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大学生运动猝死调查及预防对策研究①

2015-11-29 13:28黄中华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体艺部浙江杭州310018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9期
关键词:心源性长跑运动

黄中华(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体艺部 浙江杭州 310018)

浙江省大学生运动猝死调查及预防对策研究①

黄中华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体艺部浙江杭州310018)

摘 要:目的 了解该省高校体育运动中猝死现象的发生情况,并深入探讨其病因,从而提高对猝死发生的预防及应对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0—2014年浙江省多所高校23名运动性猝死案例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 该省大学生运动猝死人群分布表现为男性明显高于女性(3.6∶1);大学一年级学生发生率最高(39.13%);发生的运动项目主要集中在长跑项目,包括体质健康测试和体育课上的中长跑项目;猝死的主要原因以心源性猝死为主(60.78%)。结论 运动猝死是可以预防的。并提出了加强日常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重视和加强运动前的医学检查,建立医务室、二级学院与体育教师3级协调联动机制;加强运动现场医务监督与急救工作;尽快出台高校体质测试长跑猝死现场应急机制四项预防与监控措施。以期预防或减少大学生运动猝死的发生。

关键词:运动猝死大学生调查对策

与运动有关的猝死被称之为运动猝死。它的定义来自于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心脏病学会:运动员(有或无症状)或体育锻炼者意外死亡(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 h内)[1]。该文的研究对象针对该省大学生,研究他们在学校体质健康测试、体育教学、训练竞赛、课外体育活动和军训活动中发生的运动猝死现象。运动猝死是目前医学领域一个难以避免的紧迫问题,也是体育领域所面临最严重的安全问题。运动猝死对高校体育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将其处于一个进退两难的状态:此类事件的发生必然使校方承受巨大的压力,外界对学校体育也将产生质疑,导致高校也只能通过降低学生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以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甚至部分高校在运动会上取消了长跑项目,同时高校体育又面临着在校学生身体素质连年下降,需要加速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增加运动量,提高运动强度。因此,在提高大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预防或杜绝大学生运动猝死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该研究试图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了解该省大学生运动猝死的基本情况,寻找和建立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来预防和降低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伤害,为科学化的进行学校体育运动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2]。

1 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依据我国对运动猝死的定义,该次调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2000—2014年12月浙江省高校包括高等职业院校的运动猝死案例,实地调查之后,筛选出最终的23例。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与信息收集

一方面通过翻阅相关资料、整理收集该省各高校发生运动猝死的记录;另一方面则通过上网查询或实地调研、考察相关线索,分析信息准确性并准备展开进一步调查研究。

1.2.2实地调查或电话采访

在掌握确切信息的基础上,对猝死发生者所在高校及家属等相关知情人士展开调查(或电话采访)。掌握猝死者的医院病理或死亡诊断证明,理解事发始末,核实资料的可信度与精确度。

2 调查结果

2.1年龄和性别

调查发现,23例病例的年龄在19~23岁之间。个案以性别分类,其中男生18例,女生5例,男女生比例为3.6∶1。以年极段分类,一年级(19岁)新生猝死率最高,共9例,占39.13%。

2.2项目分布

该次调查发现,我省大学生运动猝死共涉及7个运动项目,其中包括:体测800 m/1000 m/台阶试验与体育课中长跑项目、马拉松、足球、单杠、篮球、健美操、军训。运动猝死发生比例最高的项目是体测与体育课中的中长跑项目13例,占56.52%。马拉松4例,占17.39%;篮球2例(发生在篮球对抗赛中),占8.70%;单杠、足球、健美操、军训各一例。

2.3猝死原因

据调查可得,猝死的原因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占比例最大,属心源性猝死,猝发死因多为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等病症引起,调查此类共计14例,占到总量的60.78%。第二类为脑源性猝死,这部分占到5例。第三类,则是中暑及其他不明原因而导致。

