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洪才
浅析建筑工程施工中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文/马洪才
摘要在许多建筑工程中会出现与混凝土修改的问题,裂缝乃其中之一,随着建筑施工中混凝土结构应用越来越广泛,混凝土裂缝成为了施工中的一项质量通病。裂缝的出现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甚至导致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性和耐久性降低。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技术科学理念
众所周知,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脆性材料,硬化成型的混凝土内部存在着众多微孔隙和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水化热,使混凝土内外形成温差导致裂缝出现。建筑物在设计时本身就是带裂缝工作的,微裂缝对建筑物的使用不产生影响,但是混凝土受到荷载、温差作用后会使裂缝不断扩展和连通。当这些裂缝超过规定的限值后会影响建筑物的适用性和耐久性,甚至降低建筑物的承载能力。裂缝产生的形式和种类很多,我们应该从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入手来控制和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正确判断和分析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能要小的控制和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施工质量。
1、关于建筑结构设计原因。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合理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出现。比如:设计的构件存在截面突变:板中构造钢筋配置过少或过粗;采用的混凝土等级过高;混凝土在水化过程中的水分蒸发等等。
2、关于混凝土材料的因素问题。应该明白,不同种类和不同用量的水泥拌制的砂浆干缩性变化很大。混凝土中由于水分蒸发引起混凝土的收缩,水灰比越大,混凝土收缩开裂的可能性越大。粗骨料含泥量过大和颗粒级配不良都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增大。设计中混凝土使用的钢筋越多,产生的握裹力越大,约束了混凝土的收缩变形,防止了裂缝的出现。
3、关于混凝土施工工艺和养护。施工中所采用的混凝土拌合不匀、拌合时间过长,在运输和泵送时使混凝土的配合比发生改变,浇筑顺序和速度不当都会降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引起混凝土后期产生裂缝;混凝土的养护可改变混凝土的水化速度,养护时湿度越高、气温适当、养护时间越长,混凝土收缩越小。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时,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化热,对拌好的混凝土进行预冷却以降低温度,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和温度应力,养护过程中保持混凝土表面湿度,增长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会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施工混凝土振捣过程中,若把振捣棒直接接触到钢筋进行振捣,使钢筋扰动,同时使浇筑完的混凝土过早受到振动,影响了钢筋和混凝土的握裹力,对混凝土变形开裂的约束作用减弱。必须注意,在风速过大或烈日下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收缩值大。
1、务必做好施工前的设计和准备工作。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要合理配置构造钢筋,防止裂缝的产生;设计中要尽量避免结构断面突变带来的应力集中,当无法避免时要充分考虑构造措施来避免裂缝出现。尽可能科学、合理安排好各工种交叉作业时间,在楼板钢筋绑扎完成后,线管预埋和模板封镶收头前应及时穿插并争取全面完成,尽量减少对楼板钢筋的踩踏。
2、注重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和配比。掺加粉煤灰能减少水泥用量并降低水化热,可以减少混凝土自身体积收缩。在混凝土中掺加减水剂不仅能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可泵性、抗渗性和减少泌水现象发生,还有利于混凝土表面处置。配合比设计人员要深入施工现场,根据施工现场的浇捣工艺和操作水平,合理选择混凝土坍落度。改善骨料级配,掺加粉煤灰或减水剂来减少水泥用量,减低水化热。
3、因地制宜,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和易性要求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控制砂的粒径和含量,减小混凝土的收缩量。强化混凝土的振捣工作要求如下:
一是浇捣时振动棒垂直振捣。行列式排列,做到快插慢拔,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坍落度掌握好振捣时间,避免过振和漏振,提倡通过二次振捣、二次抹面技术来彻底排除混凝土内部的水分和气泡。由于很多泵送混凝土的自由流淌,形成混凝土的分层浇筑。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一层,以消除两层中间的接缝,上一层混凝土的自然形成厚度不能超过振动棒长的1.25倍。混凝土的振捣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8s~10s,以防止石子下沉造成混凝土离析。混凝土浇到面层时,表面应抹平压实。二是浇捣完成后,应对混凝土采取蓄水保温措施,表面覆盖薄膜、湿麻袋等进行养护,以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引起温度裂缝。避免在雨中和大风中浇筑混凝土。尽早对地下结构混凝土进行回填,有利于减少裂缝的产生。要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支撑牢固,使地基受力均匀。三是严禁混凝土散落在尚未浇筑的部位,以免形成潜在的冷缝或薄弱点。
裂缝是混凝土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只要在施工中切实抓好混凝土的配和比设计、施工工艺、混凝土的养护等各个环节,来改善混凝土的质量减少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
参考文献:
[1]徐雪英.关注混凝土结构裂缝与对策[M].浇筑工业出版社,2011.
[2]王国华.试述抗裂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2010(10).
(作者单位: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钾肥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