘 要: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始,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关键,它关联着写字、阅读、习作等一系列的发展。字理识字教学法是依据汉字的构形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字理识字教学法的运用需要结合“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造字法,使得学生在了解汉字文化内涵的同时更加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汉字。更符合低段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小学语文;字理识字教学法;六书
一个汉字就是一个故事,古老的文明传承给我们留下了有温度的,有气味的,有感情的,有魅力的汉字文化。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所有内容的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启蒙教育,是学习文化的起点。小学生识字成效不仅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还影响小学生知识面的拓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小学识字教学中,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到识字教学中,同时又能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是本文探讨的重点问题。本文将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生字表二的100个“四会”字为例,阐述字理识字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运用。
汉字是通过构形直接记录语义,间接记录语音的表意体系的文字。古老的汉字形体承载着丰富的古代文化信息。将汉字文化引入识字教学中能帮助我们发现新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汉字完整的信息是由形、音、义复合传递的,三者缺一不可。了解汉字中蕴含的文化能更好的将汉字形声义相结合,帮助学生学习。
一、借助图画发现字理,使识字教学更加有趣味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的不竭动力主要来源于学习的内驱力。汉字以象形、会意为本源,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供感知。在识字教学中,汉字本身携带的知识、趣闻、故事、历史、文化,也是促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外在转向内在,从对外部奖赏的追逐转为对知识本身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逐渐形成热爱汉字,发现真理、探索规律的人文精神的关键。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图画发现字理,让学生产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汉字中有许多字都是根据生活中的具体实际事物描画出来的,象形字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汉字,它有着鲜明而独特的直观性。
在识字教学中,可根据字形的特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与汉字之间的关系,接着演示汉字的原始状态和演变过程,以帮助孩子记忆字形、理解字义。如“雨”字,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出示“雨”字的整个字形演变(甲骨文篆文隶书楷书)结合猜一猜,画一画,认一认的方法进行识字。这样,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雨”字本身,更多的是对“雨”字历史发展过程的了解,由此激发学生对学习汉字的兴趣,增加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材中,几乎每一种版本的低年级语文教材初学构字力较强的独体字时,课本里都会以“文字图——小篆——楷书”的形式3出现,因此,我们应很好地利用这三者进行比照教学。如在进行“水”字教学时,可先出示甲骨文的“水”字图然后进行“水”字的字形演变,由甲骨文发展成为篆书之后再是楷书的“水”。教学时需要充分利用图片资源,对于象形字可通过图字对照,重现象形字的形象,而不是仅仅把文字图和小篆当作简单的插图。
二、通过字形展开联想和想象,重现会意字的原意
对于那些由独体字组合而成的会意字,可采用分解组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体会其“会意”的方法。在学习“聪”字时可采用对“聪”字进行分解的方法学习。“聪”字甲骨文形体为,由此可见,“聪”字与“耳、心”有关。“耳”的本意为耳朵,“ 心”的本意为心脏,结合起来两者之意就是耳听心辨,耳闻声音而心能辨别其是真假,这便是聪明的体现。汉字是有情感,有联系的,因此在“聪”字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行拓展。为什么在古文字里面,“聪”字和“葱”字会是同一个部件呢?那是因为古人把“通达”作为聪明的具体体现。香葱因其气味有通达之效,因此香葱的“葱”其字形才会与“聪”会有一个共同的构件。
三、通過类比推理和辨析,灵活运用字理进行识字
汉字的学习是一个体系,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对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汉字虽然是方块字,但是每一个汉字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开来的。如在学生学习“人”字之后,在学习到与“人”字相关的字时,便可以与之前学过的知识相联系。 “人”字的字形很简单,由一撇一捺两个笔画构成,但它包含了很深刻的文化内涵。“人”的甲骨文形体是,一个面朝左站立着的一个人,上端是头,向左下方伸展一笔是手臂,中间是身子,身子以下是腿。这个字形记录的是人的侧面站立形象。在现代汉字中,人部绝大多数的字都是在字的左边加上一个“亻”旁,如“俊、儒”表示人的德性,如“傲、俭、仁、侈”表示人的行为,这些具有相同表义部件的字与表义部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以“人”字为基础,古人还创造了许多与“人”有关的字,如“从”两个面朝左侧立的人,一个跟从一个,表示前后相从之意。又如“比”由两个面朝右侧立的人组成,表示两个人紧紧的挨在一起,所以,我们可看出“比”字的本意是靠近、并列或挨着由此便有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见,了解部件所表的含义,以之为圆心扩散则可以认识与之有意义联系的一系列字,可以提高识字效率。
四、在字理析解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人造字时,会把当时社会的文化、生活习惯以及人文发展也融入了构字之中。例如“家”字,现在我们常说的家就是人居住的地方。贺知章的名诗《回乡偶书》中“少小离家老大回”,这个“离家”当然是指“人”离开了家乡。可是甲骨文的“家”却以“屋内有豕(猪)”为“家”。篆书中的“家”也是“屋内有豕(猪)”为“家”。从这个字可以看出,在上古人们的牧业是从养猪开始的,有猪的地方就是家存在的地方,可见猪对人们的重要性。仅仅一个“家”字,我们就能看出上古人们的生活形式。又如“祝”,甲骨文字形,左边表示神灵,其右是跪着的一个面朝左的人,双手伸出,表示祈祷,求福。在篆书中,表示神灵的部分更加明确,表现了上古人们对待神灵的尊重和对自己美好生活的祝愿与祈祷。在汉字中,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历史发展的轨迹,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悠长历史。在历史发展的背后,我们重新去追寻那些汉字曾经发展过的脚步,可以感受到汉字中带有的传统文化魅力是巨大的。从汉字中折射出古人诸多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通过对这些汉字字理的析解,很自然地对小学生进行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3]许慎.说文解字[M] .北京:中华书局,1963.
[4]左民安.细说汉字——1000个汉字的起源与演变[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