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双存
《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指出:全国6100万留守儿童中约15.1%、近1000万留守儿童“一年到头见不到爸妈”。但还有一种更糟糕的情况,就是空巢儿童,家里没个大人,真正的“小鬼当家”。这几年,我每年都教过空巢儿童。这些孩子一般读四年级以上,有一定的独立能力。父母的文化不高,没有技术,靠出卖劳力赚取生活费用,而且常常是离异或一方因故离世。由于在家乡找不到挣钱的营生,只得狠心抛下孩子外出打工。孩子在家自生自灭,出现各种问题:或者野性难驯,或者胆小懦弱,或者心理阴暗,或者自暴自弃;打架,说谎,早恋,泡网吧,不做作业,逃学,偷窃等等,都不乏他们的身影。
L是个女孩子,六年级,父母离异,又各自再婚。L判给父亲,却变成没人要的“孤儿”。父亲租了间房子给她,每月丢下几百块钱就甩手不管,造成L自暴自弃的性格。L身材高挑,长相甜美,因为独居,一些别有用心的社会青年频频接近她。慢慢地,L无心向学,晚上跟社会青年出去混。我发现了,问她怎么回事,她不慌不忙说那些人是她表哥。我与她父母联系,他们都说没空管她。
T是男孩子,爸爸据说是混黑道的,天天不在家,妈妈不堪忍受家暴跑了。T颇有江湖老大的风范,专爱打抱不平,遇到问题喜欢用拳头解决。在学校不是欺负这个就是压制那个,同学个个害怕他。三头两天惹事端,经常被同学、家长投诉,但屡教不改。我从来见不到他爸爸。
Y的父母离异,他和弟弟妹妹全归爸爸,爸爸常年进山伐木。Y虽然是哥哥,却很没有责任感,不会照管弟弟妹妹,放学回家后,总喜欢骑着自行车四处闲逛,到深夜才回家睡觉。有一天晚上,Y在马路上不幸被一辆摩托车撞倒,后面紧随而来的另一辆摩托车碾压了他,导致他膀胱破裂,被摘除了一颗肾。
Z原本由父母带在身边照顾,但是做建筑小工的母亲不慎坠亡,父亲只好把他送回老家,托左邻右舍帮忙照看。Z变得沉默寡言。父亲给他联系用的手机被用来玩游戏,每每玩至深夜。从班级Q群中我发现他凌晨两三点竟然还在线。后来Z发展到沉迷网络,不愿上学。
造成这些儿童难以管教的原因是:学校之外,无人监管;家庭之中,没有亲情。对于他们的施教方法,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重点关注
空巢儿童身边没有亲人,要独自生活,比起一般孩子成长不知要难多少倍。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没有亲人长辈从旁指点援助,也没有其他人可以依赖,受伤或有委屈时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向父母撒娇找安慰,他们感到委屈、痛苦、孤独,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世界不公平,自己被抛弃,容易产生偏执心理,或自卑,或仇恨社会。青少年犯罪大多是从这步发展起来的。对此,班主任一接手就必须高度重视,花时间花心思去了解,把逐渐偏执的心理掐断在萌芽阶段。他们年纪小,情感心理还没有定型,进行干预比较容易。只要教育得法,那么他们“长歪”的机率就会大大降低。对于L和Y,我就是这样教育的。
作为空巢儿童的班主任最好做到“四掌握”,掌握家庭背景、思想表现、学习成绩、日常行为,以此为基础建立档案。例如每周与空巢儿童谈一次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行为、身体等情况。如有不满的情绪,要给他们提供倾吐宣泄的渠道,并与他们交流感情,调节心态。还可以让空巢儿童自己关注自己,每周在日记本表扬自己,写上:我是好孩子,我关心集体,热爱学习,乐于助人……从而扬起自信之帆。
良言沟通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某些班主任跟空巢儿童的关系恶劣,其实有时是教育用语运用不当造成的。空巢儿童虽然比较顽皮,心灵却比一般孩子敏感,教师在教育时可能会出现“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的情况,伤害了他们,引发了逆反心理。教师原本出发点是好的,但如果策略运用不当,又因为心情不好,就容易失去理智而口无遮拦,造成学生内心痛苦,死扛不认错,教师认为自己有理,双方拉锯互不低头。如果教师的语言充满火药味或者具有侮辱性,那么还有可能引起肢体冲突,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轻则伤害孩子心灵,留下长期的心理阴影,重则闹出人命,懦弱的孩子跳楼轻生,偏激的孩子记恨多年,有可能长大以后用残暴行为报复老师,这样的例子近年来屡见不鲜。
所以,教育犯错误的空巢儿童时,班主任要根据其年龄特点、性格特征进行设计,对沟通的内容、说话方式事先做到心中有数,既然“忠言逆耳”,那不妨精心设计“糖衣炮弹”,让学生乐于接受,切中要害,以情动人。教育时还要注意时间、场合等,如果时机或场合不对,那么宁愿放弃,另寻机会。T同学从我谆谆善诱的话语中感受到我浓浓的关心爱护之情,他感动了,接受了教育,改正了错误。
生活关爱
家庭条件清苦,缺乏关爱,导致空巢儿童内心没有安全感,犯错是不可避免的。对此,班主任不应该着急置气,反而要多关爱他们,最好做到“四管理”,当好“五员”,管思想、管学习、管生活、管身体,当好情感沟通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员、思想品德辅导员、健康成长指导员。
班主任要多点家访,帮他们干些他们无法完成的家务活;他们生病时,送去看病就诊,嘘寒问暖;在课间或午休为他们与亲人打电话、视频等沟通提供方便,增进他们之间的感情;他们生日时送个小蛋糕,温暖他们的心。上述的Z同学就是这样转变的。另外,在他们与同学发生矛盾时适当“护短”,在人前给他们面子,对他们的错误避而不谈,维护他们脆弱的心灵;人后才与他们谈心,点醒他们。这时他们心里会好受很多,认定你是“自己人”,一心为他好,乐意接受教育。可以说,教师抚平空巢儿童残缺的家庭感、亲情感,教育就朝成功迈进了。
约法三章
如果空巢儿童违反纪律、品行不端的话,班主任是绝不能姑息的。假如因为怜惜而轻轻放过,或者一味只是和风细雨地说教,往往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孩子会记不住教训,会一错再错,最后变成屡教不改,反而害了他们。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分辨是非能力不强,靠他们自觉学好的可能性非常小,姑息的教育行为可能会让他们觉得老师软弱可欺,犯了错即使被发现也不用怕,最多也就不痛不痒说几句,根本不用承担什么责任。一旦从犯错中尝到甜头,胆子越来越大,下次遇到类似情境,他们照犯不误,甚至捅的娄子更大。
因此,班主任平时就得打打预防针——在全班面前约法三章,言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哪怕是空巢儿童也不例外,违者要承担相应责任。例如,不完成作业,被学习委员扣了分,得做一件好事来弥补;与人争吵打架,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说对不起,并唱一首《朋友》;故意毁坏公物要负责修好等等。通过这些措施,使空巢儿童提高觉悟,控制言行,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成为自主、自信、自尊、自强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