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作探究中提升思维品质

2015-11-28 08:37朱怡虹
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交流探究思维

朱怡虹

合作探究可以是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彼此倾听,互相探讨学习的过程。在合作探究中,思维得到了碰撞,方法得到了优化,情感得到了共鸣。合作的目的主要是:共同解疑、共享成果、促进思维。合作的过程是个体对独立学习的再认识、再提高,是对独立学习成果的反思、融化与应用。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表现为学生课堂教学学习活动的有效性,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组织好学生的合作探究,展现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智慧,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合理适宜的教学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开放学生思维,促进数学教学活动高效快速发展。

一、合作探究的学习动力源于问题

数学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与其他教学模式不同,它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积极探讨问题所在。只有问题才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和激情,因此要围绕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把问题变成一种学习动力;同时在研究问题的时候也要学会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并完成问题解决过程。老师提出的问题只有一个,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也是不相同的,这种认知的冲突强调了问题的本质,让每个学生都会认真去想:谁是正确的?我为什么错了?我和他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片段1]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这个星期天,小红要和同学们一起去参观世博会,她可高兴了!为了这次世博之行,小红准备了2件上衣:一件绿色的和一件黄色的,还准备了3条裙子:粉色的、蓝色的和红色的。小红可以怎样搭配自己的衣服呢?

(2)师:看来搭配的方法不止一种,怎样才能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法呢?这节课,我们就要来研究搭配的规律。(板书:搭配的规律)

2.合作探究,筛选比较

(1)“自助学习吧”(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思考方式进行合作学习)

a.提供衣服和裙子的学具、记录表,同桌两人合作,一人用学具搭配,另一人把搭配的方法填在记录纸上。

b.提供答题纸,同桌商量怎样把所有搭配方案清楚又简洁地表示出来。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中出现的不同的搭配方法。

(3)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搭配方法?

(5)师:怎样才能有序地连线?(考虑好先选上衣还是先选裙子)

(6)师:可以先选择上衣与不同的裙子搭配,也可以先选择裙子与不同的上衣搭配。

(7)师:你喜欢哪一种解题思路?为什么?(有序地搭配,可以不重复、不遗漏)(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反思:通过创设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看来搭配的方法不止一种,怎样才能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法呢?”这一个问题犹如一块石头投进了安静的湖面,那一层层的涟漪就是学生对问题的不同看法。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目标越具体,学习兴趣就越浓厚,学习动机也就越强烈。当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新问题之间产生矛盾冲突时,就会导致原有认知平衡的失调,从而激起学生产生新的认知建构的欲望,并由此达到新的平衡。合作探究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实施目标导学策略,使学生的学习目标非常具体,探索愿望非常强烈,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究的过程关注建构新知

认知心理学认为,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者的意义结构,提高学习和思维的水平。因为在合作学习中,互相交流、提问、讨论、意见分析等认知活动有助于学习者建构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合作学习与交流过程使学习者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加明确和外显,进而能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监控。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交流能达成对问题的一致,提高自我效能感。所以,合作探究学习能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一堂好课,学生的能力能得到培养,学习兴趣能得到激发。

[片段2]

1.师:海宝为了欢迎小红和同学们来到世博园,准备了一些点心和水果。点心有蛋黄派、小饼干和巧克力,水果有苹果、香蕉和橘子。选一种点心,再选一种水果,可以怎样搭配呢?你有既简单又清楚,还很有序的表示搭配的方法吗?独立试一试,完成后在小组里交流。

2.学生小组活动。

3.展示学生作业,全班交流评析。

师:同学们想到的方法真多,简写文字,或用字母和图形表示,再连线,还有的用到了一一列举的策略,非常简单,思考时都注意了有序思考,所以都很清楚,不重复也不遗漏!

