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佳慧,潘永刚 (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新疆回族穆斯林的饮食民俗、生活民俗、文化民俗等诸多方面与国内其他民族一样,将民俗融入其生活之中,几乎保持着全国各地回民的文化特点。同时本地区回民也鲜明地保留着与新疆本地其他各民族民俗文化相互包容与融合的特点,这些特点从民俗建筑雕刻艺术图案上有一定的体现。
回族的信仰观念来源于伊斯兰教信仰观念,新疆回族建筑的雕刻艺术图案正是受到了其信仰观念的深刻影响。伊斯兰教教义的核心是“认主独一”,其含义为:世界上的一切物质和精神都是安拉安排好的。真主“安拉”是超自然、超现实、永存的,是至仁至慈、无处不在的1)。因此回族的雕刻艺术图案形式严格遵守了伊斯兰教严禁偶像崇拜和“认主独一”的教律,不允许教民崇拜任何偶像的图案形式,所以回民建筑雕刻装饰图案中见不到飞禽走兽的纹样,均以奇花异草图案和一些几何图案雕刻为主,以此来装点他们的生活。
另外,由于伊斯兰教教义所蕴含的内容是构建真、善、美相统一的理想人格,《古兰经》要求穆斯林“信道而行善”,驱恶从善,驱邪归正,主持正义和公平。提倡忠诚孝道、为人正直、诚信做人、以德报德、仗义疏财,宣扬朴素的道德伦理观2)。所以在建筑雕刻图案中多采用来自生活中常使用的物品、植物、伊斯兰经文的纹样等作为主要装饰素材,具体体现了回民族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不铺张浪费、主张朴素的特点。
在回族人传统的服饰审美意识中,都是遵循伊斯兰教有关教义,形成了一种大家共同认可、约定俗成的规范标准。在图案的选择上依然禁止用人物或动物的形象图案,在色彩的选择上多以白色为主,适当搭配灰、蓝、绿、红、黑等颜色装饰点缀,例如男子的小白帽、白衬衫,女子的白盖头、白纱巾等(如图1),从而使其服饰显得庄重大方;在服饰的装饰图案中,多为绣着伊斯兰风格的花边图案、各种鲜活的花草图案、伊斯兰文字等图案,如星月图案、阿拉伯文的“真主至大”以及“清真言”等。
图1
在服饰上运用的很多装饰素材和颜色同样会运用在建筑的装饰上。他们采用独到的手法,将简单的素材进行精心结合和再创造,既起到了装饰建筑的效果,又体现出独特的新疆回文化特征。
新疆回族穆斯林对“茶”情有独钟,例如“盖碗茶”。甘、宁、青等地区的回族穆斯林对盖碗茶的优劣有十分严格的标准和定规,而新疆回族穆斯林,他们往往是只要感到茶汤清香爽口、去乏解渴、振奋精神,能够表达出主人对客人的尊敬和敬意即可。
回民一般款待贵客时,最讲究用“三炮台”盖碗子,所谓“三炮台”盖碗子,是由盖子、托盘、茶碗等三个部件组成,三个部件在喝茶中各有其用。新疆回族穆斯林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选用盖碗子,所用的盖碗子有精粗之分,有普通陶瓷的,也有用铜、白银景泰蓝掌盘的,还有用玉做的盖碗子。由于新疆回族穆斯林对盖碗茶的特别喜爱,所以在建筑的雕刻艺术图案选择中,以“盖碗茶”的部件作为装饰素材的雕刻作品也屡见不鲜。
新疆回族穆斯林民众十分好客,对本族的乡邻特别热忱,民间那种“天下回回是一家”的说法得到了大家的共同认可。在招待客人时他们喜欢采用果碟、茶水、点心以及特色传统饮食以示热诚。在居室的装饰上,他们会用花瓶、香炉等,体现对客人的敬意与对自我的情操陶冶。通过调研,这些呈现在建筑雕刻艺术图案中的碟、碗、杯、壶等餐具以及装饰用的花瓶、香炉等图案都隐喻了他们美好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此雕刻匠人将这些作为素材进行艺术处理后运用在雕刻艺术图案中,以此彰显独特的回民文化。
新疆回族穆斯林在日常生活中十分讲究洁净的用水,其主要源自于伊斯兰教教义。无论是居住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出于对用水习俗的尊崇,即便是现代家庭基本都有了现代化自来水设施,出于对宗教意识、对老人的尊重,或者是出于回族习俗的养成,平时家中都要准备一把净手壶或汤瓶。其之所以受到新疆回族穆斯林的喜爱,一是其容水量仅够每次大、小净的用水;二是汤瓶、净手壶的密封效果和独特的构造不会对水造成污染。把汤瓶作为素材使用在建筑雕刻图案中,体现“洁净的用水”这一民俗对回民的深刻含义(如图1)。
回族雕刻艺术中最为著名的是砖雕,主要源于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砖雕,俗称回族砖雕,作品大多装饰在门厅、照壁之间。回族人在选取砖雕纹样的时候,均以《古兰经》文、植物花卉、几何图案为主要素材进行雕饰,其中也包含传统汉文化中的梅兰竹菊、明月松风、及荷花莲叶等图样,构图疏密有致且精美绝伦。
