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兰香
[摘 要]新课改大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已经走出传统教学单纯地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局限。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设计,创设优良的教学情境,对教学资源进行多方整合,对学生进行规范的学法指导,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拉近美术与学生生活的距离,促使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美术素质。
[关键词]美术 教学方法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3-062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美术课程作出多方面的调整。教师需要转变教學观念,做好身份转型,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小学生思想活泼,具有积极探索的好奇心。教师要从教法筛选与调整入手,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整合教学资源、调整学生的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现代教学新形势。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内驱力。小学生的兴趣广泛,教师不妨通过讲故事、实物展示、设置悬念问题以及多媒体展示播放相关材料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声光电技术对学生形成视觉、听觉冲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创设教学情境,给学生带来美感体验和多元化启迪,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对陶冶学生的精神品质、净化学生的心灵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教学“贺卡”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一个视频片段:生日蛋糕、蜡烛、鲜花,还播放着悠扬的祝福歌曲《生日快乐》。学生正看得入迷,大屏幕上打出一行字:祝王晓晓同学生日快乐!学生立刻将目光投向王晓晓,王晓晓此刻也表现出一副惊讶的表情。视频继续播放,一幅幅精美的贺卡随之展开,上面写满祝福的话语。教师说道:“我得知王晓晓同学今天过生日,特地制作了这段祝福视频,希望能够给王晓晓同学送去真诚的祝福。”学生自发鼓掌,教室内气氛热烈。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制作生日祝福视频,为本课的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整合资源,展现美术教学生活化
美术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法、教具、教师、学生、学法等因素,其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二者相辅相成,对提升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有诸多联系,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对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深入的了解,从学生的实践经验出发,有效整合教学资源。生活是美术赖以生存的土壤,美术课堂教学当然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知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美术,才是美术教学的要旨。
例如,在教学“暖色调的画”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幅暖色调的画,然后提示学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暖色调的画,大家观察一下周围,看能否找到一些暖色调的画。学生开始环顾四周,很快就有了众多发现:女生衣服上的图案、窗帘上的花纹、书包上的画、墙壁上张贴的标语背景画等,甚至有学生将文具盒、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上的图案都找了出来。教师通过整合学生生活中的美术资源,拓展了学生的学习区域,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三、调整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
课堂教学方法呈现多元化,但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无序性。教师需要展开学情调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整理、归类、选择、优化,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法体系。如合作学习,这应该是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学法应用,教师应不厌其烦地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活动,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合作学习的确是重要的学法,但小组讨论并非合作学习的唯一形式,如小组竞赛、小组演绎、小组辩论、小组检查、小组合作操作等,这些都属于合作学习范畴。教师要注意开拓学生的视野,选择更丰富、更灵活的合作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互动性和效益性。
例如,在教学“迷人的游乐场”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合作学习任务:同桌的两名学生轮流讲述自己去过的游乐场见闻,特别要对游乐场设施、游乐项目进行重点讲述,然后根据对方讲述的内容,用图画形式展示出来。学生对这样的训练设计感到很新鲜,都开始和同桌互动起来。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讲述时,尽量讲得细致;绘画时,也尽量展示得准确。整个合作学习过程进行得特别顺利,学生互动频繁,学习渐入佳境。教师改变了训练形式,是对学生学法的整合和改造,学生的学习思维被有效激活,训练自然是高效的。
美国著名教育家瑞夫·泰勒曾说过:“教育的真正目的不在于教师完成了某种活动,而在于学生的行为规范中引起某种重要的变化。”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师主要关注的目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自身的规律,教师要对教学实际作出综合、科学的评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从不同的维度切入,进行崭新的课堂教学尝试与探索,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益寻求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
(责编 钟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