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载体的妙用例谈

2015-11-28 16:02李建华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春联辨析船长

李建华

[摘 要]感悟教学是感悟语言并获得语感的一个有效途径。挖掘文本中典型的有特色的语言,即挖掘辨析处、情感处、亮点处、反复处、语韵处等语言载体,并以此为教学媒介,巧妙引导主体感悟语言和发展语言,才能得到语用的真正训练。

[关键词]感悟 语言载体 妙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3-00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重中之重。感悟教学是感悟语言并获得语感的一条有效途径,建立在正确设置语言感悟载体的基础上,主要通过挖掘文本中典型的有特色的语言,并以此为语言教学的载体,引导主体去感悟语言和发展语言。

就阅读教学而言,有特色的典型的文本语言主要表现在:写得精彩的优美规范的富含情理意趣的语言精品,作者的弦外之意、韵外之致的点睛之笔,主旨所在的语言文字,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感共鸣的语言文字,能引发学生辨析的有韵味节奏等细微变化的语言文字与符号……因此,挖掘出有价值的语言,正确设计出语言载体和活动,凸显具有年段特点的教学过程,感悟语用之妙,是尤为重要的课题。

一、妙在辨析处,感悟词语的精准

学习是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有效地感悟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敏感力,非常讲究。

例如,一位低年级老师执教“识字五”一课,充分发挥词串教学的功能,透过辨析词串,来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敏锐感受语言的能力。在教学“翠竹、苍松”时,老师把这两个词语作为言语载体进行辨析,她引导说:“‘翠和‘苍都表示绿色,它们有什么区别?”学生说:“一个绿得很青,一个绿得有点老。”老师又引导学生了解更多和“绿”有关的词语,呈现了小草、柳树、蔬菜等图片,引导学生比较,直观地感知“草绿(像草一样绿)、油绿(绿得发亮,像涂了一层油)、嫩绿(绿中还带着一些浅黄)、碧绿(绿得有力,像碧玉)、墨绿(绿得很浓)”这些词语。这种语言的敏锐力在比较辨析中得到培养,起到了“一石数鸟”的作用。

二、妙在情感处,想象人物的形象

课文中语言规范或情感激荡的重点句段,值得品味感悟,把语言与人文恰到好处地融进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有所得益。我在教学《船长》时,把船长沉入大海这段情感丰富的文字作为语言载体,凭借写话交流,反复引导,层层渲染,推波助澜,把人物形象烘托得越来越高大,越来越形象。

师:第20分钟很快就到了,船上所有的乘客都得救了,船长哈尔威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森恐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玛丽”号上的乘客会怎样深情地呼唤?船长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第一、第二组写一段得救人们的心里话,第三、第四组写一段哈尔威船长的心里话。

生1:“船长,你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回家?船长,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诺曼底号这艘船,还有你的亲人,在盼着你回家。”

生2:“朋友,不是我不想家。在完成救援任务的那一刻,我就已经决定与船共存亡。这是我的责任,是我的幸福,我心甘情愿地以此为归宿。”

生3:“船长,你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回家?”“‘诺曼底号就像我的生命,船在人在,船亡人亡,我不能离开我的生命。”

生4:“朋友,不是我不想家。我要履行我的做人之道。我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责。你们安全回家团聚,是我最大的幸福。”

课堂教学一唱三叹,以真情实感,反复蓄势,引导主体融入情感,对比渲染,把船长忠于职守、英勇无畏的英雄本色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令师生动容!

三、妙在亮点处,迁移语言的学法

感悟语言的方法是多样的,或抓住关键词语,或体验体悟,或表达运用。笔者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通过抓住内洞的富有亮点的词句作为语言的载体,引导学生迁移学习语言的方法。

师:作者按照游览顺序,依次游览了“外洞——空隙——内洞”。我们一起跟随叶圣陶爷爷游览双龙洞,先请一位同学读外洞的内容,大家边听边想外洞给自己什么样的感觉,用一个表示特点的词语来概括。

(生读后交流,用“大”字来概括。)

生1: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可以容得下一千或八百人开会。

师:我们一间教室有40个人,相当于20多间这样的教室。

生2:也不拥挤。可以看出大得绰绰有余。

师:刚才我们在学习外洞的时候,用了什么步骤?

