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之美 八月:一场秋雨一场寒

2015-11-27 07:08王俊聪
大众健康 2015年8期
关键词:暑气立秋节气

王俊聪

立秋:物于此而揪敛

每年8月7日或8日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的“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庄稼成熟的时期。立秋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一场秋雨一场寒”“立秋三场雨,麻布扇子高搁起”这两句民谚最能体现立秋节气的天气变化。

立秋不仅预示着秋天即将来临,也表示草木开始结果孕子,收获季节到了。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据记载,宋代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民谚

立秋的雨和雾,与未来旱涝、收成有密切的关系,如民谚“打霜立秋,干断河沟”(贵); “立秋雾,地枯枯”(湘);“立秋无雨人发愁,庄稼顶多一半收”(皖);“立秋无雨对天求,田中万物尽歉收”(苏、鄂、川);“立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川);“立秋有雨一秋吊,吊不起来就要涝”(苏)。有的民谚则体现了立秋节气的晴好与未来天气的关系,如“立秋有雨倒春寒”(桂);“秋日落雨秋飕飕”(浙);“立秋晴天秋天旱”(鄂);“立秋无雨水,白露雨来淋”(湘);“立秋不落,寒露不冷”(桂);“立秋下雨秋雨多,立秋无雨秋雨少”(鲁);“立秋大雨,百日见雪”(冀)。

习俗

立秋节

立秋节,也称七月节。在周代,立秋这一天,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并举行祭祀仪式。到了唐代,每逢立秋日,也祭祀五帝。在宋代,到了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叶,以应时序。清代的立秋节习俗是悬秤称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数相比,以验夏中之肥瘦。民国以来,在我国广大农村,有在立秋这天预卜天气凉热的习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的风俗。

“贴秋膘”

“贴秋膘”在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以增加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

“啃秋”

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里,在树荫下,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养生

不宜大补宜清补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所以暑季刚过,人们往往易倦怠、乏力、不思饮食等。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

但立秋时节不宜大补特补,因为立秋虽然标志着秋季的开始,但立秋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通常还是较高,空气的湿度也还很大,人们会有闷热潮湿的感觉。再加上人们在夏季因为苦夏或过食冷饮,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此时如果大量进食补品,特别是过于滋腻的养阴之品,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虚弱”的胃肠不能一下子承受,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因此,初秋进补宜清补而不宜过于滋腻。

此时不妨适当多喝点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红枣莲子粥、山药粥等粥类。脾胃虚弱者可以喝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薏米粥、扁豆粥,对身体大有裨益。

莫贪凉,注意冷暖变化

经过长期高温的袭击,人体的免疫力已经下降,再加上季节交替之时病菌滋生,老人、小孩等体质较差者难以适应而容易感冒发烧;中老年人贪凉吹风还可能引发腰腿疼痛。此时应注意不要受凉,尽量少用空调和电扇,注意冷暖变化,以防疾病侵袭。

处暑:暑气至此而止

每年的8月23日前后(8月22日~24日)为处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已不再暑气逼人。节令的这种变化,自然也在农事上有所反映。

气候特点

北方气温下降明显

 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在冷高压的控制下,开始形成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宣告这些地区雨季的结束,率先出现了秋高气爽的天气。

南方感受“秋老虎”

在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南方地区,副热带高压逐渐南撤,但又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于是,刚刚感受到一丝秋凉的南方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民谚

处暑是一个显示气候变化的节气,所以古人留下了大量的根据处暑的天气特点,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民谚,非常具有实用价值,例如东北的民谚“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处暑一声雷,秋里大雨来”;“处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干断江”;“处暑晴,干死河边铁马根”。还有一些民谚则具有指导农业生产和预示作物收成的意义,如闽南的民谚“处暑出大日,秋旱曝死鲫”;“处暑不觉热,水果免想结”;“处暑有下雨,中稻粒粒米”;再如西北的民谚“处暑不出头,是谷喂了牛”;浙江的民谚“处暑田豆白露荞,下种勿迟收成好”;以及河北的民谚“处暑

里的雨,谷仓里的米”等等。

习俗

迎秋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中便有出游迎秋之意。

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便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也发育成熟。因此,从这时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吃鸭子

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鸭子的做法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处暑这天,一些北京人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烤鸭等。

养生

处暑过后,日常生活要注意五点:

穿着:处暑后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人们往往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适应,容易发生肠胃炎、感冒等疾病,因此,要注意添加衣服,特别是夜间外出,要多穿衣服。

锻炼:早晚可适当运动,中午气温偏高,仍需要避免室外运动,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不宜从早晨一直锻炼到太阳当空。

饮食:处暑过后,天气转凉,人们往往胃口大开,但此时仍不宜多吃肉类等高蛋白食品,可选用健脾胃的食物如薏米、莲子、扁豆、冬瓜等。

睡眠:白天若室温不高,可开窗使空气流通;晚上入睡前,应关好门窗,因深夜往往降温幅度较大。

灭蚊:处暑过后仍是蚊子繁殖高峰期,必须重视家居灭蚊,具体做法是保持居室干净卫生、器皿中不存水、喷洒杀虫剂、使用蚊香片等。

猜你喜欢
暑气立秋节气
立秋
燎沉香
登顶天堂寨
立秋吃什么
立秋
马路公仆赞
24节气
24节气
24节气一小满
24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