3 分析

3.1发病机制

资料研究可得,绝大多数运动猝死是由于心源性猝死和脑源性而导致。其中心源性运动猝死又占例最大。谢庆芝等收集的我国大学生运动猝死47个案例,心源性猝死共计33例,占到70.21%;而脑源性猝死为5例,亦占据10.64%[3]。刘青健等人对32例大学生运动猝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心源性猝死29例,占90.63%,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出大学生运动猝死的主要原因是由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和心肌梗塞所引起的[4]。冯大志等人对1991—2011年多所高校69 名运动性猝死案例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猝死的原因以心源性猝死为主(63.78%)[5]。而该次调查,该省高校发运动猝死的发病原因,其中心源性病因仍是最主要原因,约占60.78%,而脑源性病因约占21.74%,两种猝发原因占该调查个案总数的82.52%,所占比例极大。进一步调查显示,心源性运动猝死的起因中,该省大学生运动性猝死,又以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或心肌梗死引起的为主。心源性运动猝死发生的机制主要是:剧烈运动时,血管大量扩展,机体需血量激增,引起心肌相对缺血;剧烈运动诱发了冠状动脉痉挛,使心脏灌注不良缺血缺氧,容易引起急性心肌梗塞;改变了机体内激素分泌和电解质代谢,致使心肌代谢性坏死(钠和钾离子引起)等。而脑动脉硬化、高血压及脑血管畸形等导致的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还有较少一部分是因为脑血栓、脑栓塞引起。心源性和脑源性猝死的高比率深深警示着当代大学生,时刻提醒我们必须做好大学生的心、脑的体检工作,了解自身状况,对身边患有这类疾病的同学应做好防患和保护工作。

3.2人群分布规律

该次调查发现,该省大学生运动猝死的性别差异十分明显,男性运动猝死比例明显高于女性,男性运动猝死患者是女性的3.6倍,略低于国内的一些研究报道。谢庆芝等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我国大学生运动猝死的47例案例进行分析,发现男性为女性的8.4倍[3]。冯大志的调查结果显示男女大学生猝死比率为6.67∶1[5]。笔者认为女子运动猝死发生率低于男性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从运动参与率来看,高校女大学生参

加体育运动的人数明显低于男生;(2)从选择的运动项目来看,女大学生基本选择运动强度比较小、对抗性低、挑战难度较低、运动持续时间较短的项目,而且女大学生畏难情绪高于男生,当身体感觉疲劳或不适时,女大学生坚持继续运动的可能性小于男大学生;(3)从发病率来看,可能与女性心血管疾病及某些先天性遗传病发病率低有关。

3.3大比例群体

该研究的调查结果发现,猝死的比例一年级新生最高。和国内的很多研究结果类似。冯大志的调查发现大一新生猝死比率最高(55.07%)[5]。谢庆芝的研究也发现大学一年级比例最高,占52.27%[3]。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可能是由于高中阶段学校重视学习忽略体育教学,学生普遍缺乏锻炼,体能普遍较低,在刚入大学一个月内进行体质健康测试,此时机体还不能完全适应高强度的测试或对抗激烈的体育比赛。再者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如熬夜上网,部门聚餐喝酒,不吃早饭等)导致过度体能消耗,造成体能透支成为诱发猝死的原因之一。该调查中有3位病例由于连续熬夜,体能在等不到恢复的前提下参与1000 m体能测试,而导致悲剧的发生。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我们要加强大学生入学后的教育工作,引导他们循序渐进,增强体质;另一方面也要提倡让新生保持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增加营养摄入,增强体魄。

3.4运动猝死项目的特点分析

据资料显示,运动性猝死的案例分布很广,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都有涉及。同时也得出运动性猝死与进行的运动项目有很大关系,另外还涉及运动强度、心理应激、运动时间、时间节律、肌肉收缩形式等密切相关,猝死的危险性随运动的绝对强度或相对强度而逐渐增加与提升,尤其是激烈的对抗性、很强的竞争性,这种高强度运动是导致运动性猝死最大的可能[6]。此次运动项目的调查共有7项,其中跑步是运动猝死发生最高比例的项目,占73.91%,其中体测与体育课中的中长跑项目13例,占56.52%;马拉松4例,占17.39%。冯大志的调查结果也显示,长跑猝死是各项运动猝死之首(46.38%)[5]。谢庆芝等收集并分析了我国2001—2011年这10年大学生运动猝死47例案例,指出运动猝死主要集中在长跑、篮球、足球和新生军训,并与体育测试和球类比赛两类运动性质明显相关[3]。提示运动时间长、运动负荷大、运动压力强或对抗性激烈可能是高校发生运动性猝死的一大诱因。这就要求大学生在进行高强度训练或比赛时,除做好针对性安全教育外,对身体状况、体能素质的评估至关重要,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对身体进行预热,以适应即将到来的高强度或竞技状态。运动中时刻关注学生的身体反应;运动后提醒学生放松。尽量减少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4 预防大学生运动猝死的建议

