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机关效能建设是高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机关效能的提高还面临诸多问题和阻力,高校机关效能建设在思想层面、体制机制及考核方法等方面還存在不少问题。高校领导层应从思想上重视,从制度上完善,积极动员,科学安排,促使效能建设在实践中能够顺利推广实施。
关键词:高校机关 效能建设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0;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211-02
高校机关承担着服务、参谋、协调、管理等多项职能,是高校向教职员工和社会提供服务的主体,但长期以来,高校行政化现象严重,与行政机关类似,高校机关也出现了诸如官本位、重管理轻服务、工作效能低下等情况。这些问题,进而以致“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直接影响到高校机关作风、机关效能和机关形象,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以及广大机关工作人员和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影响到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①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进行深入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机关的管理效能已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学校快速发展的需要,如何提升高校机关的工作效能,成为摆在高校领导层面前的紧迫的问题之一。
“建设一流的高校,必须要有一流的高校管理机关。一流管理机关的核心评价标准是效能。”②效能建设是当前高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科学管理模式,它以效能为基本目标,以实现优质高效为目的,把诸多管理元素结合在一起履行管理职责的活动。高校机关效能建设,就是指高校行政机关合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调动机关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创设、调整和实施相关制度规范,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管理活动。
一、效能建设的意义
在高校的日常管理中,效能考核是通过对单位和个人的工作成果进行量化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建立激励机制的一种考核体系,反映了单位或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大小。从微观层面来看,效能建设能够改变一个组织的选人用人机制,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目前不少组织包括高校在内还存在相当严重的人浮于事及大锅饭现象,不少组织机构还存在人员超编现象,员工吃大锅饭心理普遍,工作积极性受挫。效能建设能够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改变用人体制方面存在的论资排辈和跑关系找门路等弊端,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从而形成干事创业、争先创优的良好工作氛围;从宏观层面来看,效能问题有助于提高国家机关的执政水平,使其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改变当前的社会不公,缓解社会矛盾。因此,努力提高效能建设,摸索出改变高校工作氛围的最佳路径,无论是对于提高高校机关服务水平,还是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机关效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对效能建设的重要性缺乏关注。效能建设是高校机关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促使各项工作平稳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效能建设是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核心,能够为各项人事决策提供依据,是高校实现科学管理的最有效手段。然而现实情况却并不理想,尽管当前很多高校根据国家政策实施了绩效考核,但并未将这一政策真正落在实处,它的落实还面临诸多困难。就高校领导层而言,他们可能担心严格考核会拉大员工收入差距,影响单位名誉和领导政绩,影响学校内部和谐,造成不稳定局面等等;就教职员工层面而言,他们普遍追求安稳,在面对效能考核这一新的管理方式时,还存在一些疑虑甚至是抵触心理。上述因素导致高校所实施的绩效考核徒有虚表,而并未被落实成有效的管理手段。
2.效能建设深入发展难。在高校机关效能建设的初始阶段,一些表层性问题如办事拖沓应付、工作态度不好、工作纪律涣散等问题的解决并不会遭遇明显阻力,但随着效能建设的深入进行,仅仅解决表层问题并不能真正改善高校机关的办事效能,在面临一些深层次问题,如绩效考核的标准确定、奖惩措施的落实、职称评定中的材料审核等的时候,由于这类问题与教职员工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往往容易导致教职员工间内部矛盾的激化,使得问题解决面临重重阻力,而这部分事项又涉及到校风学风等深层次问题,如果领导层出于畏难心理而使得相关改革被搁置,效能建设就会半途而废。
3.高校机关处室职能交叉严重,管理体系不健全。目前,高校机关职能处室设置普遍缺乏整体设计,导致了诸如部门职能不清晰,部门间职责交叉重叠或重复,二级管理体系不健全,岗位责任制度执行不到位,有职无责、有岗无责或岗位职责不清、责任不兑现等问题。职能交叉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就会出现缺位、错位、越位等现象。同时由于机关部门间缺乏沟通、协调机制,导致部门各自为阵,相互推诿与扯皮等现象频发。
4.效能建设衡量难,评价方法不科学。高校机关各部门在工作性质和工作模式上有一定差异,考核目标、标准、办法也自然不同,因而很难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无法进行“一刀切”式的管理和约束。
此外,高校当前的效能考核在考核内容、考核方式、考核主体等方面均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考核内容不切实际,考核指标不科学,定性考核多而定量考核少,考核主体单一,人为因素过多等问题。
在考核方式方面,由于岗位职责设置不清,无法提供具体的考核要素,人事部门只能选择比较简单的考核方式,多数时候采取定性考核,极少采取定量考核的,而且在定性考核中,多数高校也只是通过一个简单的量表来获得考核分数,这就使考核过程主观随意性大,无法确保结果的客观和评价的公正。
