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弓
年头岁尾,农民工讨薪的报道又多了起来。这些年,各级政府三令五申禁止拖欠农民工工资,可拖欠依然是常见病。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源头在哪里?怎样才能从制度上制止拖欠农民工工资事情发生?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挠头问题。
2014年底,在国家规定的宪法日,很多政府部门,甚至连小学生都举行了依法治国的宣誓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5章明确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早在10年前,海南省人劳厅、建设厅及建设银行海南省分行,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建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的通知》。通知要求,凡在海南省申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建设单位及施工企业,必须交纳合同总价款的2.5%作为工资保证金。到2011年,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已经有了10亿元。
但是,有了保证金,并不能保证所有的农民工都能按时足额拿到工资,农民工讨薪事件还是屡屡发生。到了年底,农民工要么是悲情讨薪,不顾尊严地下跪,先流汗再流泪;要么是闹事讨薪,围堵欠薪公司大门,把事情闹大;要么是拼命讨薪,爬到吊塔,站在楼顶,以死要挟。通过合法手段讨薪,有时候成本实在太高。
有业内人士透露,工资保证金为什么有时不能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刨根问底,还是很多地方患了GDP饥渴症。为了上项目,有些地方什么优惠政策都敢给,什么制度底线都敢破,什么条件都敢答应。这不仅让一些空手套白狼的奸商有了可乘之机,也使得那些遵章守纪的投资商心理失衡。于是,保证金没钱的缓交,有钱的也缓交,有些企业甚至不交。主管部门对这些开发商硬不起来,最后使农民工屡受伤害,好政策无法落地。
有经济专家认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已经进行了5年,投资环境已经大大改善。给开发商立规矩,给投资商设门槛,对不良开发商建立黑名单,海南现在已经有底气对某些不守规矩的开发商说“不”了。海南应该用优质的资源吸引优秀的企业前来投资,这才能让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落到实处。要不,开发商耍赖,政府背黑锅,海南形象受损,得不偿失。
业内人士指出,现在好办法有,好制度也有,但执行起来总是被打折扣。从媒体披露的讨薪细节来看,海南拖欠农民工工资,很多项目从一开始就有了苗头。政府项目,政府投资不到位,建设单位垫资,主管部门怎么好意思开口要建筑商付工资保证金呢?没钱也要上项目,小钱也要办大事。这种用举债方式上的建设项目不绝迹,农民工年终讨薪的顽疾就难以治愈。
农民工为拿到自己应得的薪酬,却要闹到打官司、跳楼的地步,对一个地方而言,实在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一些包工头为什么这么嚣张?谁来给农民工讨薪撑腰?媒体报道农民工讨薪的新闻何日是个头?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为什么难落实?难道农民工的工资需要纪检监察部门介入吗?
杜绝农民工年终讨薪,必须从源头上抓起。主管部门必须监督企业,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没钱项目就别动工。该要的钱,一定到位;不该开的口,一律免谈。否则,寅吃卯粮,大鱼吃小鱼,最后受损的只能是利益链末端的农民工了。人们发现,2014年给农民工讨薪,政府制定了更为严格的相关制度和措施:比如要加大处罚力度,落实“黑名单”制度,并录入银行征信系统,责令欠薪企业停业整顿,降低或取消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直至吊销营业执照,清出海南省建设施工市场,等等。好的措施关键在于落实。只要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首先是约谈,不执行就按规定惩处,这样才能真正维护农民工利益。
年终替农民工讨薪,各级政府都在努力。无论采取什么手段讨薪,都是亡羊补牢,而不是未雨绸缪。如何让农民工不再讨薪?最好的办法是不允许拖欠农民工工资。只要是欠薪,不再分什么恶意善意;只要是讨薪,合法的路敞开,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让农民工“短平快”地拿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报酬,坚决避免农民工走上非法讨薪的道路。劳动仲裁部门、司法系统都要配合,主管部门不作为要问责。否则,我们就对不起为海南改革开放建设出力流汗的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