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贺欣,苏威,杨丹,高鹏,夏玉军,单守勤
1.青岛大学,山东 青岛 266071;2.军事医学科学院 生物工程研究所,北京 100071;3.济南军区 第一疗养院,山东青岛 266071
伴随科技的发展,核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放射医学的发展,电离辐射对人类产生了不可避免的损伤。肝脏是辐射的敏感器官,其放射敏感性仅次于骨髓、淋巴、胃肠组织、性腺、胚胎和肾。辐射会造成肝脏形态、代谢功能、作用机制的改变,以及肝内细胞的病理、生理、生物膜、酶活性和肝微循环等的改变[1]。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是多能干细胞的一种,它具有分化度低、有丝分裂程度低、DNA分离不对称[2]等特征,以及细胞更新、组织再生、免疫调节和多向分化的潜能[3]。应用具有强大功能的UCMSC,在辐射性肝损伤的治疗中取得很大的研究成果,是辐射医学和再生医学中治疗的理想种子。在本研究中,我们通过对小鼠全身进行X 线辐射,制作辐射损伤的模型,经尾静脉注射UCMSC 悬浮液后,检测小鼠肝细胞病理形态学变化及肝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丙二醛含量的改变,研究人UCMSC 对辐射性肝损伤的防护作用。
健康清洁级SD小鼠80只,体重(22±2)g,来自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脐血间充质干细胞(DiL 标记)来自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试剂盒购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除正常组外,采用医用直线加速器产生的X线对其余各组小鼠进行全身照射,波源距皮肤100 cm,照射剂量2 Gy。照射完毕,随机分组标记,按如下分组,分别于小鼠尾静脉注射1 mL 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第3 代人UCMSC悬液或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①正常组:不照射,12 和24 h 仅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②放射组:照射后12 和24 h 仅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③普通组:照射后12 和24 h 分别尾静脉注射UCMSC 悬浮液和生理盐水;④加强组:照射后12和24 h后分别尾静脉注射UCMSC悬浮液。
无菌条件下取出肝组织,准确称取重量,按照重量(g)∶体积(mL)的比例加入9 倍体积生理盐水,剪碎组织,冰水浴制备匀浆,2500~3000 r/min 离心10分钟,上清即为10%匀浆。
观察小鼠受辐射前后的活动量、精神状态、食欲状况,并记录。
经干预后处死小鼠,取小鼠肝脏,用4%甲醛固定做石蜡切片,经石蜡包埋、切片、常规HE染色,观察肝脏的病理形态变化。
取小鼠肝组织匀浆与检测试剂按比例混合,漩涡混匀器混匀,试管口用保鲜薄膜扎紧,用针头刺一小孔,95℃水浴40 min,取出后流水冷却,测定D532nm值,计算样品中MDA的含量。
取稀释的小鼠肝组织匀浆与检测试剂混合于96 孔酶标板混匀,37℃孵育20 min,于酶标仪上测定D550m值,计算样品中SOD的活力。
与正常组小鼠比较,辐射后放射组的小鼠活动量明显减少,精神较差,食欲减退。经注射UCMSC悬浮液治疗的小鼠与放射组小鼠比较,活动量有所增加,精神较好,食欲增强。
正常肝组织肝索排列有序,肝窦无充血和扩大,肝细胞无水肿变性和坏死,中央静脉管壁完整,管腔无扩大、变窄阻塞,周围无胶原纤维沉积(图1A)。与正常组比较,放射组肝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变性,中央静脉周围明显有炎性细胞浸润,周围网状纤维增多,变窄、堵塞(图1B)。与放射组比较,注射UCMSC 悬浮液治疗的普通组小鼠肝小静脉周围网状纤维减少,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有所减轻,周围网状纤维减少;加强组中央静脉管壁周围胶原纤维沉积大幅减少(图1C、D)。
图1 各组小鼠肝组织的病理学形态
2.3.1 小鼠肝细胞中SOD的活性 辐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OD 活性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89~182.96,t=10.79~22.03,*P<0.01)。普通组与辐射组比较,SOD活性有所升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F=41.89~182.96,t=4.78~13.12,**P<0.01)。加强组与普通组比较,SOD 活性有所升高(F=41.89~182.96,t=1.68~10.15,***P<0.05)。见表1、图2。
