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青
2016年,我省高考物理将使用全国统一命制的试卷,本文对2015年全国卷和广东卷进行粗略分析比较,并提出若干复习备考的建议。
一、2015年高考物理全国卷与广东卷的若干异同
1. 全国卷和广东卷的“两个基本相同”
一是全国卷和广东卷考核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基本相同,二是全国卷和广东卷的题型题量基本相同。
目前,讨论热烈的是全国卷和广东卷的“巨大”差异。其实,根据高考全国卷和广东卷的考试说明,必修1、必修2、选修3-1、选修3-2这四个模块的考点是60个,其中I级要求34个、II级要求26个,这是全国卷、广东卷共同的考核内容。如果考生在2016年高考中选择3-5模块,那么,广东卷考试说明就涵盖了2016年高考全国卷的所有考点,并且全国卷和广东卷对每个考点的要求都完全相同。对于广东考生来说,高考内容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3-3模块的内容(详见表一、表二)。
全国卷和广东卷的题型都有选择、实验、计算题,不同的是全国卷中的多选题,在广东卷代之以双选题,并且全国卷选考部分有少量填空题。广东卷表面上是12道题,但其中的实验题是2个独立题,故实际上应是13道题。而全国卷是14题,比广东卷多1道选考部分的计算题。
上述2个“基本相同”应该是我们复习备考的起点和基点。
2. 关于全国卷和广东卷的差异
为了更清楚说明全国卷和广东卷对考生能力水平要求的差异,笔者使用“字符数”“考点个数(数学能力要求)”“图形图表”“物理情景”“数学水平”“物理过程复杂度”“问题的递进关系”共7个指标,按照一定的赋分算法,对2015年全国I卷、II卷和广东卷的每个题目进行量化评分,汇总后得到每份试卷的能力水平分值。量化评分结果如表三所示(表中分值越高,所对应试卷或题目的能力水平要求越高)。
分析研究表三,全国卷和广东卷的下列差异应予以高度重视。
(1)全国卷篇幅远大于广东卷。
2015年全国I卷有字符数近4000个(不包含试卷中的图形),广东卷则接近2500个,相差近1500个字符。考虑到全国卷的3个选考模块只需选其中一个,如果选考3-5模块,全国I卷的字符数也比广东卷多560余字符。
理科综合科目的考试中,分配给物理学科的实际时间不到1个小时,因这560多个字符给考生增加的负担不容小觎。
(2)全国卷对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要求远高于广东卷,计算量很大。
由表三可知,对比2015年全国I卷(假定选择3-5模块,下同)和广东卷,全国卷的“数学能力要求”指标是广东卷的1.43倍。经研究,其中贡献最大的是选择题,全国I卷选择题的“数学能力水平”是广东卷的1.61倍。全国I卷必考部分的8个选择题中,除第19题外,都是定量计算,每道题几乎都是接近中等难度的计算题。
另外,2015年全国I卷的实验题也基本没有定性分析和讨论,几乎是计算题,计算量远大于广东卷的实验题。
(3)全国卷和广东卷中计算题的数量、分值、布局、结构等大相径庭。
全国I卷有3道计算题,其中必考部分2道,选考部分1道,共42分;广东卷只有2道计算题,共36分。
2015年全国I卷的计算题布局:
第一道计算题是考查电磁学内容的第24题,考点有安培力、电场力、电磁感应规律等,题目的物理情景陈旧、物理过程清晰明了,数学计算简单,属中等偏易的、推理层次的题目,分值为12分。
第二道计算题是考查力学内容的第25题,考点有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牛顿定律的应用,该题是“旧情景创新意”、“2个物体、多个复杂过程”、分析困难、数学计算量大,分值高达20分,属于分析综合层次的难题、压轴题。
第三道计算题是选考部分的考查碰撞问题的第35(2)题,考点是动量和能量守恒,该题也属于“旧情景含新意”、“3个物体多个过程”,解题的数学要求也比较高,但是物理过程比较简单,清晰明了,属中等偏上、推理层次的题目,分值为10分。
全国I卷计算题的上述布局结构,既保证了计算题的得分率,又有适当的区分度,有利于高考试卷选拔功能的实现。和全国卷不同,2015年广东卷的2道计算题则是难易相当、分值相同(18分/题),题目的情景较新颖,过程较复杂,计算量较大,2道题都属于分析综合层次的“难题”。广东卷的这种布局,没有层次,计算题的得分率偏低。
全国I卷的第25题和广东卷的第35、36题比较,前者的物理过程更加复杂(碰撞后出现复杂的相对运动),解决问题的信息隐藏很深,数学计算量更大;广东卷涉及的情景常规,条件不隐蔽,碰撞后两物体是一个整体继续运动,过程简单明晰。
(4)全国卷和广东卷中实验试题的考查重点、考查方式有明显差异。
全国卷和广东卷都是2道实验题,力学、电磁学各1道。
2015年全国I卷更注重考查实验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验设计、故障排除、定量计算等方式来考查考生对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掌握情况。所考查的实验基本都不是考试大纲中规定的现成的实验。
2015年广东卷则在考查实验原理方法的同时还考查实验的操作步骤等,定性分析多于定量计算,其中有1道题是考查考试大纲中现成的实验。
2015年全国I卷实验题中的数学计算量大,而广东卷则是定性讨论多。
(5)全国卷中选考部分的能力要求不高,难度相对较小,易于得分。
全国卷的选考部分共15分,考生从选修3-3、3-4、3-5模块中任选其一,含2道题,其中第1道是选择或者填空题,另一题是计算题。分析近几年的全国卷,选修部分的第1题是容易题,第2道题是中等难度的计算题。
(6)全国卷中不可能再出现动量与能量综合的难题和压轴题。
受考试大纲的限制,全国卷中必考、选考的试题必须独立分开呈现,选修3-5的试题排列在全卷的末尾,因此,全国卷中不大可能用动量和能量综合的难题“压轴”。
总的说来,全国卷、广东卷都重视能力考查,重视科学素养的考查。但全国卷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物理过程能力、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
二、关于2016年高考物理复习备考的建议
1. 正确认识、合理宣传全国卷和广东卷的难度,克服“畏难”心理。
