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伯俊:精巧的手,温暖的心

2015-11-26 18:04闻卓
大众健康 2015年7期
关键词:头颈外科肿瘤

闻卓

对病人的爱可以转化成提高医疗水平的动力!他用自己精巧的手和温暖的心守护着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与健康。

认识魏伯俊主任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和初识相比,他头发白了不少,也许爱患者耗费他太多的心血了。可是他给予患者安慰与信心的笑容没有变,依然那么温暖人心。

他有一双精巧的手

魏伯俊主任是2010年从北京协和医院调入北京世纪坛医院工作的。他将显微外科技术和纳米技术引进甲状腺和甲状旁腺肿瘤外科领域,使治疗水平更上一层楼,挽救了众多已经濒临死亡的复杂甲状腺和甲状旁腺肿瘤患者的生命。不论是手术数量,还是他解决疑难复杂甲状旁腺肿瘤的能力,均居国内领先水平,他也是国内发表甲状旁腺肿瘤相关研究论文最多的头颈外科专家。

魏伯俊主任外科功底深厚,技术娴熟。他的手术具有三个突出特点——“难”、“巧”、“精”。

首先是“难”。在魏伯俊主任接诊的头颈肿瘤患者中有不少是外院治疗失败后的,再次手术更加困难,但他总能凭借坚实的专业功底和高超的外科技术使众多难题迎刃而解。

2003年,一位18岁小伙由于误服腐蚀性药品而导致喉部、咽部和食管闭锁,胃体也受到不小的损害。由于病变范围广泛,又涉及多个器官,在国内多家医院先后治疗后症状毫无缓解。当辗转到魏伯俊主任那里时,患者已骨瘦如柴,浑身插满了多种管子。对于一个风华正茂的小伙,这太过于残酷了。一次解决数个难题,这是患者和魏伯俊主任的共同愿望。但查遍了国内外文献,魏主任却没有发现一例相关报道。面对这一超级难题,魏伯俊主任苦思冥想了整整一个星期,手术方案一次次修改、一次次否定,最后确定了结肠和空肠联合使用,恢复患者受损功能这一前所未有的手术方案。经过11个小时的艰难手术,终于成功实施了国际上首例咽部、喉腔和食管多器官闭锁患者一期功能重建,恢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第二是“巧”。头颈部器官密集,而且相互影响,在给一个器官实施手术时对周围器官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正所谓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算是喉癌手术了。比较晚期的喉癌患者手术后除了导致明显的声音改变外,还会妨碍正常饮食,不少患者不得不整喉切除。能否既切除肿瘤又能完好地保证喉功能和正常饮食呢?为此,魏伯俊主任在前人的基础上创建了舌骨重建喉体的方法,使不少喉癌患者在控制肿瘤的同时仍然可享受正常生活,极大地提高了这类喉癌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很多普通手术,魏主任都是以巧取胜,尽量减少患者所遭受的痛苦,保持患者形象的美观。一位来自河南开封的患者54岁,患有颅内瘤,直径3厘米多的肿瘤在左颧骨里面长着。省里的医院说,做手术要把左下颚靠耳根部位割开,风险大,难度大,建议到大城市就医。患者经过查询找到魏伯俊主任。魏主任看过患者后说:“里面长的这个东西还不能确定是什么,虽然难度大,我们会将手术风险降到最低,不用把骨头割开,只从耳朵下方手术就可以了。长到颧骨里面,还是首次遇到,病情比较特殊。”按照手术方案,魏主任从左颧骨下面拿出像小鸡蛋那样大小的血色肉团,割除得非常完整。面部神经全都避开了,手术伤口很小,术后恢复很快。患者脸部没有感到疼痛,更没有出现自己担心的嘴歪眼斜的现象。

第三是“精”。头颈部血管神经错综复杂,手术中顾此失彼是头颈外科医师的普遍感受。要想在这一布满地雷和陷阱区域实施手术,必须练就通观全局和左右逢源的过硬本领。凭借对头颈部解剖学的精准掌握,魏伯俊主任在手术时总是能做到游刃有余,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可谓兵不血刃,病变已除。由于魏伯俊主任手术时,血管神经总是清晰可辨,仿佛在行艺术雕刻,同行们常用动态手术图谱来形容他手术的精美。

2011年,魏伯俊主任接待了一名19岁的颈根部巨大肿物患者。这个巨大肿瘤是长在颈根部锁骨里面,第一根肋骨上面,风险特别大,因为这个肿瘤跟动脉、静脉,还有左臂神经挨着,还在锁骨里面,要是手术的话锁骨就得拿下来,弄不好左手就萎缩或者直接就截肢。父母为了孩子以后着想,千里迢迢从东北来到北京,曾在知名大医院就诊,却迟迟不能作出手术方案。后来辗转找到魏伯俊主任,魏主任看了片子就说:“你的这个手术对我来说不是最难的,也不是最简单的,这个锁骨得打开但一定给你复位,如果血管压迫了就得需要换人造血管了,但肯定不能让你外形有变化。”患者全家听了这话心里的石头就落地了。患者当天就住院了。手术前几天,魏主任每天都去病房问询问是否感觉有什么不适。手术当天,经过了六个多小时的手术,成功地将肿瘤完整摘除。令人惊喜的是,没有粘连任何动脉静脉,那个肿瘤像鸭蛋那么大,特别完整,手术相当成功。

