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福金 胡小静
在某种意义上来看待,其实每一种教育都在试图阐述一种教育的智慧。好的教育,应当是能够给受教育者明确描绘出过好的生活需要怎样的智慧。因为,教育是人类用以应对外部世界的理性方法。但由于受到自身理性能力、欲望和情感的制约,人最终只能是一个有缺陷的个体存在。而我们所处的社会生活中总是充斥着矛盾、冲突和争夺。每个有理智的人都希望过大致公正、合理、安定的生活,这就需要用高度的生活智慧来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种种冲突。因此,好的教育应当培养人具有生活的智慧,使人能够理解生活的真实,逐步达致洞明世事、通达人情。如果用一个词来描绘人们对生活的诉求,幸福无疑是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教育,就是为了培养生命个体对于幸福生活的正常获取的能力与智慧;幸福,同时也是教育的共同参与者——师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的最大的心灵升华与现实体验。
广州市增城区清燕小学发掘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对接区域教育的办学主张,在历经两次合并一次搬迁之后,以幸福为题,秉承“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不断丰富“幸福文化”的内涵,使之在全校师生中内化于心,外显于形,将自身打造成区域办学的优质品牌。
文化物象——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学校环境是熏陶师生心灵并潜移默化融入学校文化的最好载体。清燕小学在“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将人文性与环境绿化、美化结合起来,着力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清燕八景”——星光大道、校训石、校史室、智慧屋、清风书园、清风书吧、生物园、百果园。从细节入手优化育人环境,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传递文化,一花、一草、一木都发挥育人功能,强化“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
步入清燕的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挂在综合楼的十个蓝色大字:“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这是清燕小学的办学理念。踏进校门,别具一格的指示路牌一目了然:“求真路”“乐善路”“尚美路”。
校门右侧,翠竹掩映的一块圆润的大石头,石上镌刻着“无负今日” 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这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的一句名言,也是清燕小学的校训。它是依存于清燕“幸福文化”母体上的“幸福教育”内涵的最丰富体现,意在提醒师生好好学习、幸福生活,珍惜每个学习和进取的机会,不浪费生命的每一天。
学校的生物园与百果园互相呼应,相得益彰。生物园功能齐全、布局合理,集美化、绿化、观察、教学、实验为一体。园内功能区的设置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分为植物区、动物区、生态农业示范区。百果园则是师生、家长认领的责任田,可以种植自己喜欢的水果,让孩子和家长、老师在那里播下希望的种子,收获幸福的果实。学生还可以在这观察到果树从生长到开花、结果的美妙过程,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古语有云:“闻之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不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清燕小学,植物种类繁多、花草树木错落有致,为学生观察植物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蓝本和启迪。校园内的一草一木,激发了学生对学校的喜爱,增强了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之情。
学校注重把精神理念物化到校园环境中,融入到学校的教育决策中,指引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充分实施“幸福教育”的发展理念。通过把体验、分享和创造幸福的精神、经历、故事等融入到学校的环境、教材、学习及活动中,让每一位清燕小学的学子在感受幸福中健康成长。
课程建设——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要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必须以学校文化底蕴为基础,以校本特色课程为载体,整合教育资源,实施素质教育。为此,清燕小学建立了“幸福教育特色课程”,以特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助推学校特色育人工作的发展,同时还以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学校特色建设与课程体系构建实施的研究》的实施与研究进行大力推进。该课程主要分为校本核心课程和支撑性小读本系列。
1.校本核心课程的创生。清燕小学实行年段项目管理,根据学情与师情,开发出“幸福教育”特色校本课程,全课程共分六个年级,每个年级包括四个单元,合计12课,每课可上一课时到多课时,每课都分知识园、交流园、故事园和实践园四个模块。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为递进关系,知识逐步加深,目标逐步提高。
2.支撑性小读本的创生。为了支撑核心课程的开展,学校还编写了近十本小读本——如:《植物图鉴》《色卡纸魅力》《玩转“24点”》《生命与安全》《学生安全知识手册》《燕语呢喃》《童声童语》《“清风燕语”校刊》《教师幸福心语》等等。这些小读本作为核心教材的支撑,为学生拓展了阅读的空间。
