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群山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安徽 合肥 230001)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于2014年颁布实施,安徽省围绕新型城镇化发展,重点组织实施“11221”工程,进一步优化省城城镇体系和空间格局。科学编制村镇建设和村庄布点规划,以中心镇、中心村为载体,大力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村庄整治,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强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各地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对新时期乡村建设工作提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发展政策。2012年9月,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美好乡村”的宏伟目标,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配套政策,对实际建设工作作出了科学、系统、可操作的全面部署。
近年来,绩溪县美好乡村工作紧密围绕建成安徽最美乡村、“三江”最美源头(新安江、徽水河、水阳江)和全国文明县城三大目标,强力推进产业、生态、文化的融合发展,逐步打造一批“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彰显个性特色美”的美好乡村。
上庄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拥有众多文物古迹,保护与发展并重,编制科学合理的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积极有效指导上庄村的下步保护、建设及发展。
上庄镇位于绩溪县西部,与旌德县、黄山区、歙县接壤。
上庄村(古称上川)位于上庄镇镇域西部,紧邻镇区西侧。上庄村域,东至常溪盆地黄泥墩,分别与瑞川村、择里村、宅坦村交界;南与歙县分界;西与余川村仅一路相隔;北与宅坦村交界。
图1
全村总面积17.5km2,辖有4个自然村,15个村民组,共700户,全村人口2943人,中心村人口2309人。上庄山多地少,林业资源丰富。对外交通依托一条12km的二级公路与省道217相连,具有交通便捷的地理优势。
上庄村三面环山,南有慕云尖,西南有竦岭尖、南云尖,西有黄蘖山,北有竹竿尖,东向为常溪河盆地,阡陌纵横,山多田少。
上庄村完全处存“枕山、环水、面屏”理想的风水格局,是个得天独厚、且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杨林水口位于上庄村东,常溪河溪水潺潺,月色宁静,树影婆娑,拱桥横卧。古时上庄八景中,在杨林水口就有四景:杨林夜月、曲水澄澜、慈山晚钟、竹峰插云。上庄名人胡适曾用杨万里的诗句赞美这一美景:“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暄;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上庄的整体轮廓与地貌自然和谐,并在上庄的整体形象中寄予特定的象征意义,使整个上庄村落布局形态随着地势呈木排形。村中的水圳将全村分成根根圆木,全村鳞次栉比的数百栋徽派民居构成了木排的排体,木排靠浮(胡)力支撑。长长的常溪河形似缆绳,周围秀丽的群峰围造出一个美丽的港湾,常溪河下游开阔的原野好似浩瀚的海洋,四周起伏的山峦犹如大海的波涛,整个上庄的村落布局呈扬帆待发之势。
图2 内部格局分析图
现状村域人口主要集中在上庄村,其他村庄人口分布较少,且上庄村紧邻上庄镇镇区,考虑到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服务,规划保留一个中心村——上庄村,其他村庄人口引导集聚至上庄镇区。
通过对上庄村近几年的人口统计分析,人口呈负增长趋势,且上庄村作为古村落保护区,村内建筑密度基本饱和,规划建议人口逐渐向镇区集聚。至规划期末(2020年),上庄村人口预测为2200人。
图3
依据现状村庄产业发展情况,规划形成“一轴一心三片区”的产业空间布局结构。
一轴:依托镇上公路的交通发展轴、贯穿余川、宅坦、石家村、旺川,形成徽文化参观体验主轴线。
一心:上庄旅游核心景区,主要以参观上庄古建筑群、杨林公园、民俗民宿体验、农家乐等旅游及配套服务产业为主。
三片区:北部现代农业示范区、中部特色农业发展区、南部生态山林保育区。
规划以上庄村为上庄景区的核心,以X090旅游发展轴为主线,串联上庄、宅坦、旺川、石家四村联合发展,以徽文化体验参观为主线,配套其他乡村旅游项目。
