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智慧城市建设探析

2015-11-29 10:54刘士林
中国国情国力 2015年6期
关键词:人文智慧信息

◎ 文/刘士林

新常态下智慧城市建设探析

◎ 文/刘士林

三个特点

1.在较多起伏变化中保持相对高水平增长

在经济“中高速增长”成为新常态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将不断受到经济“下行”和“降温”的压力和考验。但在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加速融合的大背景下,降温、减速和动荡是相对的,而保持较高发展速度的基本态势是绝对的。

(1)来自市场的巨大消费需求。“十二五”以来,我国有300余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其直接投资合计超过3000亿元,预计未来还可能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

(2)出自政府城市治理服务的需要。在大数据时代,要想管理和调控人口、经济、社交活动越来越密集频繁的城市,必须借助信息通信、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产业,很多城市已启动的智慧交通、智慧农业、智慧水务、智慧医疗、智慧城管和智慧政务等,不可能半途而废。但由于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水平的差异,也不排除可能会出现“暴涨暴跌”情况。

2.结构性调整难以避免但绝非朝夕可成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面临“如何实现经济增长”的转折关口。由于过去“铺摊子、上项目、占山头”,智慧城市结构性和生态性问题已浮出水面。

(1)在智慧城市和城市之间,信息化基础设施与城市其他板块和功能严重脱节,偏离了城市总体战略目标。

(2)在智慧城市内部,部门各自为战,企业多头并进,如同外表华丽但并不宜居的大都市。

(3)在智慧产业技术系统,缺乏兼容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和3S等关键技术的集成化主平台,“局部亮点很多,整体乏善可陈”。

(4)在信息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是政府主导的供给导向型模式,一些工程成为“中看不中用”的摆设。在日益复杂的城市环境下,要实施改造和重建成本高昂。既要有打攻坚战、啃硬骨头的准备,更要依赖创造性的智慧和针对性的具体方案。

3.存在着数据更加开放同时也更加封闭的矛盾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开放是主流和大趋势。但由于长期形成的部门和行业的“数据割据”,也包括一些涉及国家和城市安全、商业和市场价值的数据普遍存在,数据开放和封闭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在一些特殊背景下还会愈演愈烈。如何打破这个僵化局面,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时间。

两大问题

1.主观上“建不建”的困惑

在快速扩张过程中,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投资逐年增大、信息技术研发成果层出不穷、智慧产业公司遍地开花,但并没有使城市运转“智慧”起来,“需要的没有,不需要的太多”,成为当前信息服务和消费的普遍现象与突出问题。

2.客观上“如何建”的困顿

2012年11月2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启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以来,很多城市都铺开架势准备大干一场。但由于投资大、见效慢,再加上开发商普遍面临资金链条吃紧的现状,一些城市的协议、契约、项目化为一纸空文,产生了大批的“烂尾楼”。要确保智慧城市建设健康有序推进,必须首先解决“建不建”的信心问题以及“如何建”的战略问题。

从发展趋势上看,《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4年1月15日,国家发改委等12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有关工作的通知》,表明建设智慧城镇的基调没有改变,并深入推进到更具体的“层级”和“领域”。2014年5月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印发〈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同时,随着城市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智慧城市的市场和需求还在扩大。6月23日,国家发改委等12部门将深圳等80个城市列为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中央财政安排部分启动资金予以支持,同时国家还将根据建设成效以“后补助方式”给予支持。这不仅回答了“要不要建”的问题,同时也为“如何建”提出了必要的指引。

在“十三五”期间,由于政策红利刺激和社会消费的巨大需求,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在整体上有可能不遵守“经济新常态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的普遍规律,而是扮演一种“逆势上扬”、引领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角色。

两点建议

1.在“人文型智慧城市”战略主题下重新布局城市信息基础和服务管理平台建设

(1)从全球范围看,智慧城市建设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科技型智慧城市,重点是先进信息通信技术研发及基础设施建设;二是管理型智慧城市,重点是信息通信技术在政府管理服务中的应用。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照搬和复制了西方的做法,主要围绕着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三维仿真和数据建库等开展,同时基于数字化技术的数字城市、数字政府和数字交通等政务平台纷纷上马。但目前之所以形成了“不健康”的困境,是因为科技型和管理型智慧城市模式都基于西方理性文化,把智慧城市建设完全等同于技术、资金和管理问题,忽视了“技术”与“社会”、“信息化城市”与“城市有机整体”的协调与共生关系。这不仅有悖于全球范围内“文化城市”发展趋势和“注重人文城市建设”的宗旨,同时也与创造“价值、意义、梦想”的城市本质背道而驰。

(2)从诗性智慧出发,提出人文型智慧城市发展目标,把智慧城市从“经济问题”转化为“文化问题”,强调信息化技术手段与人文服务理念相结合,以城市的宜居度和人文关怀引领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管理平台建设,以科技、管理是智慧城市“不可缺少的手段”和人文、价值是智慧城市“不能抛弃的目的”为顶层设计目标,推进形成一种科技型、管理型和人文型智慧城市的有机结合和包容发展模式,满足城镇化的物质基础、制度文明和人文精神需求。在“十三五”时期,智慧城市在总体上应确立以智慧科技为重要基础,以智慧管理为主体形态,以智慧文化为理想目标的战略定位和基本思路,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支持。

2.在“不稳定”和“不确定”的新常态中保持并坚守“蹄疾而步稳”的安全策略和节奏

在新常态下,由于经济波动会影响到城市建设,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智慧城市建设不宜过于“激进”和“急切”。同时,由于经济波动和结构调整往往也是巨大的发展机遇,因此,也不能完全观望等待。在此背景下,应把“蹄疾而步稳”确定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战略原则:“蹄疾”是步子一定要快,慢了就会脱离“第一方阵”;“步稳”是稳扎稳打,不断建立根据地,特别是防止“左倾冒进”,超出了资源、机制和现阶段的承受水平。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

■ 编辑:张涵

*本文系2014年度上海交通大学文理交叉项目《长三角城市群四维文化体验创意与图像支持系统研究》(项目编号:14JCY07)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人文智慧信息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订阅信息
人文社科
展会信息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