在考核主体方面,由于考核主体单一,使考核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出于成本考虑,多数高校只是以上级主管或分管领导作为考核主体,而未将本人、同事、下属及外部专家等纳入考核主体,这种单一的考核主体往往容易滋生腐败;同时由于只有上级领导掌握着切实的奖惩权,往往容易导致擅长阿谀奉承之人有时反而比埋头苦干者获得的评价更高,从而严重影响考核的公平、公正,打击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5.效能考核结果的使用率低,执行力差。效能考核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在考核结果的应用,只有将效能考核结果运用于各項人事决策,将其作为重要依据,提高考核结果的有效性,方能建立起完整的考核体系,从而促使教职员工意识到效能考核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考核制度方能有效运行,从而达到促进工作、提高效率的目的。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方面,许多高校在进行职务晋升、职称评审、评优评模时不考虑考核结果,或仅仅是将考核结果作为参考信息,无法使考核结果影响教职工切身利益;另一方面,部分高校虽然在某些事项上考虑了考核结果,但奖惩力度不够,未能使考核结果发挥其威慑力。有功不行赏、有过不追责,“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种用人机制必将导致大锅饭现象滋生和蔓延。这种情况的持续,将使得学校各项制度形同虚设、政令不通,同时导致内部滋生各种歪风习气,产生诸如领导层暗箱操作,教职员工工作拖沓,组织机构人浮于事等问题。
三、完善效能考核体系的对策
要想解决好效能建设面临的这些问题,高校必须深入完善效能建设体系,提高效能考核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努力激活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动力与创新活力,着力提高其工作效能。笔者建议高校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建设和完善效能考核体系:
1.提升教职员工队伍素质。高校应注重提高机关工作人员素质,以适应日新月异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同时各高校机关工作人员都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特别是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应不断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对效能考核各项制度应努力做到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2.建立并完善岗位职责体系。开展效能考核需要以完善的岗位职责体系为基础,在对单位总体战略目标层层分解的基础上,将其与各部门职责相结合,人事部门就可制定出各岗位的职责要求,并据此确定考核内容、设计评价指标,形成人人敬畏责任、坚守责任、尽好责任的良好工作作风,构建全方位的岗位职责体系。
3.有针对性地选用绩效考核方法。各高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选择多样化、科学的考核方法。在考核方式上,应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都有其优势和不足,单纯依靠一种考核方法都有可能导致评价的简单化、片面化。定性考评是一种总括性的考评,考核方法及考核指标的设置比较笼统,是一种模糊的印象判断,在考核中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虽然定量考核过程和结果更为具体明确,人为因素较少,但也面对部分指标难以量化的难题。考核评价工作中,既要看指标数据,但又不能惟数据;既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从纵向比发展,又要从横向看位次。只有将定性考核、定量考核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其各自优势,形成整体效应,提高考核评价的准确程度。高校机关中,对专技岗位的考核,就应更多地采用量化指标,而对管理类岗位的考核,则应更多采用定性指标。
4.建立激励机制,形成长效考核机制。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实施奖惩是达到效能建设目的的重要一环,缺乏奖惩措施的效能建设相关制度将形同一纸空文。奖惩措施能够形成对员工符合组织期望的行为的强化,同时对不符合组织期望的行为产生抑制和削弱。因此,为促进机关效能考核建设,高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落实好相关奖惩措施,对工作绩效突出人员应及时给予认可和奖励,以充分发挥骨干和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对工作绩效落后者应实施及时的惩戒,以纠正和遏制导致效能降低的不良因素的蔓延。
奖惩措施的落实要注重公平合理原则,要注重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相结合,既要体现组织目标,又要兼顾员工需要;同时将涉及考核对象切身利益的因素纳入激励机制,按需激励,努力形成长效机制。
5.加强职能部门间配合,构建动态考核机制。高校应通过机关各部门间的统筹协调配合,努力形成机关各处室密切合作、群众广泛参与的效能考核工作机制,定期对各部门的效能进行分析,以此为基础分解、落实、检查督办各项工作任务,努力增强工作合力,构建动态考核机制。
总之,高校机关承担着高校多项重要职能,但其工作效能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机关效能建设成为了高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作为高校人事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深切地感受到了机关效能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理性的思考,认识到高校机关的效能建设在思想层面、制度设计及考核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希望笔者的建议能够为我国高校机关效能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注释:
①陈志良.高校机关作风与效能建设的几点思考[J].集美大学教育学报,2001(1):80-83
②于光,董铁柱,刘焱.提升高校机关管理效能的思考[J].北京教育,2010(3):41-42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人事处 山西汾阳 032200)
[作者简介:张安安(1976—),男,山西汾阳人,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人事处经济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高校人事管理。]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