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烘烤工艺对上部叶烘烤效果的影响

2015-11-26 00:28袁黔华李生栋邱坤王廷清仲维黔宋锡军贾子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21期
关键词:工艺

袁黔华 李生栋 邱坤 王廷清 仲维黔 宋锡军 贾子军

摘要:为了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通过改进现有上部烟叶烘烤工艺,探讨其对烘烤耗时、外观质量及烤后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后的上部烟叶烘烤工艺,其总体烘烤耗时减少6.1%,烤后烟以橘黄、深橘黄为主,色度强,油分多,身份厚至稍厚,与常规烘烤工艺相比,中上等烟比例增加明显,上等烟比例增加8.6%,中等烟比例增加2.8%。总体上,改进后的上部烟叶烘烤工艺大大提高了上部烟叶烘烤质量和可用性。

关键词:上部叶;工艺;烘烤效果

中图分类号:S572;TS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21-5342-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21.034

Influences of Different Baking Process on Baking Effect of Upper Leaves

YUAN Qian-hua1,LI Sheng-dong2,QIU Kun1,WANG Ting-qing1,ZHONG Wei-qian1,SONG Xi-jun3, JIA Zi-jun1

(1. Tobacco Company in Qiandongnan Prefecture, Kaili 556000, Guizhou, China; 2. College of Tobacco Science,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2, China; 3. Tobacco Branch Company in Shibing County, Shibing 556200, Guizhou,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vailability of upper leaves, the effects of optimized baking process on baking time, appearance quality, economic traits were studied. Results showed that, by the improved baking process, the overall curing time of tobacco reduced by 6.1%,orange, deep orange tobacco leaves were primary, with strong color, more oil, a thick or thicker identity.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baking process, the proportion of mid-high grade leav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ine tobacco ratio increased 8.6%, the proportion of secondary smoke increased by 2.8%. Overall, the baking quantity and availability of upper leaves were greatly improved by the optimized baking process.

Key words: upper tobacco leave; barking process; barking effect

中国是世界上烟叶生产第一大国,烟草常年种植面积约100万hm2,年产量约达200万t[1]。烟草的种植收益1/3取决于品种,1/3取决于栽培,1/3取决于烘烤[2]。而烟叶的烘烤工作直接影响烟农的经济收益,因此烘烤工作至关重要。通常来说,气候异常如干旱胁迫、昼夜温差增大等直接导致上部叶烘烤难度增加,在南方上部叶多出现高温逼熟现象,在北方上部叶则多出现秋后烟、返青烟等现象,加大了上部叶烘烤难度。由于上部叶产量较高,因此上部叶烘烤的成败直接决定当季烟农种植收益。为此,就烤烟南江3号上部叶烘烤工艺进行研究,以期对以南江3号为主栽品种的地区提供上部叶烘烤技术指导,避免或减少因上部叶烘烤失误而造成经济损失。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13年在黔东南州施秉县白垛乡进行。试验所用烤房为五连体气流下降式烤房;装烟室规格800 cm×280 cm×350 cm,自控仪由昆明船舶公司生产;1.5 k~2.2 kW三相轴流电机风机,由恒大公司生产。恒温恒湿箱、电热鼓风干燥箱、精密电子天平各一台。

试验烤烟品种为南江3号,规整烟田约6.67 hm2,烟苗移栽期相同,土壤肥力、田间管理等基本一致。试验烟叶部位选用南江3号上部叶,采收时上部4~6片一次性采收。

南江3号鲜烟素质由施秉县生态因素分析及试验测定,可判定鲜烟素质下部叶为典型旱黄烟、中部叶为秋后返青烟、上部叶为较典型秋后烟。

1.2 方法

试验设2个处理。处理Ⅰ,对照组,设有重复;处理Ⅱ,试验组。烤房不设重复。处理Ⅰ、Ⅱ均采用挂杆烘烤,以当地经验烟农自行采收、装炕、烧火为主,仅以烘烤工艺为处理。烘烤过程中记录鲜烟量,每2 h对烤房干湿球温度及烟叶状态进行监测和记录;烘烤结束后,统计烤后干烟量、烤后烟叶经济性状(根据烤烟42级国家标准[3]进行)。

1)上部烟叶常规烘烤工艺。上部烟叶常规烘烤工艺如表1所示。

2)干旱胁迫下秋后上部烟叶改进后烘烤工艺。上部烟叶改进后烘烤工艺如表2所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烘烤曲线

由表1、表2、图1、图2分析可得,在烘烤0~45 h,处理Ⅱ升温速度明显快于处理Ⅰ,两个处理在烘烤前40 h左右干湿球均保持同步,但处理Ⅱ湿球温度明显高于处理Ⅰ;在0~45 h进程中处理Ⅰ干湿球均处于缓慢上升过程,而处理Ⅱ在24~45 h温湿球呈明显上下波动类似“M”型。在烘烤45 h以后,处理Ⅰ、Ⅱ温湿球走势变化基本一致。处理Ⅰ、Ⅱ烘烤曲线呈如此变化,分析可知主要区别在于变黄期。在变黄期处理Ⅰ升温缓慢,而处理Ⅱ采用的是高温高湿并且配合大排湿,因此处理Ⅱ在此时间段波动明显。总的来说,上部烟叶烘烤的关键在于变黄期,处理Ⅱ明显不同于处理Ⅰ的地方就在于变黄期。

