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支峥
论体育教学方式的内涵及其变革
■文/支峥
摘要体育教学一向是我国教育体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即便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各个学校也并没有真正地忽视体育教学。因为学校的管理者和教师都明白,应试教育的模式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扭转的,但是体育是学生为数不多的能够使身心得到锻炼和放松的机会,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身体好,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但是长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多数学校还是暴露了一些问题,体育教学的成效也仅限于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身体,而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本文就体育教学方式相关概念切入话题,分析体育教学方式的内涵和教学方式变革的措施。
关键词体育教学方式内涵与变革
应试教育下,体育教学的重要性虽然不如专业课的教学和学习,但是学校和教师出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并没有剥夺学生为数不多的休息和放松时刻。体育在中小学中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它既能够缓解日常紧张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创造出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磨砺学生坚强不屈、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但是尽管学校也意识到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但是教学方式和方法上的落后还是让体育沦为了学生的单纯放松,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对体育教学方式的创新性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在很多的教育工作者眼里,体育教学方式和体育教学方法是划等号的,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教学方法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完全等同于教学方法,后者指的是教师为了达到教学目标采取的一系列的技巧、途径等等,而前者则是指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范式、形式。其实严格来说,教学方式是教学方法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概念上是包含了教学方式的。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对教学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分类。例如可以分为教学思维和教学实践方式,或者分为启发式、引导式和研究式等等。
影响体育教学方式的因素主要有下面的一些要点:(1)体育教学的宏观指导思想。这是进行体育教学意识层面的基础,是是否能够让体育教学更具科学性的前提所在;(2)体育教学目标。这是体育教学能够实现成效的根本所在,没有确定的目标体育教学就会变得十分混乱,也就根本无法达到体育教学应该起到的作用;(3)体育教学的内容。这是体育教学的核心,也是与体育教学方式息息相关的要素,教学方式往往跟随着教学的内容而不断转变;(4)教师本身的认知和素质。因为体育教师毕竟是人,是具有主观性的,即便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完全一致的两个体育教师教学方式一定存在差别,正是因为教师本身的认知和素质不同。
上文已经说到,体育教学方式是体育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还可以将这个概念纳入到教学策略的范畴之内。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够等同,它相较起教学方法,反而与教学模式的概念更为贴近。但是关于体育教学方式的研究并不多,多数情况下都将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混为一谈。教学方式的实质其实就是基于不同的教学方法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根本内涵就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有机统一。其实它包含了两个层次的重要内容:思维层次和行为层次。这两个层次分别代表了意识层面和实践层面,兼顾了物质和意识的有机统一,从而使得这一概念更加科学、更加正确。
既然从层次来看体育教学方式,其内涵包括了思维和实践两个层面的重要意义,我们就从这两大方面分别论是体育教学方式如何变革。
首先,从思维模式上来考虑,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思维上改变体育教学的地位。在应试教育阶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基本上只沦为口号,学校只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审美情操和劳动能力基本上没有体现,而品德教育和体育活动尽管较“美”“劳”所占比重要多,但仍没有达到应有的程度。所以要想从教学方式上进行变革,就要从思维上彻底改变体育并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错误的观念;第二,应当充分地做到“以人为本”,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方式的创新。当前体育教学方式都是沿用了多年体育教育者的经验,这种方式已经延续了很多年,完全不能适应当前时代的学生,必须从思想上予以改变。
其次,从实践层面上来考虑,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改善各种外部环境来完成教学方式的转变。这里的外部环境并不是说教学思维上的转变,而是指相关体育器械的购置和使用、体育场地的建设和应用等等。第二,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不同的体质特点和性别特点等等,构建出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方式转变。例如,某些项目可以男女生分开进行教学,以针对男女性别的不同设置不同的项目和难度,而有些项目则可以男女混合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体育教学方式是一项包含多个方面多个层次的综合性的行为模式,并不简简单单指的是教学方法。体育教学方式包括了体育思维上的优化、教学模式上的转化两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素质教育的大形势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口号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体育教学的成效并不容乐观。未来,体育教学模式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一切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而进行变革,才能创造出更为合理的也更有成效的体育教学模式,才能为社会输送更多全民发展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
[2]张学林.关于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研究[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
[3]霍军.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作者单位:河南警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