反思:荷兰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知识既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因而,教师的教学必须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来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进行再创造的方法。四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观察能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尤其是上学期学生们已经探索过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之间的规律,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搭配的规律》这节课是从常见的生活现象中找隐含的规律。发现这个规律并不难,关键是让学生知道这些现实生活的现象要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抽象概括。所以在教学中,我以学为中心设计情境,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在游戏活动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发现规律。对于小红搭配衣服和裙子的问题,学生要得出最后的结果并不困难。但是如何得出结论?如何在思考过程中渗透有序思考的重要性?这是教学活动的关键。思考之下,我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尊重学生的想法,设计了“自助学习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特点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同桌合作探究。学法a提供衣服和裙子的学具和记录表,同桌两人合作,一人用学具搭配,另一人把搭配的方法填在记录纸上。学法b提供答题纸,同桌两人商量着怎样把所有搭配方案清楚又简练地表示出来。在学生合作活动中,巡视关注学生中出现的不同的搭配方法。在交流时按“无序”和“有序”两个层次反馈操作过程,有意识地先选择无序搭配得出结论的学生来回答,再选择有序搭配的学生来汇报,突出“有序搭配”,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有序搭配的优势,水到渠成地接受“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合作探究的目的在于能力培养

能够达到学习目的固然重要,但是学习过程也是非常关键的。学习不仅为了得到正确的结论和结果,还需要学生掌握方法,也就是从看到问题就要知道应该利用哪种方法进行解答,如果不正确,还有哪些方法。如果可以解答,那么哪种方法最简单。这个过程是需要进行自我思考和判断的,考查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该如何应对。只有反复思考才可以很好地掌握知识要点,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在合作探究中,学生不断地在对比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将新知与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同化,将新知转化为旧知。同时,在新知与自己的认知有冲突时,又不断地对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调整,顺应新知。在合作探究中,这种变化是潜移默化的,和一般的教学模式相比,合作探究更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的全过程。

[片段3]

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我设计了两组题,A组:64×8+36×8,25×17+25×3;B组:(64+36)×8,25×(17+3)。男女生分组对抗,要求在一分钟内,看谁算得又对又快。通过比赛,发现完成B组题的同学又对又快。如我预设,做A组题的同学不服气了:“B组题计算很简便。64+36正好是100,100×8,多简单啊!”“就是!17+3=20,25×20也很简便。”“我们组64×8,36×8计算都很烦的!”我肯定他们说得有道理。本来,这个环节只是为了发现不同的算式有难有易。但此时,有个细心的学生发现两组题的答案分别相等!于是,我顺势点拨:“这两组算式不同,难易程度不同,结果却相等,这是巧合,还是蕴藏着什么规律呢?”临时设计了“活动一:初步观察两组题目有什么特点”。学生们通过观察和讨论,发现结果相等的题所用数据和运算符号是相同的,但其中还是有那么一点不同。我便追问:“这同与不同之中,到底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学生们正处于认知与思维既有联系又有困惑的冲突之时,由于缺乏深入研究,欲言又止。我适时出示:“活动二:(1)竖着读一读,左边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右边的算式呢?(2)横着读一读,左右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3)把你观察到的跟同桌说一说。”此时,学生便积极主动地再次深入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结论,水到渠成。及时捕捉课堂中生成的学习信息,在学生们“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最佳时机开展活动,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反思:主体意识是指实践活动的承担者对自己在实践活动中所处的地位、作用以及任务的认识,它包括主体地位、主体作用和主体任务三个方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数学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才能真正学好数学。因此,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学习的主体。从案例中可知,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使学生数学学习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合作探究式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首先,教师应该根据教材充分地备课,备学生。要尽量设计出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有主动参与的动力。教师还需要拥有非常好的观察力,懂得随机应变,知道如何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所以,合作探究应与提升思维融通,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适合学生的活动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想法,引导学生与伙伴的合作交流活动,引领、丰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达成数学学习应是让学生拥有带得走的数学能力之目标。

猜你喜欢
交流探究思维
如此交流,太暖!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