2.2 烘烤时间

由图1、图2和表3可以看出,上部烟叶常规烘烤耗时为7.5 d,变黄期60 h左右。改进后的上部烟叶烘烤工艺耗时7 d,变黄期45 h左右。两者定色干筋期相差不大。两者工艺区别最大的就在于处理Ⅱ的变黄期明显短于处理Ⅰ。南江3号上部烟叶属典型秋后烟,加之前期干旱胁迫,后期返青严重,整体烟叶成熟度较好,身份较厚,组织紧密,在烘烤试验中表现为不易脱水,不易变黄。采用常规烘烤工艺烟叶脱水困难不易变黄,所以常规烘烤变黄期过长,从而增加了烤坏烟风险。

2.3 烘烤质量

不同烘烤工艺烤后烟质量如表4。由表4可知,在鲜烟成熟度一致的条件下,处理Ⅰ、Ⅱ的调制成熟度均为成熟。常规烘烤处理Ⅰ烤后烟叶表现为浅红棕至红棕色,色度强,有类似杂色烟特征,身份中等,油分有,组织结构紧密。改进后烘烤处理Ⅱ烟叶表现为橘黄至浅红棕,色度中,身份中等至稍厚,油分有,组织结构尚疏松。处理Ⅱ变黄期较处理Ⅰ的短,烤后烟表现为身份中等至稍厚,有机物在变黄期消耗较少。表4结果表明,改进后烘烤工艺处理Ⅱ的烤后烟质量明显优于常规烘烤工艺处理Ⅰ。

由表5可知,改进后的上部烟叶烘烤工艺的上部烟叶比率明显高于常规烘烤,其上部烟叶比率接近20%,整体中上等烟叶比率比常规烘烤约高出10个百分点。可见上部烟叶改进后烘烤工艺可显著提高南江3号秋后、返青上部烟叶烤后经济效益。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后上部烟叶烘烤工艺整体比常规烘烤工艺有较好的实用效果。笔者认为,对于组织紧密、保水能力强的烟叶常规烘烤工艺难以将烟叶烘烤到目标状态,为此在常规三段式烘烤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采用高温高湿及间歇性风机停转的方法促使烟叶在较短时间内将烟叶中的水分逼出,诱发烟叶变黄,结合表2所述适当提高变黄期温度至40 ℃左右,以3 h为一个循环周期,前2 h关闭风机密闭烤房,诱发烟叶变黄,后1 h风机大排湿,直至烟叶发软,进行循环操作,迫使烟叶在较短的时间内排出适当的水分,使烟叶达到发软状态。常规烘烤法在相同的时间内烟叶仍处于膨硬状态,采用拉长变黄期的方法,升温缓慢。但由于施秉县上部烟叶秋后前期受干旱胁迫,烟叶组织紧密,保水能力强,相对低温不能促使烟叶脱水。因此,单纯延长烘烤时间不能使烟叶发软,只能消耗烟叶较多的内含物,使烟叶身份变薄,单叶重减轻。

在近几年烘烤工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试验总结出上部烟叶烘烤操作工艺[4-11]为:

1)上部烟叶的烘烤时间比中下部烟叶长;上部烟叶烘烤变黄期不可过长,过长会影响烘烤质量,进而影响经济收益。

2)上部烟叶烘烤成败的关键在于变黄期。在变黄期,需要尽快使烟叶失水发软,脱水困难的烟叶应“先拿水后拿色”。组织紧密脱水困难的上部烟叶,宜采用高温快烤,在确保烟叶烤好、烤黄的情况下保证烟叶烤香。在变黄期将变黄温度提高至40 ℃,变黄前期不可排湿,变黄期结束时变黄程度可稍低,进入定色期可边变黄边定色。

上部烟叶产量占到整株烟叶的1/3左右,上部烟叶烘烤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烟农的收益。因此要重视上部烟叶的烘烤工艺,提高烘烤质量。同时,育种、栽培、烘烤仍需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彦亭,谢建平,李志宏.中国烟草种植区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 宫长荣﹒烟草调制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 闫克玉,赵献章.烟叶分级[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4] 李微杰,崔国民,卢 红,等.不同烘烤工艺对初烤烟叶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583-586.

[5] 张 帅,李明全,曾超宁烟叶成熟度对烤烟K326品种上部叶烟叶烘烤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5):1530-1531.

[6] 詹 军,周芳芳,邓国宾,等.基于烤烟化学成分和致香物质的烤烟上部叶香型判别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3):232-241.

[7] 艾复清,李改珍,付磐石,等.环境对烤烟变黄阶段上部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5,33(7):1228-1231.

[8] 徐增汉,王能如,徐兴阳.乙烯利对烤烟上部叶烘烤特性的影响[J].现代化农业,1998(8):8-10.

[9] 董杏梅,林翠丽,李世康,等.云南省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技术研究[J].北京农业,2013(24):6-11.

[10]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一种烤烟上部叶的烘烤方法[P].中国:201210388509.9

[11] GB 2635-1992,烤烟[S].

猜你喜欢
工艺
锆-钛焊接工艺在压力容器制造中的应用研究
金属钛的制备工艺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工艺的概述及鉴定要点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螺甲螨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压力缸的摆辗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石油化工工艺的探讨
一段锌氧压浸出与焙烧浸出工艺的比较
FINEX工艺与高炉工艺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