他有一颗温暖的心

魏伯俊主任已经是国内颇有声望的头颈外科专家了,但在患者面前他总是以一位服务员的姿态出现。他不仅注重解决患者治疗中的技术难题,对患者的身心同样关怀备至。不少患者是从经济落后地区而来,家庭条件拮据,为了减少这类特殊患者的经济和精神负担,魏伯俊主任总是千方百计优先安排他们住院手术。

2011年,一位甲状旁腺癌复发的女患者,颈部发现四个肿块,癌细胞扩散得很厉害,因为以前做过两次甲状旁腺切除术,并且距上次手术时间仅隔四个多月,病情严重,很多医生都不愿再为她做手术,能为她做手术的大夫要最少等一个多月以后,人能等,可病不能等。她有爱她的老公,有可爱的儿子,她对生命充满了渴望。经人介绍了,患者找到了魏伯俊。魏主任看完片子说手术他可以做,但他的手术排得满满地,下星期还要去台湾开学术会议。但经过一番考虑魏主任又说病情比较重,手术时间不能等,他会尽快安排手术。一天后,她住进世纪坛医院,下午魏主任来到病房看望,安慰患者不用紧张,星期四就会安排手术。手术那天,经过8小时的奋战,患者从手术室推出来时,魏主任既兴奋又疲惫地告诉家属,手术很成功。星期日下午,本来是魏主任休息时间,可他特意从家赶到医院,只为再看看这位患者术后的情况。后来她们才知道,住同一个病房的另外两个病友手术本来排在前面,是魏主任亲自给他们打电话,跟他们协商,说有一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病人需要尽快做手术,希望他们把定好的手术时间往后推迟。周一全天门诊,魏主任要接待数十名翘首以盼、等待救治的患者,每一序号的接诊都是对患者的精诚所至,每一病例的诊断都是严谨精彩的学术传授,门诊后又会上手术台;周二起对接收的病人实施手术治疗,四五个小时、七八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期间,手术操作的严密细致、精准规范和身心体力的高度紧张、辛苦劳累不言而喻,晚上下班很久仍在病房、办公室里紧张忙碌,遇到危重病号甚至不能回家,通宵达旦思考制订治疗方案……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日子在波澜不惊中流逝,一个个危重病人的生命得到了拯救;中秋国庆、新年新春,魏主任难得与家人团聚,却总是陪伴患者一起度过。

来到北京世纪坛医院的五年里,满头乌黑的头发熬成了白发斑驳,魏伯俊主任用饱含理解和尊重的微笑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莫大安慰,他笑起来那双深深的酒窝成了医患双方深深理解的源泉,不断流淌着感人的故事。不论手术多晚,多么劳累,手术后他总是要在看到病人平稳后才离开病房。不少患者在治疗后发出由衷的感叹:让魏主任做手术是幸福的!对此,魏伯俊给出了简单朴素的解释:对病人的爱可以转化成提高医疗水平的动力!他用自己精巧的手和温暖的心守护着每一位患者的生命与健康。

专家简介魏伯俊,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兼头颈肿瘤中心主任,先后担任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头颈专业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无喉者康复协会委员、国家重点学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院院务委员,《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和《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等。198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同年被推荐分配至北京协和医院,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和主任医师(教授)。后师从我国头颈肿瘤外科主要奠基人之一屠规益教授和著名头颈外科专家英国皇家医学科学院荣誉院士唐平章教授。在攻读头颈肿瘤外科学博士期间接受了严格系统的专业训练,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1998年创建北京协和医院头颈外科专业并担任该专业首席专家。在长期的头颈外科实践中擅于总结提高,尤其对复杂疑难病例的处理有独到之处。先后成功完成北京协和医院多种复杂疾病的首例手术治疗,填补了北京协和医院多项医疗空白,如侵犯气管的复杂甲状腺癌的功能性手术,侵犯喉的复杂甲状旁腺癌功能性手术,广泛食管狭窄的结肠代食道手术、游离空肠重建下咽癌术后消化道缺损和颅底肿瘤的外科治疗等。

门诊时间:周一全天

猜你喜欢
头颈外科肿瘤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胃肠外科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发泡胶个性化头枕+头颈肩热塑膜在固定鼻咽癌患者调强适形放疗中的应用
探讨心理干预应用外科急腹症治疗的效果
致命肿瘤忽然消失
美国FDA:批准HPV9价疫苗用于预防头颈癌
肿瘤标志物的认识误区
山医大一院“一站式”头颈、冠脉联合扫正式上线
“饿死”肿瘤的纳米机器人
福尔摩斯·住院病人(上)
肿瘤标志物正常不等于没有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