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斐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全民健身环境下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王晓斐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我国竞技乒乓球运动一直是世界乒乓球运动的引领者,乒乓球运动在我国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本文以乒乓球运动为研究对象,对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及健身价值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乒乓球运动发展与超越的举措,旨在使我国乒乓球运动的良好发展与我国全民健身运动能够有机结合起来。
1.1 具有较高的健身价值
乒乓球运动是一项全身运动,它能使人体的各肌肉关节得到充分的活动与锻炼,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乒乓球所具有的多变、快速等特点,可以极大提高参与者的动作速度和上下肢的活动能力,有效调节神经运动。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反应、灵敏、协调和操作思维能力。再者,该项运动又具有明显的竞技特点和娱乐功能,可以培养人们的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秀品质。乒乓球运动所具有的多变性、灵活性、娱乐性、竞技性等基本特征,可以使参与者保持青春活力。
1.2 场地器材及练习要求简单
乒乓球运动便于全民健身工作开展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场地设备及练习要求简单。乒乓球运动不像篮球、足球等运动需要多人组队练习,也不像网球运动需要大面积的平坦场地。它作为一项室内运动,受天气等客观条件限制较少,场地设备要求简单,目前我国社区、学校以及企事业单位都有免费的乒乓球场地。
1.3 容易普及推广
乒乓球运动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在我国普及程度很高。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的方法,在调查的18类大项中,乒乓球等小球类项目占11%,排在前四位。与以往调查结果相比,选择健步走和跑步的人数比例有所下降,选择各种球类项目的健身人数比例上升。由此可见,城乡居民参加体育健身的项目转向多样化,体现了明显的集中趋势。此外,乒乓球运动强度适中,既不会过于激烈影响心肺功能,又可以在对战的乐趣中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各年龄段人员、各阶层人员都可以参与,很容易普及和推广。
运动处方是指对从事体育锻炼的人或病人,根据相关检查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持续时间等,从而取得健身或康复效果。《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体育运动指导,推广“运动处方”,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参加乒乓球运动的大量事实说明,乒乓球运动是医疗、保健和康复的极佳手段、是全民健身的最佳选择,应作为运动处方大力推广。
2.1 改善人体机能
乒乓球运动能够使身体肌肉关节得到全面的锻炼,提高动作速度和上下肢的活动能力。同时可以增强四肢、腰腹、背部及胸部肌肉力量,提高机体的有氧耐力,增强内脏功能,从容有效改善人体机能,延缓衰老。
2.2 保持良好视力,预防颈椎病
乒乓球运动要求参与者双眼盯球,根据球的位置不断地调节方向和距离,由于球的来往速度快,落点不定,为了做出准确的判断,运动员必须通过眼睛获取球的信息,这就使眼球始终处在高速的运动中,并与大脑进行快速反馈联系。参与者在专注于球的路线过程中,能够刺激视觉神经,极大地缓解眼部肌肉的僵硬不适。同时也使我们的颈椎,腰椎也要同时作出相应的运动,颈椎、腰椎就能够随着乒乓球这项全身协调运动得到很好地锻炼。参加乒乓球运动的大量事实说明,对于久坐缺少锻炼,经常用电脑、长时间上网和玩手机的人而言,多打乒乓球可以改善视力、预防和缓解颈椎病。
2.3 加强记忆力、预防老年痴呆
乒乓球的速度非常快,可达到80m/s。由于球体小而轻,攻防转换迅速,它要求运动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对变化着的来球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反应。这需要勤动脑的特点,能很好地锻炼老年人的反应能力,锻炼人脑对周围事物的灵敏性。在判断对手的瞬间出球落点以及旋转的过程中,锻炼了反应能力。实验证明,打乒乓球能够有效预防老年人脑痴呆,延缓老年人脑动脉硬化,能够使老年人保持良好的思维记忆力。 乒乓球运动强度适中,既不会过于激烈影响心肺功能,又可以在对战的乐趣中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谓有百利而无一害。
2.4 排遣焦虑,增强意志品质
