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激光创新之举 开辟军民融合新未来——激光研究院的创新之路

2015-11-28 05:35梁一帆陈浩肖志红杨昭辉
中国军转民 2015年9期
关键词:研究院激光融合

■  梁一帆  陈浩  肖志红  杨昭辉

以激光创新之举 开辟军民融合新未来——激光研究院的创新之路

■梁一帆陈浩肖志红杨昭辉

激光技术被认为是20世纪能够与原子能、半导体及计算机齐名的四项重大技术之一,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实力和高科技发展水平。近年来,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激光技术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和科技发展专项计划,引导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

湖北省武汉市作为我国最大的激光产业集群基地,近年来加大了对激光产业的支持力度。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新区激光产业研发和制造水平,打造一流国际激光产业研发生产集聚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为选择落户武汉市的激光企业在政策和资金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此背景下,中国航天三江集团公司(简称三江集团)为整合本集团的激光产业资源,完善激光产业链布局,注册成立武汉光谷航天三江激光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激光研究院)。

激光研究  前景辉煌

激光研究院的使命是发展激光事业,助推中国激光产业升级。围绕激光行业整个产业链,经营、孵化、整合激光产业。以各类激光器及配套设备为主,突破关键技术,向上游激光材料、配套元器件及下游激光应用产品及设备渗透,通过投融资方式,做强做大激光产业,实现我国激光产业从整体上赶超国外先进水平。

激光研究院的愿景是成果摇篮,技术标杆,人才基地,产业航母。以孵化技术、经营技术为主线,建设共享的研发、检测平台。牵头组织高端技术攻关,以激光器为切入点,聚焦高端技术和高端市场,兼顾统筹中低端应用市场。整合激光行业整个产业链,形成集群性的产业集团,打造成集总体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核心产品供应商于一体的中国激光技术产业龙头企业,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成为中国激光行业的科研成果孵化园、技术领先者、行业人才培养基地,造就规模化发展的大型企业。

激光研究院以军民融合、市场引导、技术牵引、资本推动、国际经营、高端引领为指导思想,构建四个平台。构建国内一流的开放性激光科研试验平台,构建满足激光科技和产业孵化的投资融资和服务平台,构建激光装备系统集成和产业化云制造平台,构建统一的市场开发平台,将激光研究院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激光装备研发基地。

激光研究院围绕“掌握上游、壮大中游、拓展下游整合激光产业链”,开展各项业务。掌握上游,攻克特种光纤、半导体芯片、量子点激光器等核心技术,择机引进并提升激光产业链上游前沿性技术,引领激光技术发展。壮大中游,拓展激光器型谱,实现市场占有率的绝对优势。拓展下游,围绕激光技术应用,在提供大众化服务的基础上,开展特种应用研究,提供差异化服务。同时,通过孵化、收购等方式,组建产业公司,不断提升经营规模。

军民融合  相辅相成

激光研究院依托三江集团,着力从技术融合、管理融合、军民融合项目、核心能力建设融合等方面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1)技术融合

一方面拓展军用激光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另一方面,将先进的民用激光技术引入军用领域。在军品研制中采用先进的民用技术和标准,促进军用装备的性能提升。此外,通过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促进军用民用激光技术相互转化。

(2)管理融合

采取同一个机构,同一套管理人员,统一顶层谋划,统一协调军用和民用领域资源,统一管理军用产品和民用产品的研发、生产、经营,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一套资源,武器装备和民用产品科研生产两种能力的统一。

(3)军民融合项目

其中,选择三项军民融合项目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低慢小”目标激光区域防御装备系统在反恐、城市安保、重要活动安保等民用领域将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可用于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检测,以及外星探测。3D打印技术在工业设计、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建筑、医学等领域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4)核心能力建设融合

军品研发能力和民品研发能力犹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利用现有的军品核心能力,努力把军品先进技术转向民用,将国防武器装备建设和民用激光产业建设有机融合,提高军民资源效能,拓展发展空间,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创新驱动  推陈出新

要想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激光研究院的产业布局,快速形成核心竞争力,达到一定的经营规模,必须探索三项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1)技术创新

