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吉还 马忠贤
摘 要:铅锌矿是我国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料之一,是人们生活必不可缺少的材料,有关矿床成因的正确认识,对于开采及寻找下一个矿产基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锡铁山铅锌矿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来源的研究,探讨该矿床的成因,为找矿预测提供科学据。
关键词:锡铁山;铅锌矿;地质特征
一、矿床地质特征
锡铁山矿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该地区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为:
下元古界达肯大板群(Ptldk):主要分布于北部,岩性为白云石英片岩、二云片岩、斜长片麻岩及混合岩化斜长角闪岩等深变质岩系。上奥陶统滩间山群(O3tn):主要为一套浅海相基性~酸性火山喷发熔岩,火山碎屑岩夹沉积岩及少量碳酸盐岩的绿片岩系,根据岩石组合、岩性特征、火山作用化分为四个岩组,八个岩性段。赋矿层位为其下部的正常沉积岩系。上泥盆统阿木尼克组(D3a):沿锡铁山沟至断层沟一带断续分布,岩性为紫红色复成份砂岩、细砾岩夹砂岩透镜体。下石炭统城墙沟组(C1c):为红色、黄色粉砂岩、细砂岩夹泥质灰岩。
本区南侧为柴达木盆地北缘,断续分布有第三系(N)砖红色、黄褐色砂岩、含砾砂岩及砾岩,其次为大片第四系覆盖层。
锡铁山铅锌矿矿床的网脉状蚀变岩岩筒长>2km、 宽大于200m , 主要揭露的形态特点呈狭长状, 主要岩性为石英钠长石岩、石英岩、蚀变角砾岩等代表巨大的喷流管道相。硫化物礦体分两种(非层状矿体和层状矿体),构成喷流沉积系统的近喷口相和沉积相。非层状矿体, 穿插于厚层块状大理岩中, 是未喷出海底的含矿热液充填、交代大理岩形成的,与厚层状大理岩共同构成近喷口相;具有条带状结构的层状铅锌矿体, 整合产于条带状大理岩与钙质石英片岩间, 为沉积相。
二、矿体特征
矿区地表矿体沿走向较为连续,总的趋势是地表由北西向南东矿体由小到大;浅部(2800米标高以上)矿体规模自北西向南东由大到小。共探明矿体125个,参加储量计算的88个,未参加储量计算的37个(因规模小、品位低)。
锡铁山矿床已发现的铅锌矿体主要赋存于大理岩中或在大理岩边部,按照矿体产状、结构、构造等地质特点,可大体将硫化矿体分为非层状矿体与层状矿体2 类。非层状矿体分布于NW 侧深部,层状矿体分布于SE 侧浅部,两者间具有过渡性质,且随大理岩、矿体等地质体向SE 方向的侧伏而侧伏,在平面及横剖面上均具有明显的分带。
三、矿体规模
1.Z3-Z28线区段(中间沟地段)。中间沟地段内共探明隐伏矿体46个(包括Ⅰ33、Ⅱ134)。其中Ⅰ33矿体较大,延长600米,延深最大593米。其他矿体延深100-250米之间,厚度2.56-4.66米;矿体沿走向、倾向多呈似层状,在剖面及平面上呈透镜状及分枝脉状。其余矿体多为单工程控制。
2.Z28-Z23线区段(中间沟-断层沟)。地表圈出矿体23个,编号矿体18个,未编号矿体5个。矿体走向延长50-100米,厚度0.63-5.16米;矿体多为透镜状及脉状。矿体延深75~250米。
3. D16-D23线区段(断层沟)。地表共圈定矿体15个。其中编号矿体12个,未编号矿体3个。矿体成群产出。走向延长一般50~100米,个别达900米;厚度0.98~9.60米,矿体延深10~185米;矿体呈似层状。
四、结语
1.锡铁山铅锌矿床为喷流沉积型矿床,喷流系统发育完全,喷流管道相、近喷口相及沉积相代表性地质体依次为网脉状蚀变岩、非层状矿体和层状矿体;喷流管道相与非层状矿体碳酸盐空间位置紧邻, 其矿体形成于海底之下未喷出的中—高温的含矿热液活动,层状矿体距离网脉状蚀变岩较远,其矿体在海底上顺层沉积形成。
2.流体包裹体研究及同位素研究表明:网脉状蚀变岩的(初始成矿流体)流体具有中高温、中一低盐度的性质;非层状矿体及层状矿体具有大致相同的成矿温度,成矿物质及流体均为深源(造山带)和上地壳(海水)的混合。
3.非层状矿体和层状矿体具有不同的成矿机制:非层状矿体盐度范围较宽,且存在低盐和高盐两个区间,显示流体沸腾是其主要成矿机制,后期有少量的海水的注入;深源流体与海水的混合是层状矿体的主要形成机制。
4. 根据锡铁山铅锌矿床成矿规律结合矿床自身找矿标志,下步找矿方向以及重点目标应该是矿带南东延伸的断层沟一带以及已有矿床的深部。
参考文献:
[1]祝新友.王莉娟.朱谷昌.邓吉牛.青海锡铁山铅锌矿床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深源与海水硫的混合[J].岩石学报.2010,36(3):657-666。
[2]祝新友.王莉娟.朱谷昌.邓吉牛 .樊俊昌.张强.锡铁山SEDEX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铅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J].中国地质.2010,37(6):1682-1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