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影响因素探究①

2015-12-17 09:05:18张振宇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31期
关键词:气氛体育教师心理

张振宇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广州 510640)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1]。从此可以发现,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途径,是学校体育课程教育的根本目标。毋庸置疑,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学校体育的发展是根本渠道。而学校体育想要为实现该目标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要从体育课堂教学这一核心环节做起。课堂心理气氛,是指班级在课堂上的情绪、情感状态等心理活动的总称[2]。体育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使受到体育课堂心理气氛直接影响的。调节好体育课堂心理气氛,可以用最少的精力、花最少的时间,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在一堂体育教学课中,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往往是活跃、融洽并积极向上的,在这种课堂气氛中产生催人向上的教育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的储存于运用都有良性意义,并帮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效增加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反之,不良的课堂心里气氛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厌恶感,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整个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在体育课堂中,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计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对体育课堂心理气氛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探讨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影响,对改善体育课堂整体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以及落实“健康第一”的重要指导思想具有核心的价值。

1 体育课堂教学心理优化的作用

体育课堂教学心理优化的具体作用体现在使体育教师花最少的精力及时间,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最好的达成预期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并让学生在积极向上、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中良好的掌握体育教师预先设定教学内容,掌握体育知识及技能。(见图1)体育课堂心理气氛优化的意义表现在下列方面。

图1 体育课堂心理气氛影响方式示意图

1.1 动能作用

课堂心理气氛优化,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求知心理环境,能有效地激发教师及学生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大脑活动,挖掘潜在能力,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欲望与学习动能、兴趣,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在课堂中出现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等杂念,激发学生对体育动作、技术的练习热情,坚定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意志,并提高学生对集体荣誉感的认知,因此,对体育课堂心理气氛的优化,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动能作用。

1.2 调节作用

对课堂心理气氛的优化,使原本严格枯燥、较为封闭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奋发向上,但不失严禁与规范,将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负荷水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为课堂中认知与练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心理条件。这样的课堂心理氛围使学生心情愉悦,体力充沛,无论对新知识、技术的认知都是清晰有效的,排除学生对学习的恐惧与杂念,让学生的对学习的心理负荷处在合理的状态下。积极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创新,自主认知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自觉并高质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

1.3 诱导作用

在优化了的课堂心理气氛中,教师与学生非自主的形成互相信任、互相依赖的教学整体,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目的统一的一个集体,从意识上使学生认为自身处于一个整体之中,而并非一个单独的个体,相互之间互相鼓励、帮助,将集体力量无形的作用于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形成平等地位,而非对立或高低不等的教学状态,在心理上产生对教学的共鸣,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也提高教师在学生中的亲和度,诱导了学生对学习新知识、新运动技术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未知的学习产生浓烈的学习兴趣,使原本“要我学”的被动心理状态地调整为“我要学”这种主动地学习状态。

1.4 愉悦作用

将心理气氛优化,能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轻松自如的进行学习,对扩宽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思维敏捷度以及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有至关重要的效果。并有效的增强了学生对于知识及动作的记忆力,保持充沛的精神与体力,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从根本上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接受与吸纳知识,在认知新的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原本自身的知识储存,对新知识、动作进行分析、整合、联想以及拓展,发挥学生学习中的创造性,减轻因枯燥、单调而产生对学习的负面消极情绪,使学习达到最优化效果,发挥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对教学的愉悦作用。

2 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课堂心理气氛的影响因素

2.1 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

体育教师正确或错误的教学思想,决定着体育教师是否能够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双边活动关系;从教师的思想中,承认学生是在教学活动中唯一的认识主体,可以很好地帮助施教者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中心任务。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充分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明确自己认知主体的地位,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对学习的需求,才能创造出相对积极、向上的体育课堂心理气氛。