4.1加强日常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是预防运动猝死的关键因素,可大大减小猝死的发生率。科学研究表明,经常参与运动的人尤其是有氧运动,会使心脏运动性肥大,心肌收缩有力,心脏泵血功能增强,主要表现于安静时心率下降,心率储备充足,有氧耐力增强。Siscovick等研究表明缺乏锻炼人群剧烈运动中心脏骤停的危险比平时升高56倍,而经常锻炼人群只升高5倍[7]。因此,要对大学生进行体育文化价值教育,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通过营造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氛围,让更多的学生体会到运动的乐趣,养成日常锻炼的良好习惯。

4.2重视和加强运动前的医学检查

严格体检制度,建立学生健康跟踪指导服务网络平台。医务室、二级学院与体育教师应形成3级联动机制。医务室应重视新生入学及一年一度的体检制度,做到认真筛查,对有心脏病史、猝死病史、脑血管意外病史、高血压、晕厥史等家族病史或心脏有问题的学生要认真记录各项体检结果,建立学生心脏健康卡片。再由辅导员牵头二级学院方面的工作,以宿舍为单位,组织了解同寝室同学的身体疾病状况、不良生活习惯,并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汇总。而学校体育老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尤身体状况、体质强弱。做到因材施教,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切不可一刀切。在课程锻炼的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学生的状态反应,如有异常现象,体育老师必须仔细询问,详加了解,并及时处理,事后要记录在案。体检、学院筛查(包括班级和寝室)、上课观察和体能测验,能为预防运动猝死建立第一手资料。

4.3医务监督与急救工作

高校运动猝死的高发性运动项目是中长跑运动。因此,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和运动会中长跑项目中必须加强现场医务监督。同时加强高校体育教师及学生体育骨干的急救知识培训,对普通学生安排体育卫生保健知识讲座,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监督能力。当今世界,欧洲和美国的许多学校开始对学生进行心肺复苏技术的教授,相关急救设备也在学校配备。我省在这3年内对很多高校体育教师进行了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但是只有部分高校教授学生心肺复苏技术,学生受益面狭窄。“黄金5 min”,是抢救运动猝死的关键时间,它的时间范围是指在心源性猝死发生的5 min之内,而这段时间则是抢救的最佳时间。据报道,人的脑组织在常温缺血缺氧下只能承受4~6 min,若4 min内进行心肺复苏救活的可能性达50%,若超过6 min复苏,则心脏的应急反应会减小,治愈的成功率仅4%[8]。所以在运动中必须加强医务监督,一旦事态发生,现场应及时进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措施,最大限度来维持损伤者的心脏功能,为专业营救赢得更多的时间。

4.4尽快出台高校体质测试长跑猝死现场应急机制

文献调研显示,我国高校大部分体育老师在测试中长跑项目时(主要是体测800/1000 m)具有担心恐惧心理,还有很多高校在组织大规模测试时没有配备相应的值班医生,如此庞大的测试人数,没有严格的长跑事故评估标准以及周全的现场应急处理制度作为配套措施,断然实行大规模的长跑测试,不管对学生的安全还是对教师的法律责任都是具有高风险性的。据调查,目前仅有10%左右的高校出台了书面的包括事故等级评估标准以及相应等级现场处理措施的体质测试长跑猝死现场应急机制。详细严格的现场应急处理机制是发生长跑猝死事故时教师开展及时合理有效的安全救助工作的依据。建立体质测试长跑猝死现场应急机制将为高校学生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同时也降低了学校以及相关体育教师的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 Drory Y.Exertion sudden death in solders[J].Med Sci Sports Exerc,1991,23(2):147-151.

[2]程杰,李效凯.我国大学生运动性猝死的调查与预防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10):82-84.

[3]谢庆芝,邱祖建.大学生运动猝死调查与风险预警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2):93-97.

[4]刘青健,王清生,刘永祥.我国大学生运动猝死调查及教学对策研究首都体育学院学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5):38-41.

[5]冯大志,沈雁飞.高校内发生运动猝死的原因调查及预防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11):93-95.

[6]王云峰.我国高校大学生运动猝死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安徽体育科技,2014,35(4):54-58.

[7] Siscovick DS.Risk of exercising:sudden death and injuries,In-Ex-ercise,fitness,and health.Champaign[M].IL:human Kinetics,1990:707-713.

[8]张秉璐,张瑜,吴亮军.黄金4分钟拯救生命成功率50%[EB/OL].新

快网,2011-9-10.

作者简介:①黄中华(1981—),男,浙江杭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7(a)-0243-03

猜你喜欢
心源性长跑运动
观察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在成人心脏外科手术后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
糖尿病是猝死“黑手”
长跑
不正经运动范
十一年长跑的爱情:此生只爱你
长跑囧事
“分秒速递”创始人——陈汝刚 创业是一次长跑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