乒乓球运动轻快敏捷,打球人员心跳很快能达到110~130次/min,单位时间内吸入更多的氧,大脑也释放出更多的“快乐因子”。在人们受到委屈、心情沉闷或焦虑时,打乒乓球球可以使其很快宣泄不良情绪,产生兴奋、乐观的心态。乒乓球是一种有趣的运动,能调动人的情绪。当心情烦躁时,打一会儿乒乓球,那种特有的惬意能让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另外,“以球会友”也是件乐事。跟球友在场上切磋、场下谈心,可令人心情舒畅、神清气爽。 打乒乓球时,个人情绪的好坏,对正常发挥会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多次品尝到胜利与失败的滋味之后,可以培养人坚忍不拔的韧性,心智更加坚强。在反复的过程中,磨练了球员的意志,增强了抗打击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团队精神。 据心理学人士运用心理测验法对我国部分省市优秀少年儿童乒乓球运动员心理品质的研究结果表明:他们普遍表现为智力水平较高,操作能力优于普通学生,情绪稳定,自信心、自恃力、独立性、思维敏捷性均较强,智力因素与个性因素发展协调。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人常常显得机敏过人、动作灵活、协调。 由于乒乓球运动的这些特点和锻炼价值,使得参加乒乓球运动的人们逐渐形成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并在其他某些方面超出常人。
2.5 增进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乒乓球是一项全身运动,在快速的步伐移动中,可以增进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乒乓球运动不但要求眼快手疾,而且脚步也要迅速移动作出配合。整个人的身体机能被充分调动,协调性和灵活性都得到提高。一位美国科学家这样说到:“如果时间允许,又有一位合适的对手作陪练,那么打乒乓球是提高手、眼配合的最好途径。该运动可使你获益匪浅,它需要敏捷、复杂的行动与当机立断的反应;它还有许多微妙之处,技术、整体配合、节奏感、计谋,对头脑及体能均有很高的要求。在期待和压力并存时,竞赛将充分反映出你非凡的自我完善及自律精神,打乒乓球是开动脑筋的好办法”。
2.6 降血脂、减肥、瘦身
乒乓球运动是有氧运动,通过这项运动能够消耗机体多余的脂肪,达到减肥瘦身的目的。由于打乒乓球消耗的体力很大,能促进肠胃的蠕动,可增进食欲。乒乓球表面上看是手的运动,但对步伐的要求很高,讲速度、讲爆发力。打球的过程,也是不断奔跑的过程,同时强化了腰部力量。再者,乒乓球运动较大范围调动了人身上几乎所有的肢体肌肉,是一种全身的运动。长时间坚持具有一定强度的乒乓球运动,对调节血压和血脂,对降低体重和强化肌肉力量都有明显疗效。
总之,乒乓球运动的确具有其他运动所不曾有的某些独特功能,令参与者获益终身。
加强对乒乓球健身知识的宣传,提高全民对乒乓球健身的认识,推进乒乓球运动的发展。
加强社区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健全社区运动辅导员制度,科学锻炼,如配备乒乓球指导员等。使社区居民都参与到乒乓球运动中,并体会到乒乓球运动的趣味性及健身性。
大力开展群众性乒乓球运动,培养和选拔优秀乒乓球人才。乒乓球应成为学校校体育的必修课。少年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有很强的可塑性,让孩子较早的接触乒乓球,能够在其大脑中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形成良好的动力定型。要将乒乓球运动深入校园,开展“乒乓球进校园”等项活动的推广和试点,吸引更多青少年参加到乒乓球运动中来,这样不仅使得乒乓球更加普及和推广,也便于将来对专业型乒乓球运动员的选拔。
使竞技性乒乓球运动与群众性乒乓球运动协调发展,鼓励竞技项目运动员在不影响正常训练的情况下进行社会参与和体育建设,通过明星效应发展社会体育,解决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完善我国乒乓球积分赛制度,并定期举办乒乓球积分赛,使参与者都能够清楚自己现有乒乓球水平并明确下一步的前进方向。
加强农村地区乒乓球运动的推广,解决农村地区运动场地、运动知识不足等问题,推进乒乓球运动在我国各地区的全面发展。
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不仅有其必然性,更有其紧迫性。目前,我国的全民健身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整体上与体育发达国家差距明显。体育人口偏低,健身意识不强,体育消费意识淡薄,体育设施严重不足。尤其是青少年身体素质呈现持续下降趋势,“宅文化”大行其道,更是让人忧心。乒乓球运动作为我国国球,不仅要在竞技体育中做引领者,更应该在社会体育中做引领者。乒乓球运动所具备的推广优势以及对参与者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都为其成为全民健身引领者提供了便利。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与全民健身运动结合起来,会使得全民健身运动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会使我国的国球不断得到传承与发展。
G846
A
1674-151X(2015)05-043-03
2015-04-13
王晓斐(1990 ~),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