在雕刻艺术的装饰中所采用的植物纹样是丰富多彩的,其含义代表吉祥。就内容而言,有竹、松、柏、榆、柳等树木,牡丹、桃花、杏花、梅花、兰花、菊花等花卉,瓜、果、桃、柿、葡萄、玉米、花生、蘑菇等果实,还有的植物纹样则是以卷草、枝蔓构成的各种图案。其平面构图的方式是由中心向外扩展,以此组成同向或者逆向的连续带状或者抽象简化的程序式图案。我们常常可以在写满经文的天花板、梁柱、墙面上,看到各种植物纹样在经文间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回族雕刻艺术对植物的特别偏爱除了是源于伊斯兰教义中“真一说”以外,还同样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例如,回民同样将“松”视为“百木之长”,在雕刻中运用松的纹案,主要是体现祝颂、长寿的含义,正好映衬了“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句老话。松的另一个特点是凌霜不凋、冬夏长青、苍劲挺拔,同时也是坚贞不屈、永垂不朽的象征,这也是回族雕刻艺术家在雕刻纹样中想要传达的思想。竹子在雕刻中也常常被采用,主要是想体现其潇洒脱俗、清秀俊逸、凌云有志的精神。百花在雕刻中寓意颇丰:梅花的冰清玉洁,傲骨嶙峋,象征气节与坚韧,同时寒梅报春,具有吉祥喜庆的意义;桂花,象征“贵”,有富贵的寓意;牡丹有“国色天香”之称,代表富贵;芙蓉代表荣华,芙蓉花与牡丹花组合在一起的纹样,象征着荣华富贵。除此之外,回民在雕刻的过程中,也会采用兰花作为素材,因为兰花清雅芳香,花质素洁,以此表达君子的高洁品质。水仙、合欢也会被采用,水仙象征吉利,合欢象征团圆和吉祥。
这些装饰纹样有着共同的特征:首先,花纹都很细小并且细腻,十分强调其立体感;其次是不留空白,在所要装饰的面都会布满花纹;最后是注重与花草自身的结构特点相结合,或与文字相结合以及与集合纹样相结合,共同组成丰富的画面,以此来表现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积极乐观的态度。例如,在新疆回民建筑雕刻图案中,以葡萄作为装饰对象居多,我想主要是由于本地区多产葡萄,且葡萄有象征多子多孙的含义(如图2)。生动形象的葡萄树上结着一串串葡萄,基本没有进行抽象加工,葡萄树下的小板凳上放着回族穆斯林所钟爱的净手壶,深刻的体现出“洁净的用水”对穆斯林的重要意义。
图2
又例,图3中为一簇颇有生机的荷花图,两侧分别为牡丹和葡萄组成的图案。此图案主要象征了热情好客的回族人民崇尚清廉、为人正直,他们年年丰收,生活丰衣足食,用最好的礼物来迎接远方的客人。
图3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在回民建筑的装饰手法上,工匠们总是将生活中的种种细节经过艺术处理后,构成独具装饰特色的纹理图案。也正是由于这种文化特征,构筑出独具点回族风格的建筑装饰艺术形式。
回族建筑雕刻中的几何纹样多用在宗教建筑中的门楣、格扇、窗格及砖雕的边饰上。其几何纹样与汉族传统建筑装饰纹样在布局上的疏密不太相同,回族建筑几何纹样的突出特点是繁复致密,几乎不留空白。其几何样式多为一至四方连续的回纹、锦纹、井口纹等。在几何纹样中大量采用多角式、格子式、锯齿式和回环式等构图方式,常以密集性连续性的花纹组合成整体的图案,体现回族建筑装饰中几何纹样的特征(如图4)。
图4
图5
回族建筑雕刻纹样中采用了大量的阿拉伯文字(如图5),将其组成图案,用于民居、清真寺、拱北的匾额、对联及砖雕壁的装饰上,从而构成回族建筑独特的装饰效果。运用书法文字艺术所特有的装饰美为建筑艺术服务的特点,在回族建筑的雕刻艺术中体现的更为全面。无论是在清真寺、回族的民居、清真餐厅的雕刻装饰中,都能或多或少的发现以《古兰经》文中部分内容作为素材的雕刻装饰。在装饰手法上,它接受了中国汉文化传统的各种书写形式,体现出线条均匀流畅、形体自然优美、棱角分明硬朗的特点。常常将经文书写排列为圆形、正方形、矩形、六边形、菱形、扇形等多种形式。这种雕刻艺术形式,与回族的宗教信仰和长期的伊斯兰文化熏陶有很大关系。他们对伊斯兰文化的崇拜,体现在对阿拉伯文字的热爱上,从这一种雕刻装饰形式可以表现出他们发自内心的虔诚。
回族民间雕刻匠师通过对生活的观察、概括,运用丰富的想象,集所选素材各自优美的部分来创造理想之物。他们还善于把理想的事物和现实的物品结合起来,从美好的愿望出发,把不同时间、地点甚至两种生活的物品图样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可视雕刻纹样形象。
在回民的整个建筑装饰图案的组织与设计中,体现了伊斯兰建筑艺术所追求的和谐审美理念。新疆回族在受到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影响与作用后,又结合当地特有的民俗文化,在建筑的雕刻纹样中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征,沉积了其清晰的文脉,表达出自身的精神追求,深刻的体现出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与生活态度。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文化思潮相互渗透的多元格局影响下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了解各民族的文化,涉及与借鉴传统民族建筑文化的精髓,继承和发扬民族建筑的思想,让优秀的回族建筑更显民族性和地域性。
[1]陈震东.新疆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刘伟.宁夏回族建筑艺术[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
[3]刘志平.中国伊斯兰教建筑[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5.
[4]杨新民.新疆回族民俗[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4.
[5]王小东.新疆伊斯兰建筑的定位[J].建筑学报,1994(3).
[6]李卫东.宁夏回族建筑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