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与周边社区体育融合互动研究

2015-11-30 07:54南子春刘江波
邢台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居民满意度社区

刘 利,南子春,刘江波



学校体育与周边社区体育融合互动研究

刘 利1,南子春1,刘江波2

(1.邢台学院,河北邢台 054001;2.河北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71)

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 提取4个公因子来解释。将4个因子命名:学校服务满意度、民众期望、设施供给满意度、互动满意度。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各假设选项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依次进行验证论证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效协调学校和社区之间的资源配置,充分实现学校和社区之间体育设施资源的互利共享,既提高了教育领域、群众健身设施的利用效率,又解决了全民健身运动中资源短缺的问题,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学校体育;社区;互动

社区是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桥梁,是学校生存的社会空间,是学校体育的延伸和补充;而学校是社区的组成部分,是体育教育大众化的载体。如今学校体育设施的阶段性闲置、社区居民健身资源不足压抑了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阻碍了全民健身计划的进程,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分析二者的融合互动,论证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效协调学校和社区之间的资源配置,充分实现学校和社区之间体育设施资源的互利共享,既提高了教育领域、群众健身设施的利用效率,又解决了全民健身运动中资源短缺的问题,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

对经常出入邢台学院的人群(主要包括在校师生与周边居民)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40分,问卷筛选留下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最后得到有效样本196个,各项调查数据的具体情况描述见表1。

表1 调查者基本情况统计表

本研究将个体特征分为:性别、年龄、学历、职业。从调查对象的个体特征分布来看,年龄特征中40岁以上的人数比例占56.10%;学历结构中初中以下的人数比例占33.7%;职业中无职业的人数占20.9%;年收入中2~6万占42.3%。由此可见,学历高的多,收入中等水平的多。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清华期刊网查阅有关研究文献和专著,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既开拓了思路,又丰富了研究资料,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奠定了理论基础。

2.2 调查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调查两种类型。访谈调查:咨询专家设计社区居民与学校体育互动情况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对使用学校体育设施进行锻炼的人的满意度调查,将满意度分为非常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等级(5、4、3、2、1)。

2.3 数理统计法

本文应用SPSS11.5软件建立数据库文件并进行数据分析,具体使用方法包括:信度检验、项目分析,并为验证假设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为研究个体特征不同的人群在满意感上的差异。

3 结果分析

3.1 社区居民与学校体育互动情况的公因子分析

探索性因子分析首先对调查问卷的21个题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KMO = 0.756,巴特里特球形检验结果P=0.000,说明适合做因子分析。把变量共同度小于0.5的观测值表去除。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方差极大正交旋转的方法提取4个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7.453%。原变量77.453%变异可由提取的4个因子来解释。将4个因子命名:学校服务满意度、民众期望、设施供给满意度、互动满意度。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各假设选项的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依次进行验证,结果见表2。

表2 统计量表可靠性分析

3.2 社区居民与学校体育互动结果分析

3.2.1 社区居民与学校体育互动总体满意度评价

学校与社区的融合受学校、社区和社会的影响。学校内部诸因素如场地开放程度和层次等对学校与社区互动关系的深度、广度和频率具有决定性影响。而居民对学校场地使用情况满意度代表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现状。从表3看,居民对于学校体育态度较好,同时对于现在的状况,也是比较满意的。从侧面也反映出对于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程度和发展力度较好。

表3 总体满意度

3.2.2 社区居民与学校体育互动分维度满意度评价

对公因子进行四个维度的分析,见表4。

表4 分维度满意度

通过走访调查,学校体育场面积达69370 ㎡,其中对外开放场地39370 ㎡,约57%。从表4可知,学校周边居民对学校场地满意度达到88.9%,早晚为居民锻炼的高峰期,对场地需求较高;学校一般在早上10点以前和下午6点以后基本没有安排体育课程,与居民的锻炼时间错开,保证了体育场地较好利用。居民在进行锻炼中虽然体育场馆使用基本满足,但是器材的供给量不足。这是因为学校的器材不对外开放,只针对教学使用。如足、篮、排球。器材供给没有实现较好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理利用。民众对学校体育的期望评价较高,居民在学校进行体育活动与校外相比,期望接触到科学的体育指导,可以在体育人员带领下进行锻炼,但是接受指导频率不高;满意度方面居民在学校进行体育活动满意度达到60%左右,说明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融合互动较好。

3.2.3 社区居民特征值对满意度的影响

(1)性别:从均值来看,男性满意度略高于女性。原因可能是男性参加体育活动较多、家庭生活中主外的特性、社会交往频繁以及工作之余暇时间的利用有关。方差检验分析,t=0.065>0.05。因此性别对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

(2)年龄: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年龄对满意度有显著影响。P=0.000<0.01。说明,年龄的不同,对于满意度存在差异,尤其是中老年的居民,满意度水平比较低。

(3)学历: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文化程度对满意度没有显著性影响。P值>0.05。说明,学历的差异,对于体育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不存在差异。

(4)收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收入状况的居民在满意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学校体育的场地和设施在保障学生的正常教学和体育活动之外,有选择性的向周边社区开放,避免了资源浪费,满足社区居民的体育需要;而学生生活在社区,社区体育是培养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平台和形成终身体育的基础。因此,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良好的融合也是落实终身体育的途径。

[1]冯燕.濮阳市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互动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07.

[2]张晓林.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研究[D].重庆大学,2007.

[3]王茂球.上海市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互动发展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9.

[4]王芳.扬州市学校与社区体育场馆双向开放的现状与认知[D].扬州大学,2014.

[5]冯燕.濮阳市社区体育与学校体育互动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31-33.

[6]廖述波.长株潭高校体育场馆资源与周边社区共享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7]陆品军.上海市高校与周边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8]赵妤.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09):8-10.

[9]熊萍,曾三明.武汉地区学校体育与周边社区体育资源共享模式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8,(02):90-93.

[10]周丹,范晓萍.关于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互动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05):138-139.

[11]李捷,宋勤.关于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和学校开放的意义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05):652-653.

[12]李岳进.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研究综述[J].体育科技,2011,(01):77-78,90.

[13]邹巍.学校体育设施与社区全民健身资源互补研究[D].西南大学,2014.

[14]赵妤.试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深度融合[J].体育文化导刊,2009,(08):29-32.

2015-01-13

[专项课题]邢台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课题编号:XTSK14061

刘 利(1969-).男,河北威县人,毕业于河北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研究.

G807.7

A

1672-4658(2015)02-0166-02

猜你喜欢
居民满意度社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3D打印社区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医院满意度调查
高台居民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