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芳芳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思维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中起到良好的作用,因而在近些年的教学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
一、选择合作的恰当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跟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教师的教授、归纳和概括等有效地统一起来进行的,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知识、教学目标、教学风格等来组织合作学习,以下几个方面为较常见的组织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1.学习新知识,探究新问题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少的数学知识是要求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的,这就要求凭借集体的力量来实现,从而集思广益,挖掘集体的潜能。比如,教师在讲解“角的度量”的时候,让学生掌握“量角器”的应用方法,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让学生探究发现怎样应用量角器,以使学生自主地探索和研究。
2.在重点难点处
在教学的难点、重点处开展合作学习能够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能够很好地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比如,教师在讲解“分数的意义”的时候,这节内容中理解“1”的意义是难点和重点。在教学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将一些学习材料拿出来分分,用分数表示,然后要求学生汇报是如何获得这些分数的,从而使学生突破“一个整体”,体会到将一些物体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将整体平均划分为不相同的分数,使用分数来表示其中的一份或者是几份,从而让学生有效地理解“1”的意义。
3.总结复习时开展
在复习和总结单元知识的时候,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以实现学生间的互助和互检,从而达到查缺补漏的目的,还能够总结和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结构网络。
4.解决开放性问题时开展
在解决一些开放性问题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比如,教师在讲解完“乘除法简便算法”之后,要求学生探讨18×24=?,有的小组学生是这样算的:18×24=(3×6)×24,18×24=18×2×12,18×24=18×3×8等,有的小组学生是这种算的:18×24=18×(20+4),18×24=18×(30-6)等,这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小组评价时开展
经过小组评价,实现了优势互补,有效地激励了学困生,对教师的评价实现了教学相长,与此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
二、组建更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目前的合作学习小组大多是根据座位组合的,前后左右的学生是一个小组,不能体现学生的差异和特点,分工合作也不清晰,进而不能够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所以说,组建更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尤为重要。
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
“异质”分组是指根据学生性格、能力、性别的不同来组建合作小组。这样能够实现学生间的互补和取长补短。“同质”指的既是各组间的层次差不多,也指各组都是同样的异质性。具体来讲,教师首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组织能力、学习习惯等进行了解,将学生的长短处进行统计记录,进而进行成员组合,既做到学生之间的相互补充,又确保各个小组间性别、人数和层次性的大致平衡,各小组的组长可采用轮换制。
2.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的原则
结合学习活动的要求,在小组中设置组长、记录干事、联络干事。组长主要负责组织小组的学习活动和协调小组的学习过程,是小组的领导者;记录干事是对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总结小组的学习成果;联络干事可以联系其他的学习小组,实现组间的激励。而且,各职位之间可以轮流承担,这样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每一个角色的职责,从而增加小组成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3.座位安排多样化原则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实施多样化的座位安排,这样有利于师生和生生的交流与协作。
4.小组命名自主化原则
小组命名由小组成员协商拟定,从而体现小组成员的愿望和期待。
5.评价多元化原则
评价引导行为,合作学习的关键就是科学地评价合作学习,评价合作学习应当注重结果和过程以及个人和集体的统一,多元化、多层次的评价,能够推动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合作,实现理想的小组合作效果。
三、过程的组织调控
1.独立思考是基础
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学生的自主思考,教师在提问学生之后,应先空出足够独立思考的时间给学生,并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只有在经过思考之后,才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才能够进行深入探讨。
2.学习任务要明确
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务必提出明确的要求,从而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不然,学生会变得比较盲目,进而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提高。
3.保证足够的合作时间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务必保证足够的合作时间,以保证合作学习小组可以完成以下过程:学生的自学,形成自己的观点;小组成员发表自己观点;小组成员互相讨论且形成一致见解等。
4.不忽略学困生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应当激励学困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小组内让学困生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平时认真地听取他人的见解,然后动手操作,再次亲身探究这个过程。最后,教师需要重点指导学困生,从而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5.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教师需要认真地设计合作学习、有效地设置目标、选择任务、评价合作等,还要能及时地解决小组合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四、教师的观念与角色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需要转变角色,这是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是比较特殊的,有自身的特性,在教学方面,教师应当以课的启动和引导—创设合作情境—监控—评价这一顺序实施教学。
1.在课的启动和引导上
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好一些辅助性的材料,像计算器、工作纸等,并且为学生讲解小组合作的任务和目的以及注意问题等。
2.在创设合作情境上
教师需要创设对合作学习有利的教学情境和气氛,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事项等。
3.在监控上
教师需要有效地监督学生,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要保证学生是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但是当小组成员间不能进行良好的合作,某成员难以和小组其他成员有效讨论时,教师应予以干预,进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多加鼓励。同时教师应不断巡视,与各小组相互交流信息,促进小组学习活动更有效率地进行。(2)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在以数学思维训练为内容的学习活动中,数学思维能力的高低对活动的效率有重要影响。教师应适时适当地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各小组相互交流,反馈信息,得知其在思维上的优与劣,恰当进行提示和引导。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暂时中断学生活动,结合思维训练题,向学生讲授某些数学思维技巧和方法,如问题符号化的处理、分步思维的习惯、如何进行逻辑推理、问题转化、解决问题方案的叙述与表达等等。
4.在评价时,教师是指导者
教师应当认真地分析小组合作学习的结果、所获得的成绩、面临的问题、注意事项等。在最后的时候,务必将学生发现的结论提炼与概括出来,进而让学生切实体会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
总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为此,教师应当有效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和实质,重新定位和认知固有的角色,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扮演好多重角色,且积极地参与,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冯春花.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4(04).
[2]杨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04).
[3]韩彦丽.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1(07).
[4]黄爱华.基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2014(07).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