激光研究院始终把技术创新放在头等重要位置,重点开展光纤激光器和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关键技术研发。在直接加工用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技术、超短脉冲光纤激光器技术、铝合金钛合金激光加工装备及工艺研究等方面组建技术研发团队,以产业化为目标进行研发。

紧盯激光前沿技术,选择代表世界激光产业前沿的发展方向、对未来激光产业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技术,如泵浦源芯片、量子点激光器、新型激光材料等,作为优先发展方向。

实现激光技术与生产线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相结合,提高生产工具的效率。促进精准制造、精益制造、极致制造、敏捷制造。

积极参与和推动航天云网的建设,实现网上企业资源的充分共享、智能制造能力的高度协同、全产业链各环节的业务协同。以云制造为核心,通过内生和外延实现产业化发展,涵盖生产制造全过程和全要素。形成创意云、设计云、制造云、检测云、物流云、采购云、租赁云、投资云、商务云、贸易云、专家云和咨询云等多种云端形态,打造现代生产性服务新业态。

(2)商业模式创新

通过联合研制,合作生产,成果转移转化,搭建测试平台、标准(规范)平台、信息咨询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建立激光产业孵化园,收购兼并,投资入股,资本运作等多种手段,促进商业模式创新。

(3)管理创新

通过在体制机制、组织架构上进行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建立激励机制,鼓励研发人员风险投资,激发研发团队技术开发积极性和技术创新动力。通过优化流程、人事管理改革等办法,推进管理创新。此外,推行科学管理、精细管理、信息化管理,管理覆盖全过程。

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航天科工集团及四院基本管理制度的前提下,围绕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特提出“三创新”特区政策。具体包括投融资政策、新技术新产品研制开发政策、产业孵化政策、人事政策、考核政策五大类。投融资政策包含产业孵化的投融资、固定资产投资及管理的投融资、经营性投融资等。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政策包含更新换代的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以及支撑业务范围拓展的新技术及新产品等。产业孵化类政策包含计划类产业孵化政策和市场类产业孵化。人事政策包含人才激励、用工、人事任免等。考核政策包含针对业务特征的考核。

重点围绕技术及产品开发、产业孵化、经营管理及与此关联业务的政策及制度,通过资本营运平台、技术及产品研发平台、产业孵化平台、共性资源建设及营运平台等四个平台开展运营。

“三创新”特区政策通过决策流程的合理优化、现有资源的合理利用,快速形成并建立激光产业优势,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无形资产等各类资产的科学管理和运作,逐步将资产证券化,有利于盘活激光研究院及下属企业资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政策、产业孵化政策等制度体系的建立,确保激光研究院能够站在企业发展角度综合统筹能力建设,确保形成资源集聚,形成集群效应,确保支持产业快速发展。通过人事政策的梳理与提出,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有利于发挥人才作用的制度体系与环境,迅速建立并形成激光产业发展的人才资源优势,带动激光研究院的高效发展。

广泛合作  集聚资源

(1)政府资源

激光研究院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激光研究院将一如既往的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国防科工局、湖北省国防科工办、湖北省科技厅、东湖开发区管委会等各级政府部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用好国家及地方政策,用活信息,用活资金,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保障。

(2)社会资源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激光产业链以及光电、新材料、物联网等领域积极寻求合作伙伴,选择具有核心竞争力,技术领先,具有良好市场前景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进行投资并购,壮大激光研究院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式发展。

(3)高校资源

积极与高校开展战略合作。与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引进光电学院的科研成果和技术专利,在激光测量技术方面开展预研和产业化合作。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焊接和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激光焊接技术合作,拓展激光焊接技术在轨道交通、石油化工、海洋装备等领域的应用。另外,通过调研航天三江集团所属单位激光应用需求,将生产单位的需求及时反映给高校,实现市场牵引,推动高校创新。

(4)人才资源

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激光行业高端人才或团队支持其创业,为高层次人才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的有关人才计划及待遇。目前已引进闫大鹏教授等5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另有5名引进人才正在申报“国家千人计划”。这些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进,为产业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此外,还积极引进行业内专业经营管理人才,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并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养产业梯队人才,发挥人才积聚和放大效应。

(作者单位:武汉光谷航天三江激光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研究院激光融合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融合菜
Er:YAG激光联合Nd:YAG激光在口腔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不是我!是他捣乱!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激光诞生60周年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