2.3.2 小鼠肝细胞中MDA 的含量 辐射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DA 含量显著升高(F=158.441~632.751,t=12.13~44.22,*P<0.01)。普通组与辐射组比较,MDA 含量有所降低(F=158.441~632.751,t=5.44~15.00,**P<0.01)。加强组与普通组比较,MDA含量降低(F=41.89~182.96,t=10.83~26.02,***P<0.05)。见表2、图3。
电离辐射可使细胞内产生自由基,如超阴离子、羟自由基、过氧化氢等[4]。这些产生的活性自由基可直接或间接破坏机体细胞的生物膜和核酸[5],可致DNA 链断裂,使组织器官形态、代谢功能、作用机制及组织细胞内酶活性和微循环等发生改变,若不及时清除自由基,会使组织发生更为严重的物理或化学损伤[6-7]。
图2 小鼠肝细胞内SOD活性的改变
放射性肝损伤常见于全身放射性损伤(核泄漏、核爆炸等核事故的发生),以及腹部、盆腔肿瘤局部放射治疗时产生的辐射损伤。放射性肝损伤导致细胞变性、凋亡、坏死,肝酶系紊乱,生物膜破坏,代谢障碍,严重时引起肝功能衰竭。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自由基处于不断产生与清除的动态平衡之中,而自由基的清除主要依靠抗氧化酶的作用。SOD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有机生物体内的金属酶,它具有超强的氧化作用,可催化自由基发生歧化反应,清除自由基,从而保护受损细胞,维持机体的氧化和抗氧化反应的动态平衡。MDA是过氧化脂质的降解产物,对机体细胞有攻击力,检测MDA的含量可以反映脂质过氧化的程度,从而间接反应细胞的损伤情况。MDA与SOD测定相互配合,SOD活力的高低间接反映了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而MDA含量的高低又间接反映了机体细胞受自由基攻击的损伤程度。
图3 小鼠肝细胞内MDA含量的改变
表1 辐射损伤期各阶段受照小鼠肝细胞内的SOD活性(U/mg,,n=5)
表1 辐射损伤期各阶段受照小鼠肝细胞内的SOD活性(U/mg,,n=5)
第1 d和第2 d方差不齐,采用Dunnett T3检验;第7 d和第14 d方差齐,采用LSD检验;辐射组与正常组比较*P<0.01,普通组与辐射组比较**P<0.01,加强组与普通组比较***P<0.05
表2 辐射损伤期各阶段受照小鼠肝细胞内的MDA含量(nmol/mg,,n=5)
表2 辐射损伤期各阶段受照小鼠肝细胞内的MDA含量(nmol/mg,,n=5)
方差不齐,采用Dunnett T3检验;辐射组与正常组比较*P<0.01,普通组与辐射组比较**P<0.01,加强组与普通组比较***P<0.05
间充质干细胞是属于中胚层的一类多能干细胞,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并且可以自我更新,在特定条件下分化增殖为多种组织和器官的细胞。目前,我们能够从骨髓、脂肪、滑膜、骨骼、肺、肝、胰腺等组织,以及羊水、脐带血中分离和制备间充质干细胞,用得最多的是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成人骨髓供体难求,很难获取,数量极少,且可对供体造成不可避免的创伤,易感染;胎儿的骨髓干细胞传代增殖能力虽强,但因胚胎来源问题备受争议[8]而受到限制;而脐血干细胞易于获取,来源广泛,生物特性稳定,增殖分化能力旺盛,对供体无任何伤害,是理想的种子细胞。因此,本实验选取UCMSC进行。
本试验通过制作石蜡切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的病理形态,发现辐射后放射组肝细胞不同程度水肿、变性,中央静脉周围明显有炎性细胞浸润,周围网状纤维增多,变窄、堵塞,提示接受全身辐射的小鼠肝脏存在辐射损伤,说明模型制作成功。经注射UCMSC悬浮液治疗的小鼠肝细胞水肿减轻,小静脉周围网状纤维减少,汇管区炎性细胞浸润有所减轻,中央静脉管壁周围胶原纤维沉积大幅减少。经组织学标准评分表明有显著性差异。这证实UCMSC 对肝脏组织具有积极的防护抗损伤作用。研究表明,UCMSC 移植进入受试动物肝脏后,有分化为肝细胞的趋势[9],并能间接刺激正常肝细胞再生,促进损伤肝细胞的修复,改善肝细胞功能[10]。肝细胞内酶的变化显示,放射组与正常组比较MDA值显著增高,SOD 值显著下降,证明了自由基的产生。而经注射UCMSC 悬浮液治疗后MDA 值显著下降,SOD值显著增高(P<0.01),证明UCMSC能清除自由基,减轻自由基所致的肝细胞损伤。
UCMSC 对辐射性肝损伤的修复再生作用的机制非常复杂:一是某些特殊细胞因子如SDF-1、TGF-β、MIP-1α、MCP-I 等引导UCMSC 到肝脏损伤的局部组织[11],在组织局部适宜环境条件下诱导分化为肝细胞;二是到达组织局部的UCMSC在刺激因子[12]的作用下分化为肝细胞;三是UCMSC可以分泌细胞因子(IL-6)[13]刺激局部肝损伤组织细胞的修复。总而言之,UCMSC 移植具有清除自由基、减轻肝损伤和促进损伤肝细胞修复再生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肝脏功能,但注射剂量、时间及次数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由于间接或直接因素的作用刺激局部损伤组织细胞的修复再生,应用后的疗效评价会直接影响临床应用前景。为使UCMSC 成为临床理想的治疗手段,其具体机制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1]傅尚志.电离辐射对肝脏的损伤[J].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1997,21(4):188-191.