教师正确或错误的教学总体思想,关系着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怎样的管理方式。研究表明,不同的管理风格对被领导者的社会参与、人际关系以及个人行为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体育课堂心理氛围的形成过程中,教师管理风格起到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和蔼、民主的管理方式容易使课堂的心理气氛活泼、热烈,这样的心理气氛使学生身心愉快,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清晰度,发挥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严肃、专制型的教师管理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压抑、紧张的心理负面情绪;自由型的教师管理风格容易使课堂自由散漫、学生注意力严重分散,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教师所授知识的兴趣程度,造成实际教学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正确与否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体育课堂心理气氛,合理的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因素调控好教学思想对良好的体育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2 体育教师的心理品质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会这样那样地影响全体学生”,正因如此,每一名体育教师必须从自身作起,认识到自己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乃至生活上的种种行为都处于学生最严格的监督之下[3]。体育课与理论课的最大区别是理论课往往只在教师中进行,而体育课是在各类体育场地中进行的身体练习。处于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开展教学,教师需要克服如:风吹日晒、教学场地广阔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等种种不利于教学的艰苦条件。所以,体育教师自身的自我牺牲精神、良好的组织能力、坚强的意志等方面的心理素质与素养也从另一方面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能力,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相互鼓励,对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因此,体育教师的自身心理品质与素养对每名学生以及整个课堂心理气氛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2.3 体育教师的教学教学艺术与技巧

体育教学艺术就是体育科学中的教学艺术,或艺术化的体育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中,使教学内容信息传输与反馈达到科学再现与艺术表现的有机统一[4]。同时,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在遵循一般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基础上,根据自身特点,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利用对课程的认识,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方式、方法,具有独具一格的教学风格,是体育教学艺术的基本体现。其本质就是每名教师在遵循教学原则的基础上运用独创的方式进行课堂知识、动作教学过程。这样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学内容组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师在课堂中所采用的语言行为、示范行为等方面中,并且能够很好的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优越的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消除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紧张的学习情绪,也能很快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从学生角度,教师合理的教学内容设计使自身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为主要依据,强调活动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设计的活动中,学生能够自由充分的发展他们的爱好、特长和各种能力,来适应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5]。这些条件也影响或限制着体育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

2.4 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学习的进度与效果直接感受来创造与其相适应的实现。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在教学活动中随着教学的进行,是在不停的更新与变化的,这种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怀与期许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起着良好作用,也是教师在教学的开展中自我的实现。在一般的认知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从四个关键途径影响教学气氛的。第一点为接受: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态度、能力以及对学生欣赏程度的接受,将学生分为较高期望和较低期望的两类,教师为较高期望的学生营造相对轻松的心理情绪气氛,为较低期望的学生营造响度紧张的心理情绪氛围;第二点为反馈,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输入知识信息的数量、互动频率、批评与鼓励等措施向不同期望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反馈;第三点为输入:教师通过向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难易不同的教学任务,对存在问题进行不同的纠正、解释与提醒;第四点是输出:教师通过在教学活动中对听取学生提问、回答学生问题体现出自身对学生期望的暗示,也会对课堂心理气氛造成影响[6]。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的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基本状况,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对每一个学生给予结合其自身能力及不同特点的期望,及时根据其反馈进行期望度的调整,对课堂心理气氛的影响作用极大,若能协调好这一点,不仅能使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域”内获得发展,也从根本上为教学目标成功完成提供有力帮助。

3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的各方面素质对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重要且决定性的作用;优秀的体育教师能够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客观条件,充分发自身特长,通过创造一个良好的体育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充分的结合好教师的交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让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实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

[2]季克异.要深刻领会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J].中国学校体育,2001(2):2.

[3]陶建宁.教师的人格修养与课堂心理气氛[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9-11.

[4]谭黔.体育教学心理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7-22.

[5]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134-135.

[6]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58-61.

[7]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气氛体育教师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光明少年(2024年5期)2024-05-31 10:25:59
2023.06六月羽坛:奥运积分赛的气氛终于来了
羽毛球(2023年6期)2023-06-08 06:07:11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4
CREATINGAN ATMOSPHERE
汉语世界(2021年2期)2021-04-13 02:36:20
心理感受
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 08:39:45
写出画面的气氛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师友(2011年2期)2011-03-20 15: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