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健
(东营市利津县第二中学,山东 东营 257447)
学校体育促进青少年体质提升的研究
赵 健
(东营市利津县第二中学,山东 东营 257447)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方法对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力求找准学校体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青少年体质提高的路径,学校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学校体育立法,倡导家庭教育,教育工作评估中实行“一票否决”,实现区域师资流动,以校园足球为突破口实现教学改革等路径。
通过对近10年《国家青少年体质测试数据》的整理发现:青少年在爆发力、速度耐力、柔韧、协调等综合方面均呈现下降态势,特别是肥胖率逐年增长,超过10%的“安全临界点”;肺活量严重下降,不能长时间从事耐力运动;近视率不断攀升,以致征兵、招飞行员等标准逐步下调。青少年体质下降严重影响了未来的生命质量和中国梦的实现。
2.1 “静坐少动”的生活方式
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数据显示:全球死亡主要危险因素列举前五名是高血压占13%,吸烟占9%,高血糖占6%,体力活动不足占6%,肥胖占5%。20年前青少年每天都要玩的捉迷藏、踢毽子、弹玻璃球、跳皮筋、跳房子等传统游戏已经被各种网络游戏取代,现在的学生是“下楼坐电梯,上学坐汽车,听课坐板凳,放学做作业,回家玩电脑”。
2.2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我国6~18岁青少年学生中,营养不均衡率占7%。(1)青少年偏食、挑食、吃零食现象严重,造成营养不良;(2)许多家长有关饮食营养健康相关知识匮乏,让孩子三高食品(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摄入越多,甚至经常带孩子吃“洋快餐”的“垃圾食品”,孩子又懒于运动,导致肥胖。
2.3 过重的课业负担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沉重的文化课负担挤占了学生大量休闲时间,打乱了生活规律,对青少年带来了一系列后果:(1)挤占了正常吃饭时间;(2)挤占了体育运动时间;(3)挤占了睡眠时间;(4)挤占了旅游休闲时间;(5) 挤占了和伙伴们的玩耍时间。
2.4 缺位的学校体育
(1)体育经费、场地设施匮乏。国家财政预算虽明确规定体育经费数目,但在实际落实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使用的是模糊指标,学校体育经费只能从教育经费中统筹安排解决;(2)体育教师数量、质量不高。体育教师全国缺口达30万人,很多地方存在语文、数学等老师担任体育老师的情况,随着我国的经济、教育、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进入发展的新常态,全社会重视、支持、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已初步呈现,青少年学生对体育健身、运动技能提升、完美人格塑造等有了更高层次需求,广大一线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新时期如何应对学生各种变化,迅速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法,提高业务能力,切实助力“青少年体质健康梦”的实现,仍有很长的路要走;(3)体育课空壳化现象严重。一些学校为了应对文化考试,更改教学计划、缩减体育教学课时现象相当普遍,有时甚至用体育课时间来举行会议、排练节目等。据调查,我国中学和小学每周上3节体育课的比率仅有42.7%和25%,73.5%的 高中生每周上2节体育课;(4)课外锻炼停留为宣传口号。《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中小学学生每天必须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但实际调研中发现,因为师资、场地、习惯、时间、领导重视程度、传统观念等原因,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可有可无,仅仅成为宣传口号,与中央文件规定的“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和目标存在严重偏差。
3.1 学校加大宣传力度
学校要宣传健康、科学的现代生活方式,普及体育健康知识,号召以健康观念为主导的新型生活方式替代单纯温饱型的生活方式,调整膳食结构,注意合理的营养搭配,为学生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保障,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育子观、成才观、健康观,使更多父母都能和孩子们共同参加体育锻炼,使家庭教育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时代的气息。总之,青少年体质问题,需要新闻媒体的广泛参与和观念引导,提升宣传水平,扩大社会影响。
3.2 完善学校体育立法
尽快制订详实的、符合实际情况、操作性强的“青少年体育运动与体质健康促进计划”,改革学校教育制度,修改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改革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确保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从而使“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加强学校体育法规建设,修订《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新制定《校园体育安全条例》、《学生运动技能等级标准》等,更好地指导和保障学校体育工作依法、有效开展。
3.3 倡导家庭教育
家庭成员锻炼习惯是影响子女体育活动参与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学校要多组织一些家庭体育锻炼活动,使家长认识到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和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家长要以身作则,帮助孩子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同时,家长要合理、科学地安排好孩子课外文化学习和体育健身的关系,鼓励孩子多到户外活动。
3.4 教育工作评估实行“一票否决”
完善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测评制度,学校必须将测试结果经教育部门审核后上报纳入市、省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管理系统;同时,要按学生年龄、年级、班级、性别等在学校内部网站、公报栏等公布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总体结果和历年变化情况,并及时准确地向广大学生家长通报,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质量评估中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3.5 实行区域内教师流动
现阶段体育师资水平突出表现为存在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四大差距。应改革教师人事属于某一单位的制度,建立以市为单位的教师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统筹区域教师流动。目前,流动教师的人事关系、工资福利、医疗保险等仍旧留在原来学校,如改革为归属于某一区域而不是某一所学校,会有利于区域内教育资源的整体均衡配置。
3.6 以校园足球为突破口加速教学改革
《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规划(2015—2025年)》已初步完成,《中国足球改革方案》已颁布实施,各个学校应抓住这难得的政策机遇,以发展校园足球为抓手,通过足球教学理念、方法、评价、竞赛改革带动其他项目的整体改革,在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掌握技能、培养品德的同时,切实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1] 辛利,刘娟.对学校体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的思考[J].体育学刊,2013(5):117-119.
[2] 姚健.学校体育在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工程建设中的路径选择[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5(1):54-57.
G807.3
A
1674-151X(2015)05-124-02
2015-03-25
赵健(1979 ~),本科。研究方向:中学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