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祁娟
深拥“互联网+”冷链物流创新再出发
文/本刊记者 祁娟
2015年是我国“十二五”收官之年,乍暖还寒的冷链物流业经过历练和探索,企业基本找准适合自身定位和发展模式。“十三五”开局,冷链物流业正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在刚刚召开的第十届中国冷链物流年会上,业者展开了一场对冷链物流的趋势预测和分析展望─
历经几年的市场培育和理念传播,我国冷链产业市场正逐步由初级基础物流服务向物流增值服务迈进。当前,机遇和挑战的博弈,将冷链行业推到了“求变谋发展”的风口浪尖。为此,第十届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年会以“互联网驱动冷链产业第二次创业创新”为主题,12月12日在北京隆重召开。
本届年会由中国冷链物流联盟、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冷链物流分会、中关村绿色冷链物流产业联盟联合主办,来自政府机构、行业协会、生鲜电商企业、冷链物流企业、科研院校等相关领域1000多位代表出席年会。
2015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用中国冷链物流联盟理事会主席范端炜的话说就是“乍暖还寒、喜忧参半”。在大部分行业增长低迷时期,冷链物流行业仍然在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完善,行业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范端炜将此概括为:从单点运作向网络化布局发展,从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发展,从国内向国际化发展,从线下向线上线下结合发展。作为战略型、基础型、成长型产业,冷链物流发展空间大,提升空间更大。
那么,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的前景预期如何?对此,范端炜感触颇深:“一带一路”给冷链物流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自贸区“跨境通”等通关便利化带动国际物流效率提升,线上线下结合促进电商与商贸物流更加一体化、信息化,“中国制造2025”带动生产制造业向大规模定制转型,“供给侧改革”重在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淘汰落后产能。冷链物流作为战略性、基础性、成长性产业,发展空间大、提升空间更大。
范端炜强调,“十三五”规划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十三五”发展五大核心理念。对于我国冷链物流行业来说,必须围绕这些原则做好文章。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倒逼所有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但同时也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机遇。冷链行业要认清形势、调整观念,适应变化。中国冷链物流联盟倡导全行业认清“互联网+”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学习、应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学习运用大数据分析,对企业定位转型、制定供应链网络布局和资源规划、优化方案提供帮助,提升对需求和供给预测的准确性,实现供应链成本的可预测、可计算、可分析、可控制。大数据分析的应用,对企业创新经营模式,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建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大有帮助。
上图:此次大会上,由中国冷链物流联盟、中关村绿色冷链物流产业联盟指导的“冷链蜘蛛平台”正式启动运行,打造冷链物流智能生态圈
下图:“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基本都是冷链物流业亟待突破的发展方向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基本都是冷链物流业亟待突破的发展方向,将对冷链物流业产生深远影响。
“对冷链物流行业的最大猜想,就是冷链物流企业会演变为科技公司、生活服务类大数据运营公司,会成为最挣钱的行业之一,也是实现新经济人群消费体验的关键,成为受人爱戴和重视的行业。”开幕式上,中国冷链物流联盟秘书长、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冷链物流分会秘书长刘京用这样一段话当作开场白,也表明了他对我国冷链物流业的未来抱以厚望。
刘京强调,“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基本都是冷链物流业亟待突破的发展方向,将对冷链物流产业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他预测2016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将呈现五大发展趋势:
趋势一:冷链物流市场依然保持快速增长
三大因素促进冷链物流市场稳步快速增长,预计未来3-5年年均增速21%。一是国际化,国内自贸区试点扩大,进口生鲜品类和数量大幅提升;APEC后亚太自贸区取得更大突破,进而带来新机遇,目前中韩和中澳自贸区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二是标准化,国内人均消费力提升,对生鲜食品品质要求提高,对冷链标准认知加强;国内法规和监管措施进一步完善,加之配套基础设施的升级加快冷链行业健康发展。三是农村市场,农村市场需求激活,以及农产品进城、出国,将进一步刺激冷链的发展。
趋势二:生鲜电商推动冷链物流模式升级
·电商国际化加快国内冷链服务的国际化对接,接进国际生鲜品牌进入国内市场,对综合服务能力要求提高,具有分销职能的冷链供应链类型的企业快速崛起。