[2]Bianco P,Cao X,Frenette P S,et al.The meaning,the sense and the significance:translating the science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to medicine[J].Nature Medi,2013,19(1):35-42.
[3]Nakagami H,Morishita R,Maeda K,et al.Adipose tissue-derived stromal cells as a novel option for regenerative cell therapy[J].J Atherosclerosis Thrombosis,2006,13(2):77-81.
[4]Takeshita K,Fujii K,Anzai K,et al.In vivo monitoring of hydroxyl radical generation caused by X-ray irradiation of rats using the spin trapping/EPR technique[J].Free Radic Biol Med,2004,36(9):1134-1143.
[5]谷铣之,殷蔚伯,刘泰福,等.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11(65):224-231.
[6]Barbisan L F,Scolastici C,Miyamoto M,et al.Effects of crude extracts of Agaricus blazei on DNA damage and on rat liver carcinogenesis induced by diethylnitrosamine[J].Genet Mol Res,2003,2(3):295-308.
[7]Wells P G,Bhuller Y,Chen C S,et al.Molecular and biochemical mechanisms in teratogenesis involv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J].Toxicol Appl Pharmacol,2005,207(2):354-366.
[8]Liu W,Song F,Ren L,et al.The multiple functional role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 in participating in treating liver diseases[J].J Cell Mol Med,2015,19(3):511-520.
[9]师玲玲,刘赴平,王立生.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损伤[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1,32(2):188.
[10]黎娇,朱争艳,杜智,等.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物对肝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0,16(6):460-464.
[11]Kim C H,Broxmeyer H E.In vitro behavior of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hemoattractants: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teel factor,and the bone marrow environment[J].Blood,1998,91(1):100-110.
[12]宫黎明,方宁,陈代雄,等.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受损肝组织中分化为肝细胞[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36):6709-6713.
[13]Yang Lihua,Wang Yun,Wang Xiaohua,et al.Effect of allogeneic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a rat model of hepatic cirrhosis[J].J Tradit Chin Med,2015,35(1):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