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忆佳
阿凉是个普通的人。她长得不太好看,脸上有清晰可见的脂肪粒,鼻子上有黑头,大脸盘子,唯一被人夸赞过的眼睛也经常被厚厚的刘海盖住。
但是在别人眼中,阿凉很特别。他们欣赏阿凉发在网上的文章;他们夸赞阿凉的文章不像同龄人的风格,显得格外成熟;他们拿阿凉与同时代或是早先有名气的作家们做比较;他们想要认识阿凉,想要向阿凉打听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阿凉的父母是两个很棒的人。阿凉的妈妈做饭很好吃,爸爸写得一手好字。他们支持阿凉写作,自始至终。从阿凉记事起,爸爸为了阿凉的写作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做了很多努力,那些努力是包括阿凉在内的所有人都无法想象的。阿凉从小学毕业的那一年开始,人生走向了一条不同于大部分人的道路。她出版个人作品集,参加各种比赛,接受各种采访,参加经验交流会,收到读者来信,收到稿费汇款单……阿凉有时候觉得很累,但也一路承受了下来,并且做得很好。阿凉不想让喜欢她的人失望。后来,阿凉的爸爸把阿凉定位成“少年作家”,杂志编辑部的老师也将阿凉的专栏贴上了“90后作家”“美少女作家”的标签。
所有阿凉的读者都为此欣喜,却很少有人真正知道阿凉的想法。
没错。很少有人。
小学时候的阿凉,是个没有性格的姑娘。她想法简单,有大把空闲的时间用来乱写乱画,还能用家里老旧的台式电脑玩在线小游戏。小孩子对于名气的概念是模糊的,觉得那不过是多认识些朋友,能多找几个人聊天而已。多少年前的那个夏天,她天真地一边用勺子挖着西瓜,一边自言自语:“你要开博客吗?好啊好啊,这能让更多的人认识你。”多少年之后,她倒是整天想着买一台时光机,穿越时空,捂住当时那个小阿凉的嘴。长大之后的阿凉一直在想,如果当初没说下那句话,那现在的生活又是什么样子呢?
阿凉太讨厌出名这件事了。
上初中后的阿凉,背着“小作家”的名号,在一个巨大的“青春期反应堆”里扑腾了三年。她是不是像小说故事里的女主角那样,华丽转身为人见人爱被所有人崇拜的小名人了呢?不。在那个巨大的“青春反应堆”里,嫉妒和排挤横生。中学生的想法太简单,光鲜的外表比丰富的内心重要一千倍。因为写作而出名的阿凉,倘若不是情商还算及格,恐怕早就落入所有人背后悄悄话的无底洞里了。
阿凉厌倦了那些比赛和采访,厌倦了那些把自己放在“天才小作家”称号之下的所有活动。她还记得她的初衷,她依然想交很多朋友,每天与朋友们聊喜欢的话题。然而,似乎所有的事情都不会按照常理出牌。很多人开始猜测阿凉在生活中是个怎样的人,她是不是和文章中的那些女孩子们一样,温柔且多愁善感;她是不是看了很多书,以至于把“四大名著”能倒背如流……哇,阿凉怎么这么厉害呢!
阿凉看到那些评论后,不知道说什么好。她试着去逃避,不去看那些评论,只是因为她不想回复那一句真实却又伤人的话:你想多了。
生活中的阿凉和文章中的那个“阿凉”,生活在两个平行世界。她不喜欢那些头衔,也反感朋友和同学们无意间提到与此有关的字眼。她想告诉所有人,她是个有时大大咧咧,激动的时候会爆粗口,有时又特别认真,好像意识不到还有其他人存在的阿凉。
文字并非阿凉的唯一兴趣,甚至不是阿凉最在意、最得意的爱好。当很多人以为她成天心心念念都在阅读名著、构思写作时,她却一心扑在自己的学业上。没错,所谓写作,也不过是用以调节学业疲累时的润滑剂。以最快的速度构思和脱稿,然后头也不回地投入没完没了的作业和试题中,是她每天踏实生活的落脚点。阿凉知道,写作不是人生的全部,写出的任何一篇文章,也不值得为之停步回味。她是个有梦想的人,正如那永不止步的无脚鸟一样。每当同学们为周末的作业以及各种考试叫苦连天时,阿凉竟盼着新的一周赶紧到来,好继续蝉联“学霸”称号,享受外教老师轻松幽默的英语课。阿凉喜欢大家叫她“学霸”,这比“美少女作家”“天才作家”不知让她心里舒服多少倍呢!所谓“天才”,所谓“美少女”,都是阿凉小小年纪不敢承受,也承受不起的称谓啊!阿凉知道,写作是她会为之一生坚守下去的事情,但她却经常忘记它的存在,想写时写,想忘时忘。陆放翁所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是否正是这个道理呢?
阿凉的故事还会继续。那些会烦恼和喜欢的东西,都是日后怀念的宝藏。她是伟大的阿凉,坚信自己有一只妙笔生花的右手,和能够自由思考而不受别人干扰的独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