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政策创新与监管改革

2015-11-28 11:12:45撰文吴征
新能源汽车新闻 2015年15期
关键词:出租汽车汽车产业业态

撰文/N.E.S 吴征

专题三:政策创新与监管改革

自国家提倡“互联网+”战略以来,出现了许多新业态、新模式,同时这个“新”的事物对于传统的政策,带来不小的挑战。在汽车产业亦是如此,诸如“互联网时代的汽车产业管理制度的改革,车联网、大数据与监管,无人驾驶的法律问题,技术标准创新,专车发展与监管部门的协同”等。“互联网+汽车+交通”的时代已经到来,政府的监管力度该如何拿捏?

撰文/N.E.S 吴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范围经济是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表示,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政策改革的方向应该从过去适应工业化高速发展阶段的以贸易投资政策为中心转向以创新政策为中心,着眼点要放在支持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的创新上。

赵昌文提出,新阶段汽车产业政策改革的分歧是路径而非目标,即如何实现汽车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在路径上,赵昌文认为,首先,应逐步放宽准入环节,让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社会资本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去参与;其次,用增量改革来实现汽车产业的目标。

眼下,汽车的经济环境不断变化,规模经济已经不足以作为当今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来源,“在新的互联网背景下,未来范围经济会构成汽车经济或汽车创新综合体的核心竞争力来源。”赵昌文说。

交通运输部交通干部管理学院教授张柱庭:专车应作为网络预约租车空白的填补者

专车作为“互联网+交通”的典型产物,已经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对此,交通运输部交通干部管理学院教授张柱庭提出应把“专车”的名称改成“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他认为“专车”是“媚俗”的叫法,从社会学和制度角度出发应该修改名称。

张柱庭指出,目前的出租汽车存在三个问题,一是预约式出租汽车在二三线城市发展较为缓慢;二是技术装备落后,信息化水平低,存在“打车难”的同时出租汽车空驶率高;三是对驾驶员考核办法落后。对此,张柱庭认为,出租汽车的改革不能通过“污蔑”和“妖魔化”传统产业来达到目的,并呼吁新型企业不要把自己当成搅局者、颠覆者,而应当把自己作为一个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空白的填补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高世楫:监管过多会扼杀创新

“互联网+汽车+交通”的融合,涉及到不同领域的多个环节,如果每个环节政府都加强监管,最后可能因为政府监管过多而扼杀创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高世楫认为,政府应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姿态鼓励新业态的出现。

在市场准入监管方面,政府通过制定《新建纯电动乘用车汽车企业准入标准》,使得大多数互联网企业有了造车的机会。高世楫对此表示赞同,政府应最大限度地扩大市场准入,鼓励竞争,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此外,他还讲到“政府应以务实的态度、先进的手段改进政府监管,为新业态发展提供良好的土壤。”加强事中和事后的监管,建立标准,敢于废除不利于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

腾讯研究院法规与政策中心副主任赵治:商业模式未确定时就“让子弹再飞一会”

应和论坛主题,来自互联网公司的腾讯研究院法规与政策中心副主任赵治,谈了他对“互联网+交通”制度创新的几点认识。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新的商业模式和商业物种不断出现,必然会产生新的利益格局,同时对旧的利益格局造成一定冲击。赵治认为,制度创新的管理思路要更多地注重内生性规则,对我们提高整个行业服务的品质,降低规制成本是非常有帮助的,当市场能够完全管好自己的时候,很多没有必要的监管措施就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

此外,他还提出,在很多商业模式还没看清的时候,“让子弹再飞一会”,让鼓励创新有一定的容错空间。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荣辉:未来汽车要取代人脑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的一条法则,汽车如果想生存得更好,就必须能够提前预测到未来会有什么样的交通环境,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荣辉认为,眼下的汽车设计就应该以未来的交通环境为依托。

荣辉设想,未来,如果认知、判断和执行的过程都从人转到车上,那么就不再需要限速标识;如果十字路口可以给车发送电子信号,那么电子信号灯或许也不再需要了;如果潮汐道路由云端统一控制,或许道路隔离线也可被取消等。

荣辉表示,汽车的诞生初期取代了人的腿脚,延伸了人的位移轨迹;而未来,智能汽车将取代人脑,自己完成认知、决策和执行。

滴滴快的副总裁、政策研究院院长张贝:政策监管要宽容对待新生的事物

融合了大数据、信息共享、共享经济的“滴滴”是如何在“互联网+”的政策创新下生存的?滴滴快的副总裁、政策研究院院长张贝表示,政策监管要宽容对待新生的事物,共享经济是伴随互联网发展的新兴事物,旧的法律监管体系不能适应新生业态的发展。回归监管的本质,是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在安全和服务两个方面要更加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和内生动力,以互联网思维转变政府职能,能够进行事中、事后监管,尽量不要前置审批,不要把一个新业态装到旧业态的框架中。

张贝认为,监管制度设计应为地方管理创新预留空间,不能一刀切,放手由平台公司进行车辆和人员的审核,通过信息共享,让政府来管理平台,平台来管理车辆和驾驶员,这种模式既实现了责权的匹配,也实现了双赢。

北京亚信数据有限公司副总裁沙云飞:交通大数据面临管理和安全问题

如今,我们正处于信息互联、大数据互联的时代,未来交通会有哪些变化?又会遇到哪些机遇和挑战?对此,北京亚信数据有限公司副总裁沙云飞提出,交通行业内部的数据不足以解决交通问题,必须把目光放开来,面向行业外,例如一些通信数据、互联网数据,或者APP上的数据,这些数据范围更大,在交通行业当中的应用也会更广,如果可以掌握每个人的出行信息,那么,交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而对于交通大数据面临的挑战,沙云飞分析道,当前的数据没有科学的管理,过于分散,数据的价值在行业内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同时交通大数据的安全问题也是一大挑战。对此,他希望推动产生更多大数据的专业机构,形成丰富的大数据生态系统,另外他也表示“如何合理地从技术和管理两个角度来促进交通大数据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是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

猜你喜欢
出租汽车汽车产业业态
为新业态撑起“社保伞”势在必行
公民与法治(2023年1期)2023-03-31 06:02:54
装配式支吊架在汽车产业集聚区的应用
用表格形式解读JJG—2016《出租汽车计价器》检定规程
西部论丛(2018年2期)2018-05-17 20:19:22
“智”造升级 引领模具新业态
模具工程(2016年7期)2016-06-15 20:28:52
出租汽车管理办法废止
播客Podcast业态分析
新业态 新模式
付于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十三问
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盛宴
交通部拟统管打车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