以上庄古建筑群为代表的古名居是旅游最重要的核心吸引力。上庄古建筑群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胡适文化、胡开文文化、胡传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是上庄村区别于其他景区的重要砝码。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以徽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型古村落。
宜居——适宜村民居住生活的场所;
宜业——适宜新型农民创业的乐土,以旅游观光为起点、衍生配套旅游服务及其相关产业;
宜游——吸引其他地区人群休闲、旅游、度假的宝地;
文化——突出名人文化、茶文化、古建筑文化、民俗文化等要素,打好文化牌;
生态——依托良好的山水资源、建设成生态环境良好的村庄。
“胡适故里、人文上庄”
“保护、传承、更新、发展”
保护与传承——保护上庄历史文化;保护独具特色的村庄水系和街巷格局,维护奇特的山水自然环境。充分挖掘古村精神文化内涵,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更新与发展——针对上庄特点,提出探索性的系列解决方案,主要体现在古村落物质空间环境的整理、引导并传达保护与发展的正确观念。探索古村在保护中求发展的新思路。
结合现状村庄脉络,以及规划的各个功能分区,通过主要道路串联。形成“六区一带”的布局结构。
图4 村庄整体鸟瞰图
“六区”是指综合服务区、徽文化游览区、入口接待区、商业服务区、乡村休闲区、茶文化体验区。
4.6.1 保护区划分根据上庄的历史风貌特色,按保护规划原则,对古村保护要素区别不同的的保护对象,采取不同程度、不同措施和不同方式的控制保护措施。
保护层次划分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
核心保护区范围:东至杨林桥,南至常溪河以南山体,西至余川大桥,北至上庄村环村北路。
主要保护内容包括:
①形成上庄古村落的空间形态的街巷格局和水圳系统;
②历史传统建筑;
③古民居、古桥、古井、古树;
④组成村庄生活情境的的庭院及构筑物。
建设控制区范围:确保风貌完整性和延续性以及景观廊道通视,确定上庄盆地整体作为建设控制区(包括:余川村和瑞川村)。
环境协调区:组成上庄风水环境的全部山体山脊之间的空间范围为环境环境协调区。
4.6.2 保护要素规划
保护要素分为历史环境要素和自然环境要素两大类。
历史环境要素的整治方式应为保存、维护二种:
①保护街巷的空间比例和尺度、保护和维护空间环境及其铺地;
②结合常溪河的整治,修缮杨林桥、余川大桥;
自然环境要素的整治方式为整修、改造二种:
①上庄古村落周围山体应选择合适树种,广植树木,加强绿化;
②古村落周边的田地应保持耕种农作物的田园风光,发展生态农业,限制使用塑料大棚,不得建设水泥构架,农田的水渠护堤的建设应就地取材,采用天然石材;
③保持组成风水环境的全部自然和人文环境;
④建设生态型村落,垃圾、污水、粪便的处理应注意回收利用,禁止任意排放,污染水体;
⑤保护好村落的环境卫生,整修常溪河和水圳沟渠工程设施,尽可能使古老的水圳水系激活功能,发挥消防、旅游作用。
近期整治规划主要针对现状村庄居民点的环境及发展问题,基于近期可实施性而进行的村容村貌建设、村庄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完善。规划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征询村民意见,经与村民协商,得到认可,方才落实到实施层面。
近期:2015年~2016年
远期:2017年~2020年
图5 村民健身广场
在近期建设过程中,调整并逐步完善上庄村的中心村功能是首要任务。采取的对策:有效整合村庄资源,结合建设项目,不断完善中心村功能。
上庄村现状大范围的环境质量较好,但有局部环境要素变化的趋势(例如村庄内部的水环境),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对大气、水、噪声及污染物的排放进行控制和科学处置,并注重绿化景观的塑造。
上庄村现状配套设施服务品质薄弱,全范围全方面提高配套设施水平,增加部分服务设施,满足村民需求。
图6 杨林水口
发挥上庄村自然和人文资源优势,在村庄特色方面做文章,在整体村庄形象上,利用山水,结合地形,在具体的近期建设中,需要着重对中心区、出入口、沿河的景观环境进行把握和塑造。同时注意丰富村庄内涵,提高村庄文化品位。
集镇规划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综合效益。特别是在近期建设中,根据国家现行的政策,合理挖掘和利用好村庄潜力,以提高建设效率为重点,从而提高村庄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