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静
(吉林体育学院研究生处 吉林长春 130033)
作为体育教学过程整体结构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方法,也是教学的基本要素。笔者在旬邑县农村小学进行将近半年的实习,与各小学体育教师交流沟通,了解并参加其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一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和使用的教学的方法不是很科学,室外体育课使用了讲解法、分解法和示范法,教师上课讲解时间多于学生自主练习时间,学生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理解和练习所学知识,导致教师上课累,学生不能及时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学质量和效果受到了影响。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及标准经过了多次的修改,虽然比之前的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农村小学体育教材内容几乎是没有多大的改变,很多问题仍然存在。笔者的实习阶段,该县多数小学体育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每学期学习简单的队列队形和两套广播体操,外加体育教师穿插的一部分教学内容。上课内容过于单一、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这些教学内容阻碍了小学生的个性发展,那么就素质教育就无法得到有效实施。
学校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一直都是影响体育教学改革和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许多农村地区体育教师人数较少,教师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不高,教学能力有限,教师配备不合理,从而导致农村小学体育教育严重滞后。
据了解旬邑县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其配置结构也不平衡,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师大多由其他科目的老师或者年纪较大的老师上课,该县大多数农村学校安排体育课每周只有一节甚至没有体育课,在这样的环境下,学校体育教学根本无法正常运行,体育教学改革更加难以得到发展。
场地器材是进行体育教学的前提条件,场地器材的合理布置是组织体育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是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物质保证。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体育场馆和器材设施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充足的体育经费是学校体育发展的物质保证,是完善体育设施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该县实习的这段时间发现大多数学校对体育场地、器材的经费投入太少,各学校领导对其不够重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相应的体育器材,体育教学工作根本无法开展,不仅影响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生也无法体会体育带来的快乐。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速度将会受到阻碍。
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许多新颖的教学方法被不断纳入体育课堂,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的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很直观地展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传统的班组授课制都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具有很强的统一性,学生的个性受到很大的限制。现在体育教学改革就是为了改变这种原有的教学方法,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主导地位。适时地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得到公平教育的机会。体育教师应该以探究性活动和比赛活动为主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进行体育课时,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比赛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对某节课内容讲解、示范完成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练习,发现自身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小组学生将问题进行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然后进行小组互评,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体育教师也不用消耗过多的精力,教学效果也会明显上升。
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是体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体育教学内容应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和需要来考虑问题,应该把学生的发展和需要作为构建体育教学内容的出发点和归宿。
体育教师根据体育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每学期有固定的课程,学校并不会根据学生喜欢的内容而改变教学内容,因为上课内容的重复和课本化是学生感到枯燥、无聊,所以在选定教学内容时,应该处理好统一性和灵活性问题,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尽量精中从简,因材施教,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体育教师作为基础体育教学工作的实施主体,是小学生开始接触体育活动的启蒙者,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接班人的使命。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尽量根据学生的需求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目前,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的文化程度不高,专业素养不够,由于受到农村经济、环境的制约,许多学校对教师能力方面没有过高要求,许多教师依然做着课本“搬运工”,缺乏独立性和创新精神。通过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学生需求的不断提升,对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应该经常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多提供体育教师外出学习参观的机会。让更多的体育教师都参与到体育教学改革的热潮中来,让老师不断充实自己,对专业精益求精。这样才能够满足体育教学多方面的需要,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体育场地器材是每个学校教学必备的硬件设施,是教师进行基础教学的重要保障,是学生学习体育知识,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物质条件。因此,学校应该配备基础的运动场地、器材来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还应该有负责人员经常看管体育场地、器材,做好场地安全工作;为了学生能够安全地进行体育锻炼,学校应该定期对体育场地及器材进行详细的检查,并加强场地器材的保养工作,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延长场地、器材的使用的时间,保证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能够安全进行。
许多农村小学的体育经费是不是很充裕,学校面积也有限,所以在体育场地设施投入方面做得不是很好。为了更好地为学生提供较好的体育锻炼场地、器材,政府部门应重视农村体育教学所面临的资金问题,加大对农村体育体育场馆和器材设备的建设、体育资金投入力度;学校也应该因地取材,为学校体育教学及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使学生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
学校体育已经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以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为重点,及时了解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对推动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学生体质健康等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落实教育公平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研究提出的对策应结合目前农村的体育发展现状,制定适用于农村体育教学改革方向及目标、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自身能力。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为核心,不断完善该县在体育教学过程存在的不足。
[1]施良方.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毛振明.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方针”中的学校体育任务(上)[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