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厚顺
大力发展航空产业助飞湖北中部崛起
■周厚顺
航空产业是指与航空器研发、制造、维修、运营等活动直接相关的、具有不同分工的、由各个关联行业所组成的业态总称,主要包括航空工业、航空运营业与航空服务业三个领域。加快航空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优化湖北产业结构,有利于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对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湖北省牢牢把握国家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和低空开发改革的历史机遇,奋发有为,敢于担当,充分发挥省内工业基础和教育科研优势,大力发展航空产业,为湖北中部崛起插上了强健的翅膀。
(一)产业基础扎实,发展航空产业极具潜力
一是航空工业具备一定的基础。湖北是制造业大省,在电子信息和软件产业方面也具有很强的实力,具备发展航空产业的先天条件。同时,湖北省现有从事航空工业研发、制造和修理的企事业单位近30家。其中:特种飞行器、通用飞机、无人机等主机研制企业发展势头很好,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生产的A2C超轻型水上飞机累计交付近百架,武汉易瓦特航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仅2014年就销售亿元各类民用无人机共60余架;配套企业已形成规模,武汉航空仪表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企业的航空配套产品年销售收入普遍过亿;维修企业实力强劲,凌云科技集团等企业的飞机年维修收入都在5亿左右,能完成飞机的全产业链维修任务。
二是通航运营业基础良好。湖北具备发展通用航空运营业的良好条件,湖北通用航空的飞行量占整个中南六省(区)总量的一半以上。湖北拥有运营航空公司集中的通用航空机场沙市机场,拥有全国第一批民营资本投资建设的通用机场随州厉山机场,拥有全国最早兴建的水上机场漳河机场,与周边省份相比,通航运营服务业的发展明显走在前列。
三是通航服务业具备潜力。湖北蔚蓝国际航空学校和海南航空学校的飞行员培训业务全国领先,此外,湖北省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满足航空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新形势新机遇要求湖北必须发展航空产业
一是航空产业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仅从通用航空来看,2012年美国通用航空飞机保有量达22.4万架,通用机场约1.9万个,产业链总规模约1500亿美元,占GDP总量的1%,提供超过126.5万个就业岗位;而至2013年底,我国通用航空飞机总数仅为1600余架,仅有不到300个通用机场和临时起降点。我国发展通用航空的经济、科技、人文、资源等条件均已具备,目前产业发展滞后的差距,实际上也是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二是国内市场需求走旺,航空产业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时,国民对通用航空的潜在需求将逐渐转化成为有效需求,2014年,中国人均GDP已达7575美元,湖北省人均GDP超过7600美元。民航部门预测,到2020年我国需要各类通用航空飞机和直升机2万架,至少带来2万亿元的市场容量,航空产业将迎来黄金发展期。
三是政策导向明确,航空产业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等一系列有利于航空产业发展的宏观政策,并且将湖北纳入低空开放的试点范围,将湖北荆门列入《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通用航空产业布局。湖北省人民政府已将航空工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湖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三五”期间,也将继续大力推进航空工业的发展。
四是湖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要求大力发展航空产业。随着湖北加快推进工业强省建设,工业总量成功迈上万亿台阶,长期积累的结构不优、产能过剩矛盾凸显,尤其缺乏一批引领新的市场消费需求的产业、企业和产品,工业经济亟待转型升级。
(一)谋划统筹顶层设计,引领科学发展
航空产业涉及面广,其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统筹和良好的政策环境。湖北省高度重视航空产业的顶层设计工作,省政府有关领导和行业主管部门多次召开座谈会、研讨会专题研究相关问题,组织精干专业队伍积极开展研究工作。目前,《湖北省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航空产业发展的意见》、《湖北省民航及通用机场发展专项规划》等政策文件正在积极酝酿之中。
(二)重点突破优势领域,强化特色发展
特种飞行器和无人机是湖北省航空产业的特色领域和优势领域。湖北省一方面立足技术推动,重点推进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浮空飞行器项目和襄阳宏伟航空器有限责任公司滑翔伞项目的产业化进程,促进科研技术向现实产能转化;另一方面立足需求牵引,依托湖北易瓦特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智能鸟无人机有限公司、襄阳宏伟航空器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发展各具特色的固定翼、旋翼、柔翼等各类无人机及无人机地面站、无人机通讯指挥车的研发制造,结合湖北空间信息产业发展优势,大力促进无人机在航空测绘、灾害应急侦察、电力和道路巡线等方面的应用,打造集无人机研发制造、无人机航拍、无人机影像后处理软件开发、无人机操控人员资格培训于一体的无人机应用产业链。
