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之风
一个秋日的上午,我迎着江南的旭阳,穿过赣江大桥,欣赏完桥头富有政治意味的黑猫白猫雕塑,滕王阁便耸立在视野里。我终于有机会在滕王阁上逸兴遄飞,遥想那个旷世奇才——王勃。
滕王阁是江西标志性的文化符号,这里除了滕王阁,似乎再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景点,所以来赣地,滕王阁是必须登临一番的,不为其他,就为多年来一个夙愿——目睹一下滕王阁的风采,感受一下滕王阁的千古神韵。我是一名高中教师,对于滕王阁,似乎总有一个情结,那就是在讲述王勃的《滕王阁序》时,不再夸夸其谈,而是现身说法,给学生讲一个真实的滕王阁。如今这个愿望实现了。
来到滕王阁面前,我的思绪回到公元675年。那一年的九月,序属三秋,一个胸藏块垒,英气内敛的年轻人,年轻得令人不可接受。他带着初唐的意气风发,他带着初唐的盛大气象,步履款款出现在彭蠡之滨,漫步在衡阳之浦。阎都督大摆筵席,宴请各路俊才。此时正值高朋满座,群贤毕至。这个年轻人不知天高地厚,不知道封建礼节,在别人眼里很有点儿狂妄至极。他饱蘸笔墨,把自己的一腔激愤倾注于笔端,神采飞扬,汩汩滔滔,一发而不可收拾。他一气呵成,写就了千古雄文《滕王阁序》。我们姑且不提关于阎都督的典故,应该知道,他原本是虚伪的,想让自己的爱婿一展才华,孰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这个程咬金乳臭未干,不知天高地厚,大概喝了一点儿酒,有点儿飘飘然,文采开始飞扬。他有感于天高地迥,有感于宇宙无穷,有感于生命微渺,有感于前途多舛,万般思绪一下子使他文思泉涌。在高手众目睽睽下,他奋笔疾书,一篇千古华章立就。满座豫章故郡俊才皆惊,阎都督不得不佩服,竖起了大拇指。王勃一篇《滕王阁序》成就了滕王阁的美名,成就了一个千古的文学神话。若没有当年王勃的初生牛犊,滕王李元婴也最多就是唐高宗的儿子,或者是李世民的弟弟罢了;若不是王子安轻狂,哪来雄文传世?阎伯屿都督肯定会成为历史长河里一个飘然的过客,会销声匿迹不为人知。
我们可以穿越时空,想象那个意气风发的王勃。他不知收到什么邀请,竟然和洪都那些个社会名流跻身一处,享受滕王给予的恩宠。滕王附庸风雅无可厚非,他的行为对文化和文人的发展功莫大焉。我们可以想象,那是一个盛大的朝代,是一个至今引以为傲的年代。滕王建造了巍峨的滕王阁,而此时的滕王阁空有其名,是没有文化内涵的。它只是站在赣江边上,与北去的滔滔江水为邻,呼应远处的丘山。它只是一躯空壳,还需要有人给它点化,给它注入灵魂。正在它等待之时,才华横溢的王勃来了。仿佛是历史的安排,滕王阁似乎是在默默等待王勃的到来,似乎是为王勃而建筑的。中国的亭台楼阁何其多也,而滕王阁是幸运的,它碰上了王勃,这是历史的安排,是历史的必然。
秋日的我站在滕王阁面前,唯有崇敬之心。面前的滕王阁高大巍峨,远比唐代雄伟,在我的面前耸立起一座文化的高山,高得我唯有五体投地,才可以表达我的崇敬之心。在它的面前,我是渺小的。此时的滕王阁,已不再仅是赣江边的一个建筑,而是一个历史的载体。多少年来,它哺育了无数莘莘学子,激发了多少文人骚客为之吟诗作赋,发酵了多少游客的怀古幽思。时间一长,滕王阁成为了吴越之间的神仙阁,多少稍微有点儿文化修养的人四面聚拢来,怀着崇敬的心情,来朝拜王勃笔下的阁楼。游人来此地多是慕其名气,罕有走进王勃内心者。王勃一篇宏文,其实更多的是希望社会给自己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滕王阁序》的结尾说得很明白:“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他希望遇“圣主”,他希望遇“明时”。可惜天妒英才,写下《滕王阁序》后第二年,他在去交趾(今越南河内)探望父亲途中不幸遇难,没等到“济天下”的那一天。
在旭日里,我踏上滕王阁的台阶。不知道为什么,满脑中都是《滕王阁序》的文字,我不能说可以非常完整地背出这篇文章,尽管我在教授这篇文章时,都是要求学生一字不差地背诵,不为其他,就因为这是名篇,后人唯有继承,先接受,再消化。我带着《滕王阁序》里的文字,希望每一个字都能在这阁子的身上找到踪迹。在回廊上,在厅堂里,在壁画前,静静驻足,游人很多,喧嚣声很高,我尽可能让自己沉下身子,静下心来,去接近初唐那一段历史,去感受那一段开启一个时代文化巅峰的时期。
登上滕王阁,我往远处看去。赣江北去,这里早已不是唐代的那个滕王阁。此阁已全非彼阁,看不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色,唯有主席题在入口处的楹联以此为内容,仿佛在宣告着时代的变迁。此时的赣江几近干涸,在河中央的沙洲上,为了营造美好的生态环境,景区人员独出心裁,做了一些鸥鸟定格在沙洲上,乍一看,还真有点儿乱真,不过仔细一看,万千滋味涌上心头。也许王勃描述的那个时代美好的景色真的一去不复还了。“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这只是文学的臆想,如今的滕王阁周边满是马路,纵横交错,车水马龙,哪里还有《滕王阁序》里的情态?
照了几张相,背景总感觉不太满意。这里游人太盛,楼层里还有商店,都是古玩字画什么的,游人和卖主进行着要价和砍价的较量,已经容不得有一点儿静思的地方。我尽可能平静自己的心灵,尽可能寻找一处能感受意韵的地方。我不是什么文人墨客,来此登临对我来讲,就是暂时摆脱平日里的所谓公务,远离案牍,寻求一份心灵的慰藉。滕王阁当年有歌伎纤舞,有丝竹缥缈。文人才子自古风流,偎红倚翠,对酒当歌,放荡不羁,可这些都不是我的所好,我只是怀着文化旅行的心态来滕王阁,想寻觅一缕王勃的踪迹。
现代诗人说,王勃如断线的风筝,一头栽进江里,灵魂依附在了江中鱼儿身上,经行处开出一江花。我离开滕王阁,车子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回望那一江北去的流水,我试图要寻觅出王勃当年的影子。
历史不是多情的,多情的只是看历史的人。游完滕王阁,我真的有点儿笑自己多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