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志学
“333”工程打造绿色屏障
●文/王志学
巴林右旗大力实施“生态立旗”战略,按照“北休、中治、南用”的生态建设总体思路,构筑“三区布局”,实施“三大规划”,建设“三大基地”,全面打造绿色生态安全屏障。
构筑“三区布局”。一是北部水源涵养林区。北部以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区域是查干沐沦河源头地,是全旗赖以生存的水源涵养区,也是全旗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居民饮用水最重要的补给地。为实现保护环境、涵养水源的目的,将索博日嘎镇全部、查干沐沦苏木北部、幸福之路苏木北部、罕山林场、巴彦沙那林场规划为以封山育林育草为主的水源涵养林区,到“十二五”期末,封禁保护面积64万亩。二是中部综合治理区。中部地带有面积达110万亩的两大沙带。为有效控制沙化退化,将此区域规划为综合治理区,实施封、飞、造综合治理,到“十二五”期末,总治理面积达到102万亩。三是南部用材林建设区。南部区域地下水位浅、交通便利,宜发展杨树用材林和防风固沙林,为此将此区域规划为防护用材兼用林建设区,规划建设杨树用材林34万亩,总量达到100万亩,建起农牧民的“绿色银行”。
实施“三大规划”。一是查干沐沦河流域水源涵养区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规划。坚持保护为主,建设为辅,逐步实现“四增一减”(增牛、增林、增草、增收入、减羊)的目标。规划总面积1045万亩,其中林业生态建设和治理面积429万亩,共覆盖5个苏木镇4个林场,2015年全部完成。工程全部建成后,森林面积增加109万亩,节水灌溉面积增加15万亩,坡耕地退耕23.8万亩。今年完成治理面积18万亩,其中国家重点公益林保护工程14.2万亩、沙源人工造林1万亩、沙源封育2.8万亩。二是环大板地区生态体系保护与建设工程规划。以保护大板城区生态环境为中心,实行“四沿治理”。沿沙治理,遏制查干沐沦沙带和巴彦尔灯沙带;沿河治理,保护查干沐沦河和沙布台河;沿山治理,绿化大板镇南山和北山;沿路治理,绿化大板周边所有公路,总里程159公里。工程覆盖3个苏木镇的16个嘎查村,总控制面积184万亩,计划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面积78万亩。工程完成后,大板周边地区沙化退化草牧场将得到有效治理,森林面积增加29万亩,坡耕地退耕1.22万亩,玉米膜下滴灌增加1.01万亩。今年完成生态建设1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万亩,封育6万亩。建设精品工程4项:樟子松基地3000亩、公路绿化20公里、经济林基地2000亩、防沙治沙1万亩。三是西拉沐沦河流域百万亩杨树防护用材兼用林建设工程规划。以营建用材林为基础,采用人工整地、机械整地、植苗造林等方式,按地区集中连片、成规模造林,构建乔、灌、草一体的防护兼用林体系。工程全部完成后,可增加森林面积34万亩,防风固沙控制面积134.4万亩。今年完成5万亩,总量达到81万亩。
建设“三大基地”。一是杨树用材林基地。加大杨树用材林建设力度,不断增加木材有效供给量,实现资源培育与加工利用相结合,促进林业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今年起计划用3年时间,新建杨树用材林24万亩,使总面积达到100万亩,建成赤峰北部最大的杨树用材林基地。加快林业产业园区建设,引进企业30家,年木材加工能力达50万立方米,年实现销售额4亿元、利税6400万元,安排就业2400人,建成赤峰北部最大的木材深加工基地。二是樟子松基地。结合本地区干旱少雨、风沙大的实际,发挥樟子松耐干旱、耐贫瘠、耐严寒,集乡土树种、生态树种、用材树种于一身的特点和优势,在京津风沙源、植被恢复、低产低效林改造中,提高樟子松种植比重。计划用10年时间建设樟子松基地30万亩。今年完成樟子松建设3.4万亩。三是经济林基地。采取“整村推进”模式,在每个苏木镇分别选择立地条件好、农牧民积极性高的2个嘎查村,每个嘎查村不少于100户,每户不少于1亩,每年建设果树经济林2000亩以上,5年建设1万亩以上,让农牧民在发展经济林中得到实惠。
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旗林业生态建设200万亩以上。草牧场土地沙化退化、水土流失将得到有效控制,森林覆盖率达到30%,庇护农田46万亩,每年新增涵养水量90万吨,有效恢复湿地约1.6万公顷。
(作者单位:巴林右旗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