(三)培育行业骨干企业,龙头带动发展
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对行业发展起着支撑带动作用。湖北省积极培育壮大航空产业骨干企业。一方面,重点支持通用飞机的主机企业和重要分系统骨干企业做强做大。另一方面,密切关注企业发展难题,积极跟踪解决。在2014年的全省航空产业发展座谈会上,集中征集了全省13家骨干企业提出的28个问题,分别征求相关地区和部门的意见并积极协调予以解决。
(四)鼓励企业技术进步,推动创新发展
湖北省历来重视科技创新对产业的推动作用,鼓励企业进行科技攻关,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2014年,仅民用航空领域就完成科研项目近百项。例如,中航工业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申请36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在水陆两用飞机、地效飞机和飞艇领域获得4项发明专利。
(五)抓紧园区项目建设,促进聚集发展
近年来,湖北航空产业园区项目建设推进迅速,武汉、襄阳、荆门等地相继设立了航空产业园。其中,襄阳航空航天工业园是工信部授予的军民结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20多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38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完成项目建设7个,新开工项目建设8个,投资规模达到23亿元。园区初步形成以航宇公司、航天三沃、5713、超卓航空、西航精工、北航旋转机电等为代表的航空航天特色产业集群。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竞进提质、升级增效不动摇,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航空产业和实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有利时机,借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并重,航空工业和运营服务相互协调,引进生产和自主研制并举,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积极培育市场,完善基础设施,做大通用航空,做强运输航空,实施创新驱动,坚持错位发展,加强人才建设,健全产业体系,努力把湖北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航空产业基地。到2020年,实现航空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其中,航空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航空运营业、航空服务业及航空关联产业总产值达到800亿元,形成集航空工业、航空运营业、航空服务业、航空基础设施于一体的航空产业园和航空综合体产业发展模式。
航空工业方面:充分利用全省现有航空工业基础,积极壮大和发展航空科技研发与生产制造。重点发展特种飞行器、通用飞机、无人机等整机及航空仪表、航空内饰、救生装备、复合材料等航空配套产品的研发制造;巩固飞机整机维修、航电维修、部附件维修、发动机维修、起落架维修等维修能力,壮大航空维修业;拓展包括低空通信、导航、监视等在内的低空飞行保障设备的研发制造。
航空运营方面:巩固运输航空发展成果,积极发展通用航空。一是巩固湖北现有的通用航空工农林业飞行作业领先的优势,支持现有通用航空公司发展壮大;同时,支持社会资本兴办通用航空运营企业,拓展公务航空、通勤航空、航空旅游、航空运动、应急救援与公共服务飞行等新兴通用航空运营业务。二是支持航空主题项目建设,重点建设爱飞客航空综合体、襄阳热气球飞行文化基地、十堰武当山太极湖航空旅游基地、恩施航空旅游基地等航空主题项目,形成齐头并进、各具特色、差异化发展的良好格局。
航空服务方面:重视航空服务业的先行作用,为航空运营提供支持,为临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一是发挥蔚蓝航校、海航航校现有优势,将湖北省的飞行培训业务做大做强,同时,鼓励航校与高等院校共建通航学院,为通航产业发展培养前勤、地勤、空勤人员;二是依托各类航空综合体和航空主题项目,拓展飞机租赁、飞机托管、维护保养、航材保障、空管导航等新兴通用航空服务业务,集聚发展通用航空全产业链;三是构建以武汉、宜昌、襄阳三点为支撑、涵盖全省的飞行服务站,打造全省航空服务网络化保障体系与平台;四是构建航空金融服务体系,鼓励发展包括航空产业基金在内的多种形式的航空金融业务,扩宽航空产业的投融资渠道。
机场网络方面:构建枢纽机场、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布局科学、结构合理、融合促进、协调发展的湖北民用机场新格局。
基础配套方面:加强通用航空基础配套建设,完善现有的荆州沙市机场、荆门漳河机场、随州厉山机场、国网仙桃机场保障条件,支持省内企业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通用航空基础配套设施和系统的研发、制造和建设,完善地面通信导航基站、飞行服务站、航空油料供应体系、低空管理配套设施等地面基础设施,构建完善的产业发展硬件保障环境。
(作者单位:湖北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