生3:先指名读,再用一个词语交流外洞的特点,最后朗读出特点。

师:是的。一读课文找特点,二交流特点说理解,三朗读出自己的感悟。现在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选择“空隙”或“内洞”的部分自学,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生4:空隙窄,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经过,而且这只小船也是很小的。

生5: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我从“稍微”读到不能有半点疏忽,空隙窄得十分逼人。

生6:挤压。说明给人的感觉是很危险的,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当时的感觉。

生7:作者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因为窄,显得很小心。

生8:内洞黑。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

生9:内洞奇。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有点儿像,觉得奇特。

生10:石钟乳和石笋,像神仙、动物、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种。

生11:而且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也说明奇特。

生12: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师:比较一下,内洞的黑、奇、大。哪个特点更具体?

生13:奇。因为写得很具体,用的笔墨较多。

师:好的。谁来选择一两句,通过朗读,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生14:“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你能抓住“仰卧”“贴”等关键词语,读出“窄”,给人格外小心的感觉。

教学中,一读课文找特点,二交流特点说理解,三朗读出自己的感悟,在此基础上,运用学法,自主选择空隙或内洞的内容读一读、议一议、比一比、说一说,举一反三地感悟空隙、内洞的特点,才能读出语言的内在含义,实现习得语言和迁移方法的统一。

四、妙在反复处,品悟语言的修辞

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渠道主要在课堂,但是离不开课前教师精心设计的语言载体。特级教师张学青在教学《草原》一课时,突出语言的核心教学价值,善于发现语言的反复处,并用这些精彩的语言载体来展开教学。如抓住反复的句子“微笑再微笑,握手再握手”“平地是绿的,草地是绿的”,进行精心预设。最值得欣赏的是,他紧扣这些独特的语言载体,有层次地教学。如学生理解课文后,他渗透语言的表达形式,先导入“这些句子有意思吗?”,点出“反复”这一表达形式。接着呈现“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微笑再微笑,握手再握手”“平地是绿的,草地是绿的”等句子,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对反复表达的个性理解。最后,相机点拨,“反复不等于重复”,追问“文章其他的地方有这样的反复吗?”,使学生准确感悟老舍的语言艺术,习得语言的表达方法,较好地发挥品味和赏析的作用,感悟草原美、人情美和语言美。

五、妙在语韵处,体悟春联的形式

课文中还有一些语言载体是富有价值的,特别是那些有韵味、有节奏的语言,从形式上充分挖掘出语文味,也是一种感悟的策略。例如,我在执教《春联》一课时,通过“贴春联”的活动,引导学生抓住春联的特点,实现运用春联为生活服务的目的。

师:学是为了用,这里有几幅打乱的春联,谁来找出上下联?认为是上联的站在右边,认为是下联的站在左边。

生1(右):扁鹊重生称妙手。

生2(左):华佗再世颂丹心。

生3(右):佳肴香满一店春。

生4(左):美味招来八方客。

生5(右):日送千家信。

生6(左):时通万户情。

生7(右):勤勤恳恳做园丁。

生8(左):兢兢业业育桃李。

师:这些“对联”都站对了吗?

生9:(指生3、生4)他们两人的位置应该调换一下,因为“客”是第四声,是仄声,是上联,应该贴在右边;而“春”是第一声,属于平声,是下联,应该贴在左边。

生10:最后一幅也应该调换位置。因为“李”是第三声,属于仄声,而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应在右边。

师:你们觉得应该把这些春联赠送给谁?

生11:第一幅春联送给医生,因为对联中用了两位古代名医的姓名。

生12:第二幅送给饭店,美味佳肴才能引来四方宾客。

生13:第三幅送给邮局,因为它讲的是邮递员忙碌送信的情景。

生14:第四副可以送给我们的老师,因为园丁育桃李,就是指老师的敬业与辛勤。

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春联的内容入手,以区别上下联的形式为载体,联系生活,引导学生辨别上下联,最后以送春联的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合作探究,活跃思维,深化了教学的主旨,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与感受,富有语言教学的智慧。

综上所述,只有挖掘辨析处、情感处、亮点处、反复处、语韵处等语言载体,并在活动中妙用,才能真正实现语言的“习得”和“习法”。新课程无论怎么改革,语言教学是语文的命脉,感悟言语是语文教师的使命。妙用语言文字这一载体,发展学生的语言,是语文教师不懈的追求。

(责编 莫彩凤)

猜你喜欢
春联辨析船长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出发吧,船长
当船长
船长,我的船长
“征、伐、侵、袭、讨、攻”辨析
“assess”和“evaluate”辨析与翻译
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