从整体上比较,全国I卷的能力要求高于广东卷,我们在制定复习计划、备课讲授、优选习题例题时应该充分考虑这一事实。但是不能简单地得到“全国卷难度比广东卷大,从而得分低”的结论,更不必在学生中强化全国卷的难度大,避免给学生消极的心理暗示,避免因此而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
事实上,全国卷的第一个计算题、第二个计算题的第1问、选考部分共约40分还是比较容易得分的,应使学生认识清楚,提振信心。
2. 合理确定不同复习阶段的目标,精心制定复习备考计划,循序推进。
高考物理复习主要培养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即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基本应试能力。但是能力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应该循序渐进、分阶段进行,而且不同的复习阶段也不应将这三种能力的培养截然分开,只是不同阶段侧重点不同而已。建议各复习阶段的目标如表四。
例如第一轮复习应该“细而全”:全面、细致、无遗漏地复习全部知识。根据全国卷的要求,对概念和规律要达到“深入理解、拓展情景、灵活运用”,但是也要适当关注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解题规范等的训练。
2015年全国II卷的第16题,很好体现了“深入理解、拓展情景、灵活运用”的要求。该题题干依托真实的情景,巧妙地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给出了“合速度”、以“转移轨道上卫星的速度”给出了一个“分速度”、以“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给出了“合速度”和其中一个“分速度”的夹角,需要确定的是另一个分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深入考查了参考系、相对速度、合速度、分速度、合运动、分运动概念和平行四边形定则。
3. 强化阅读理解训练,加强学生分析物理过程能力的培养。
全国I卷的字符量是广东卷的1.23倍,个别题目长达500多字,直接增大了阅读理解的难度。我们必须在平时的复习教学中不断渗透阅读理解的方法技巧,例如“先读图再读题”“先粗读再精读”“边读题边画图”“如何提取有效信息”“如何忽略无效内容”等。
我们应该有计划地整理、开发包含不同复杂程度物理过程的文章、习题等材料给学生,重点训练学生对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进行分析的能力。
4. 强化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前者是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保证解题速度的关键。平时复习教学中,要督促学生对习题完整求解,不能局限于“看着会做就行”“理解物理情景,列出方程就可以了”,不要让学生使用计算器。
5. 强化物理主干内容的复习。
高考物理都是以力学、电磁学的主干核心知识、重要物理模型为考查重点。高考物理全国卷的考核内容只有4个模块,比广东卷减少了一个模块,使得力学和电磁学的分量更大,我们的复习教学必须紧紧抓住重点、抓住主干,覆盖各“高频考点”。
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高考中很多电磁学的综合性问题其实都是力学问题,实质上是考查力学的方法规律,力学中“受力分析的一般方法”“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步骤方法”“动能定理”等是重中之重,必须人人过关,熟练掌握。
例如,2015年全国I卷第24题,形式上是电磁学问题,本质上是共点力平衡问题,题目涉及重力、弹力、安培力,但安培力仅仅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前置工具而已,对电磁学的要求仅是“简单套用公式” 的理解层次。
又例如2014年全国I卷第25题是静电场问题,灵活考查了“电势沿直线均匀降落”和“等势线和电场线垂直”两个知识点,但只要考生的力学基础扎实,便能得到大部分的分数。因为第(1)问是纯粹的力学问题,可直接用平抛运动规律求解;第(2)问只需利用电场力做功WAB=qUAB ,便可对OA、OB过程用动能定理求出UOA 、UOB ,这样就可以得到三分之二的分数了,彰显力学知识的基础性、工具性。
6. 加强实验设计和实验原理的应用训练。
全国卷所涉及的实验基本上都不是考试大纲列出的实验,更重视对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原理及其应用的考查,而我们在这些方面已经弱化,复习时应该高度重视实验中迁移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那些经典的基本方法和原理(例如“半偏法”、电表改装原理、电桥原理、等效法等)不能忽略。不要局限于大纲列出的实验,要注意从生产生活实践中、从大学普通物理中挖掘适合中学物理实验的素材,开发设计新的实验(例如,能否设计测量磁感应强度和电场强度的实验 )。
7. 优化习题训练和习题使用策略要特别注意克服两个误区。
一是“以考代练”的误区。有些学校和老师迷信考试,“三天一小考,一周一大考”,美其名曰“天天清”“周周清”。试题和习题的功用是不同的,试题的功能是检查、甄别,以甄别为主。而习题的作用是检查、训练、巩固,是以训练巩固为主。试题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习题则可以没有时间限制。如果频繁地考试,学生丧失了很多练习深度思维的时间和机会,反而效果平平。
二是“难题”误区。因为全国卷的难度大于广东卷,有人便一味地强调求解难题,不分对象、不分阶段进行难题训练。前已述及,即使“最难”的全国I卷中也有约40分是比较容易得分的,不属难题。即使是难题训练也应该到第二轮、第三轮复习时进行。
使用难度大的试题时,建议改造或者设计若干个不同难度、层次递进的简单问题让学生训练,解决这些简单问题后顺理成章便解决难题。
平时的习题,应多为计算题、实验题等,选择题不应该是平时训练的主流题型。上面已述及,全国卷的选择题几乎个个都是计算题,信息量大,有独立的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要想快速准确求解这些选择题,必须具备求解计算题、实验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