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甜蜜素

2015-11-29 01:55云无心
读者·原创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糖精甜度甜味剂

文_云无心

八卦甜蜜素

文_云无心

云无心,清华大学生物化学硕士,美国普度大学食品工程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在多家媒体开设个人专栏,出版有科普系列《吃的真相》。

在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或者质检部门公布的不合格食品名单中,经常有“甜蜜素超标”的品种。为什么常有“甜蜜素超标”,却少有其他甜味剂超标呢?这要从甜蜜素的历史八卦说起。

1937年,麦克尔·斯维达正在美国伊利洛伊大学读博士,研究一种退烧药的合成。不知道是当时的实验室管理不规范,还是他吊儿郎当,总之他经常边抽烟边做实验。有一天,他把点着的烟放在实验台上,拿起来抽的时候手指扫过嘴唇,发现手指很甜。然后,他发现这甜味来自于一种叫作“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的物质。在翻译成中文的时候,人们给了它一个美好的名字“甜蜜素”。

1939年,麦克尔·斯维达获得了甜蜜素的专利。他获得博士学位之后进入了杜邦公司,甜蜜素的专利也被杜邦收购。不过,还没有进行商业开发,杜邦又把专利转卖给了雅培。

甜蜜素的春天开始于1951年,美国政府批准它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此前,市场上只有一种甜味剂—糖精。虽然糖精的甜度可达蔗糖的300倍以上,但它的甜味不纯正,后味有一些苦。甜蜜素其实不如糖精,甜味只有蔗糖的30倍到50倍,后味同样有苦味。不过有趣的是,如果把10份甜蜜素跟1份糖精混合,那么各自后味的苦味就都消失了。这一特性让甜蜜素有了立足之地。1958年,甜蜜素被FDA(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分类为“一般认为安全”,意味着FDA对其安全性完全放心。到1960年,甜蜜素成了无糖饮料的宠儿。

危机出现在1966年,有研究发现,甜蜜素在肠道内可以被细菌转化成环己胺,而高剂量的环己胺具有慢性毒性。1969年的另一项研究则把它打入了深渊—在用甜蜜素和糖精按10∶1混合的物质喂养的240只老鼠中,有8只出现了膀胱癌。美国在1958年通过了一个“德莱尼修正案”,规定不能批准任何致癌物用于食品中。甜蜜素成了第一个撞到这个法案枪口上的倒霉鬼,随即FDA在当年10月开始禁用甜蜜素。

雅培不服,他们宣称自己重新做了实验,无法重复得到1969年那项致癌研究的结果。1973年,他们向FDA申请解禁甜蜜素,但FDA到1980年才驳回了这一申请。1982年,雅培联合美国卡路里控制委员会,再次提交解禁申请。而FDA虽然认为目前的证据不支持甜蜜素对老鼠的致癌性,但也没有批准解禁申请。之后,雅培没有继续推动解禁,FDA也不了了之。

其实,那项致癌研究中甜蜜素和糖精的用量非常大,相当于每人每天喝350罐无糖可乐。不过按照制定安全标准的常规—除以一个安全系数(通常是100)才推广到人身上,那么这个量也就不能忽略。但其他研究不能重复致癌的结果,雅培的主张其实还要更有力一些。尤其是后来发现,大剂量的糖精会增加老鼠的膀胱癌,是因为老鼠的尿液组成特殊,而那一致癌机理在人体中并不存在—于是,在1969年的那项实验中,甜蜜素被冤枉的可能性也就相当大了。

目前,全球有几十个国家批准使用甜蜜素作为甜味剂。国际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制定的安全标准是每天、体重每公斤不超过11毫克—对于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成年人,相当于20克到30克蔗糖产生的甜度。但饮料要达到普通人喜欢的甜度,需要含10%左右的蔗糖。也就是说,单独使用甜蜜素来获得足够的甜度,一瓶饮料的量就超过“安全限量”了。在国家标准中,食用量大的食品,比如饮料、罐头、果冻等,甜蜜素的使用限量是每公斤0.65克,这个量远远不够甜。而话梅、话杏、山楂片、果脯、蜜饯等食品,因为食用量小,每公斤中允许用到8克,但是它们需要的甜度太高,这个用量也不见得够用。所以,如果配方不合理,或者操作中有意无意地违规,就可能出现“甜蜜素超标”。

猜你喜欢
糖精甜度甜味剂
甜味剂安全吗
水果冰一下更甜
甜味剂还是糖?这是个问题
百密一疏
甜甜的“喜出望外”
尝尝它们,你才知道什么叫“甜得发齁”
最甜的植物
蚂蚁爱吃“糖”吗
美国FDA 批准糖精作为新食品添加剂使用
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