特色项目——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特色,是对教育个性化的诠释,是学校历史传承下新理念的生成,是学校文化的自我重构。但幸福教育如何在清燕小学实现由理念到实践、由理想到构建、由理性到感知的转变,却是令到清燕人颇费了一番思量。最终,清燕小学决定以特色项目作为切入口,从历史文化、办学传统中挖掘和提取有特点、有价值的因素,凝炼出多个特色项目,同时构建多元的特色活动体系,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平台。山重水复之下,开拓出豁然开朗之境。
学校依托地域优势和文化积淀,丰富课程资源,开展各种特色项目。其中“客家山歌”、“打击乐队”、“植物探究”、“24点”数学游戏等尤为突出,成为学校最有个性的特色项目。
“客家山歌队和打击乐队”结合学校的“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依托地域优势和文化积淀,以学生的长足发展为基准,以“一生一艺”为目标,以唱响清燕幸福文化发展主旋律,参与的对象主要是三至六年级部分学生,他们在客家山歌的专业老师(上过央视星光大道的曾婷停老师)和打击乐的专业老师带领下,于每周二下午3:40-4:20定时训练。其中客家山歌队是学校为推进“幸福文化”建设所开展的具有当地文化内涵的特色项目,是文化育人与活动育人有机结合的队伍,更是客家山歌这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队伍,2013年12月客家山歌队参加全省邀请赛中获铜奖。
“植物探究社团”依托校内种植的一百多种植物的资源优势,以学校编订的《植物图鉴》上下册和《探·我幸福》为读本,认识校内的各种植物属性、生长习性、分布及主要用途。学生以学校的生物园、百果园等为实践基地,种植、观察各类植物。学生透过对植物的了解,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之情,促进了本校校本课程的构建,推进了科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向高层次发展,积淀学校所追求的“幸福文化”。2014年广州市青少年“科学智慧生活”主题科普活动团体三等奖,广东省第六届“小小科学家”少年儿童科学教育体验活动团体三等奖。
“24点”数学游戏是学校又一与众不同的特色项目。“24点”游戏,即任意抽取4张扑克牌(称牌组),用加、减、乘、除(可加括号),把每张牌的牌面上的数算成24。规则简单明了,但对四则运算的熟练运用要求颇高,能大幅提高学生的口算、心算能力。“24点”数学游戏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同时也让学生在丰富的课余生活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从而享受成长的幸福。
开展具有清燕幸福文化内涵的教育活动,把文化育人与活动育人有机结合,满足了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特色评价——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促进学生幸福发展的策略中,苏霍姆林斯基提出除了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外,还要依靠教育者对学生多元的和立体的评价,让学生在教育者的充分肯定和适切激励的体验中获得发展。学生如果没有个人的尊严惑、荣誉感和自豪感就不可能有幸福。学校为落实好“幸福教育”,提出:评价学生不唯知识,不唯分数,要善于发现学生最强的一面。这就要求教师评价学生不要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不要依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知识获得的多寡与丰歉来评价或判断学生的发展水平,应当尽量把知识的评定与其他目的(首先是知识的重新思考、扩充和加深)结合起来。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实现多元评价、过程评价,引导学生和谐发展,德育处特别制订了学校的“幸福成长”评价体系,多元化评价学生,使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培养出更多的个性化人才。
清燕小学的幸福评价体系归纳为“一个中心”“两位一体”“三纵四横”。评价围绕“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为中心,把学校的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结合为一体,以周评价、月评价、学期评价为三纵,以品行养成、学习习惯、合作交流、审美表现为四横,全方位、多角度对学生的素质进行评价。
学校设计了“幸福存折”和“幸福扑克牌”。“幸福存折”包含两方面业务:德育业务和学习业务。每种业务都进行细化,由班级宣传,少先队进行监督,每周评出各种“星”级少年、期末评出“幸福学子”并让他们走上学校的“星光大道”。“幸福扑克牌”是清燕小学的名片,每张扑克牌都印着学校师生开展活动的靓丽风景,它是幸福文化的浓缩与凝聚。扑克牌的四种花色代表着不同的行为习惯:黑桃、红心,代表着学生的品行方面,也是教育德育为首理念的体现;梅花、方角,代表着学生的学习方面,代表着智慧。学生获取的每一张牌都代表着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点点滴滴的进步。每年积累够一副扑克牌的学生就能获得“清燕幸福学子”荣誉。6年里,学生可以收集齐6副不同的扑克牌,6年时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真正做到“成功每步,幸福每天”。(该文为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面上一般(资助类别)2014年度课题“学校特色建设与课程体系构建实施的研究”[课题编号1201431861]项目成果)
(本文图片由广州市增城区清燕小学提供)
责任编辑 罗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