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山,曲丕盛,陶 凡(浙江省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3)
七氟烷、异氟烷及丙泊酚麻醉对术后疼痛的影响
张铁山,曲丕盛,陶 凡
(浙江省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3)
目的 比较七氟烷、异氟烷及丙泊酚麻醉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记录七氟烷组、异氟烷组、丙泊酚组患者术后1 h、2 h、8 h及24 h芬太尼的累积消耗量;对患者在咳嗽、休息时疼痛数字进行评分。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1 h、2 h、8 h及24 h芬太尼的累积消耗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丙泊酚组患者疼痛值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丙泊酚组患者疼痛值低于异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七氟烷组疼痛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 h及24 h三组患者的疼痛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氟烷、异氟烷和丙泊酚对患者术后麻醉的影响各不相同,相较于其他两种,丙泊酚对患者的术后疼痛感较低,影响较小;异氟烷麻醉,患者术后疼痛感持续时间较长,临床推广以七氟烷和丙泊酚为优先。
七氟烷;异氟烷;丙泊酚;术后疼痛
相关资料表明,不同的麻醉药物对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影响也不同。使用丙泊酚麻醉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几率比使用氟氯烷低[1]。本文比较了七氟烷、异氟烷及丙泊酚麻醉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需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9~70岁,患者在麻醉前1个月未服用抗抑郁药、镇痛药等,无心、脑、肺或神经性疾病,无其他疼痛性疾病。将其随机分为七氟烷组、异氟烷组、丙泊酚组,各30例。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史等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麻醉方法
手术前患者禁食8 h,禁水6 h,进入手术室后为患者连接多功能检测仪,予以给氧去氮处理,随后进行麻醉诱导(静脉滴注的方式)[2-4]。手术医生根据患者心率(HR)、血压值追加芬太尼1~2 μg/(kg·h),直到腹膜缝合结束,不再给予芬太尼。
气管插管后,氧流量为5 L/min,七氟烷组挥发罐初始刻度调定为5%,异氟烷组调定为4%,丙泊酚组患者通过靶控输注泵注射丙泊酚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后将三组的氧流量下调为1 L/min,不使用氧化亚氮。七氟烷组和异氟烷组关闭挥发罐接入环路内麻醉气体吸附剂,丙泊酚组关闭靶控输注泵。等到患者恢复吞咽、咳嗽等反应,潮气量与每分钟通气量正常时,拔出气管导管,将患者送至恢复室。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三组患者术后1 h、2 h、8 h及24 h芬太尼的累积消耗量;对患者在咳嗽、休息时疼痛数字进行评分。总分为10分,0分为无痛;1~3分轻度疼痛(不影响睡眠);4~6分中度疼痛;7~9分重度疼痛(不能入睡或睡眠中痛醒);10分剧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手术时间、芬太尼使用量的对比
丙泊酚组手术时间(93.6±37.8)min,术中追加芬太尼(1.59±0.4)μg/min,麻醉中芬太尼总量(321±0.04)μg;七氟烷组手术时间(93.1±32.8)min,术中追加芬太尼(1.57±0.4)μg/min,麻醉中芬太尼总量(328±0.04)μg;异氟烷组手术时间(100.7±37.2)min,术中追加芬太尼(1.56±0.3)μg/min,麻醉中芬太尼总量为(336±0.05)μg。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芬太尼使用量的对比分析()
表1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芬太尼使用量的对比分析()
分类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追加芬太尼量(μg/min) 麻醉中芬太尼总量(μg)七氟烷 30 93.1±32.8 1.57±0.4 328±0.04异氟烷 30 100.7±37.2 1.56±0.30 336±0.05丙泊酚 30 93.6±37.8 1.59±0.40 321±0.04
2.2 术后患者咳嗽、休息时疼痛数字评分
术后1 h,丙泊酚组患者疼痛值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丙泊酚组患者疼痛值低于异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七氟烷组疼痛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 h及24 h,三组患者的疼痛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咳嗽、休息时疼痛数字评分(,分)
表2 三组患者咳嗽、休息时疼痛数字评分(,分)
分类 1 h 2 h 8 h 24 h休息 咳嗽 休息 咳嗽 休息 咳嗽 休息 咳嗽七氟烷 6.3±27.2±14.7±15.2±23.4±14.5±23.4±14.0±1异氟烷 6.4±27.3±15.8±16.6±145±25.3±23.4±14.3±1丙泊酚 5.0±25.4±24.2±24.8±23.6±24.1±12.6±13.1±1
七氟烷是一种全身麻醉药物,对机体气管刺激性较小,麻醉诱导和觉醒平稳而迅速,麻醉深度容易调节[2]。对患者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循环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异氟烷是一种无色澄明的液体,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但目前没有资料表明异氟烷在妇产科麻醉中的应用[3]。在给患者吸入异氟烷时应根据患者个体需要,考虑到异氟烷对分泌有轻微的刺激,会带来心率的上升等副作用,可给予患者适当的抗胆碱能药物。丙泊酚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的澄清液体,适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常与硬膜外或者脊髓麻醉同时应用,也常与镇痛药、肌松药和吸入性麻醉药同用[4]。
临床试验表明,吸入七氟烷和异氟烷来维持全身麻醉的患者,在苏醒的过程中比注射丙泊酚全身麻醉的患者易发生情绪躁动,在医护人员处理后躁动也有所缓解。因此,七氟烷和异氟烷麻醉剂在患者苏醒期间的疼痛感比丙泊酚强烈[5]。
本次研究七氟烷、异氟烷以及丙泊酚三种麻醉剂对患者疼痛感的影响。经结果发现术后1 h,丙泊酚组患者疼痛值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丙泊酚组患者疼痛值低于异氟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七氟烷组疼痛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 h及24 h,三组患者的疼痛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由于相较于七氟烷和丙泊酚,异氟烷的麻醉作用时间更长,血气分配系数较高,因此在患者苏醒过程中异氟烷在患者体内存留的时间较长,疼痛感也较强。
总之,七氟烷、异氟烷和丙泊酚对患者术后麻醉的影响各不相同,相较于其他两种,丙泊酚对患者的术后疼痛感较低,影响较小;异氟烷麻醉,患者术后疼痛感持续时间较长,临床推广以七氟烷和丙泊酚为优先。
[1] 刘 华,黄小静,裘毅敏,颜 涛,汪正平.七氟烷、异氟烷及丙泊酚麻醉对术后疼痛的影响[J].上海医学,2011,(10): 735-738.
[2] 徐道全.丙泊酚与七氟烷在老年患者手术中麻醉效果的临床观察[D].东北: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4):1-38.
[3] 顾勇伟,叶军霞,王 春.七氟烷与丙泊酚用于妇科手术麻醉的效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820-2822.
[4] 丁海芬,杨天革,黄月球.丙泊酚与异氟烷对老年手术患者麻醉后苏醒时间及术后认知功能能影响的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693-1696.
[5] 蒋朝霞,陈启国.七氟烷、异氟烷分别联合丙泊酚用于腹部手术麻醉中的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 110-112.
本文编辑:吴玲丽
R614.3
B
ISSN.2095-6681.2015.15.1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