·走出去,国内冷链企业开始跟随国家战略逐渐走出国门,跨境收购成为一种新动向。
·电商下乡推动冷链下乡新思维,城乡结合部的冷库建设迎来大的发展机遇,农产品进城、出国需求加快F2C模式的发展。
趋势三:跨界竞争呈现更加多元化的特征
·新的竞争者不断涌现。
·冷链物流的服务形态也更加多元化。传统围绕运输展开的服务,如冷链干线运输、冷库、冷链宅配等冷链包装产业、冷链认证服务(产品溯源、供应商等级评定)、生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IT技术商(全程质量监控、如温度、湿度等)全产业链构建正在形成。
趋势四:资本对冷链物流影响出现新趋势
·传统做规模和提升服务的投资模式依然会继续。
·围绕产业生态布局的资本也将出现(类似国家冷链行业发展基金、致力于投资冷链基础设施相关的内容,如包装技术、质量监控系统、以及行业标准构建等)。
·资本助力国内冷链企业进行跨境收购。
趋势五:技术革新助力冷链物流标准落地
·技术发展助力冷链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包括制冷技术、食品速冻技术、冷库自动化、包装技术等。
·互联网应用对冷链物流标准落地产生了倒逼效应。生鲜电商的竞争使得冷链服务标准越来越透明化、标准化,移动二维码等的应用促使标准动态监控成为可能。
中国冷链物流业发展趋势十分明确,为此,相关企业对未来布局有哪些思考?刘京提出四个关键点:
关键点一:战略重点,市场选择
国际化对接,跨境电商与APEC定下的亚太自贸区战略,至少中韩、中澳自贸区是可以做出大文章。城市市场,城市共同配送下的前置布局。农村市场,电商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相关的战略布局。
关键点二:成功要素,货源保障
带有市场培育的属性,如何加快生鲜标准建设以及监管标准落地,冷链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如何搭建产品品牌建设、生鲜产品溯源体系、生鲜产品深加工等。
关键点三:落地抓手,工具配套
资本和技术仅仅是实现目标的工具而已。资本助力,资本该如何更好地帮助冷链行业发展,如何布局、如何选择投资领域,进而更好地赚钱。技术创新,包括制冷技术、食品速冻技术、冷库自动化、包装技术;全程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都要有所建树,借助技术手段加快监管标准落地,比如扫码溯源应用等。
关键点四:模式选择,业务布局
当前企业追求的代表模式,如SFCold的供应链模式、自动化冷库建设、厂家生鲜O2O应用。还要对品牌生鲜产品交易中心、冷链装备制造企业、陆运冷藏标准箱、F端生鲜产品认证(溯源)、冷链企业服务质量评级机构、冷链发展(长短线投资)都有所考虑。
此次大会上,由中国冷链物流联盟、中关村绿色冷链物流产业联盟指导的“冷链蜘蛛平台”正式启动运行。据悉,伴随我国冷链物流的需求不断增长,行业内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十分突出,信息利用效率低越来越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近年来,中国冷链物流联盟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掌握的大量行业资源,开始逐步实施“冷链蜘蛛计划”,即针对单体冷库、单线运输、单一模式、资源分散、网点不健全、产能不均衡等行业现状,呼吁“区域联盟、专线联合”联储联运战略,把单体冷库、单线运输“连点成线、结链成网”,打通信息孤岛,实现信息透明、供需对称、冷链零担、返程货源和空库资源共享。
左图:中国冷链物流联盟秘书长、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冷链物流分会秘书长刘京
右图:中国冷链物流联盟理事会主席范端炜认为,在“一带一路”的利好带动下,冷链物流作为战略性、基础性、成长性产业,发展空间大、提升空间更大
目前,冷蜘蛛供应链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为中国冷链物流联盟“冷链蜘蛛计划”的实施建设单位,同步研发“掌上蜘蛛”手机APP功能的供应链管理公司。“冷链蜘蛛平台”为网络实名,是中国首家第四方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依托中冷联盟统计的“全国冷链物流资源分布图”数据,打造“冷库携程、迪迪配货”模式信息平台,具备“冷链114查号台、冷链驿站、冷链溯源”等服务产品。
下一步,“冷链蜘蛛平台”拟在全国建设1000个冷链驿站网点,统一合作模式、合作机制、合作标准、业务结算、信用评价于一体。其主要功能有:发布车源匹配货源;发布货源匹配车源;冷链114查号台搜索引擎;冷链温度透明追溯;信息验证与信用评价;在线货运保险;在线费用支付;车辆与货物的定位、冷库存量与温度监控等。
启动仪式上,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军用食品动员中心、韩国食品冷链协会、安徽省冷冻行业商会、内蒙古自治区制冷学会等机构和企业代表,共同与“冷链蜘蛛平台”进行了MOU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共享与共建冷链物流智能生态圈。
本届年会上,还发布了2015年度中国冷链物流50强企业、单项奖企业及2015中国冷链物流年度人物榜单。
据介绍,中国冷链物流50强测评活动是统计、检测、摸底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进程的年度性工作,是树立行业形象、企业品牌、冷链价值、诚信建设的工作措施,也是中国冷链物流联盟打造的12个品牌工作之一。作为中国冷链物流行业连续举办的一年一届的科学测评,该活动在推动行业与企业发展壮大、激发企业成长、推广企业品牌与文化理念方面都取得了不俗效果,是反映行业运行环境、企业生存状态、增长率、利润率、时效性和服务质量与水平的年度测评。
2015年总体看,在大部分行业增长低迷时期,冷链物流行业正在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从单点运作向网络化布局发展,从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发展,从国内向国际化发展,从线下向线上线下结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