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调查分析

2015-11-26 02:57申丽辉张二朴
现代语文 2015年30期
关键词:版纳民族语言语言文字

□申丽辉 张二朴

西双版纳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调查分析

□申丽辉 张二朴

西双版纳是我国西南边陲云南沿边的民族地区,聚居着傣、哈尼、拉祜、布朗、基诺等12个少数民族。通过对版纳地区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现状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解决的对策。

西双版纳 普通话 调查

西双版纳位于我国的西南边陲,地处云南的最南端,北面与思茅地区接壤,东、西、南三面与老挝、缅甸相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沿边民族地区。该地区是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自治州,辖区有一市二县,即景洪市、勐海县和勐腊县,总人口约为114万。版纳地区聚居着傣、哈尼、拉祜、布朗、基诺等12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州人口的75%,其中傣族占总人口的34%,其他民族占41%。各民族均使用自己的传统语言,除傣族外,其他少数民族没有传统文字。

为了解版纳地区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现状,本次调查地点选取了景洪市、勐海县和勐腊县,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兼以访谈、观察为辅的调查方式,对该地区居民普通话相关学习、使用情况,接受、认识程度及汉字使用情况等多方面内容做出有效的文字记录与数据统计。共发放调查问卷210份,其中景洪市80份,勐腊县80份,勐海县5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有效问卷占问卷总数的95%。问卷调查范围包括景洪市的勐罕镇、嘎洒镇,勐腊县的勐满镇、关累镇,勐海县的勐海镇。问卷调查涉及人员有村民、学生、乡镇从业人员、教师、个体经营者等,并对部分人员进行了访谈。此调查涉及到的民族有傣族、哈尼族、布朗族、基诺族、彝族、回族、汉族。

一、西双版纳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现状调查

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即为“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中国社会科学院苏金智教授认为,“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一般要包括以下内容:1.背景信息;2.母语问题;3.能力问题;4.使用问题;5.语言态度。”①本课题通过对以上内容的调查,考察版纳地区不同背景人群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实际情况,并综合分析版纳地区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现状。

(一)调查对象情况统计

1.调查对象的性别构成。男性105人,占52%;女性95人,占48%。男性的比例略高于女性。

2.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35岁以下100人,占50%;36~45岁64人,占32%;46岁~60岁27人,占14%;61岁以上9人,占4%。调查对象年龄以35岁以下的人群为主体,其次是36~45岁的人群,61岁以上最少。

3.调查对象的学历构成。初中或初中以下有104人,占52%;高中或中专68人,占34%;大专18人,占9%;本科及以上者仅有10人,占5%。调查对象的受教育程度涵盖了从初中以下到本科及以上的各个学历层次。

4.调查对象的职业构成。村民69人,占34%;学生42人,占21%;乡镇从业人员25人,占12%;教师4人,占2%;个体经营者14人,占7%;其它46人,占24%。调查对象的职业既包括教师、学生、乡镇从业人员,也包括了村民、个体经营者,以及从事其他工作的人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查问卷情况分析

根据苏金智教授对“语言文字使用情况”概念的界定,本次调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情况”主要内容包括:1.普通话作为母语的情况;2.普通话在不同场合使用的情况;3.普通话能力情况;4.普通话学习情况;5.对普通话的态度;6.汉字使用情况;7.对汉字使用的态度。

1.普通话作为母语的情况

母语是一个人从小习得的语言,也称第一语言。父母或抚养人的语言对小孩母语的习得非常关键。针对母语问题,我们选取了“上小学前您最先学会的是哪种话?”这一提问。版纳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地,多数人的母语并非普通话。具体情况如下:

表1:调查对象上小学前最先会说的语言

数据显示,55.5%的人上小学前最先会说的是本民族语言,32.5%的人上小学前最先会说的是汉语方言,12%的人上小学前最先会说的是普通话。可以看出,大部分人的母语是本民族语言,也有部分被调查者最先学会的是方言或普通话。这是由该地区的不同民族居住在一起相互交往或通婚,以及教育的普及和国家推行普通话所致。

2.普通话在不同场合的使用情况

普通话在不同场合的使用情况,主要分为非正式场合和正式场合。调查结果如下:

表2:调查对象在家中、本地集贸市场等非正式场合习惯使用的语言

表3:调查对象在医院、政府机关等正式场合办事最主要的交际语言

从以上数据看,在非正式场合,使用普通话的比例较低,有27人,只占13.5%;使用汉语方言的比例最高,有105人,占52.5%;使用本民族语言的63人,达31.5%。在医院、政府部门等正式场合,使用普通话的人达到81人,占40.5%。对比结果表明:使用普通话的比例随着使用场合的非正式程度而递减,随着使用场合的正式程度而递增。

3.普通话能力情况

普通话能力情况,就是指人们使用普通话的水平已达到的程度。具体情况如下:

表4:调查对象的普通话水平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只有3人听不懂也不会说普通话,占被调查人数的1.5%;86%的人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约59%的人认为自己能够熟练使用普通话,但其中29%的人觉得口音较重,认为能流利准确地使用普通话的人数比例只有30%;基本能用普通话交流,但不太熟练的占27%;12.5%的人能听懂一些普通话但不会说。通过访谈发现,大部分人能用普通话回答问题,但他们的普通话都不太标准,普通话水平有待提高。

4.普通话学习情况

普通话学习情况包括:您学说普通话的最主要途径,您学说普通话遇到的最主要问题,您学习普通话的目的,您希望学习普通话后达到的程度,您最为熟练的语言以及与本民族人说普通话的感受。具体如下:

表5:调查对象认为学说普通话的最主要途径

调查数据显示,学习普通话49%的人通过学校;4.5%的人通过培训班;12.5%的人通过看电视听广播;还有31.5%的人通过社会交住;只有2%的人是受家里人的影响。可以看出,学校仍是推广普通话的主要阵地,社会交往也是人们学习普通话的重要途径。

表6:调查对象认为学说普通话遇到的最主要问题

数据显示,学习普通话遇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周围的人都不说,约占41.5%;31%的人认为是受本民族语言的影响;25.5%的人是受汉语方言的影响;还有2%的人怕被别人笑话。可以看出,受口音影响是普通话水平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没有形成说普通话的环境,则成为推广普通话的主要障碍。

表7:调查对象认为学习普通话的目的

数据显示,对于学习普通话的目的,约47.5%的人是为了更多地与他人交往;25%的人是工作或业务上的需要;15%的人是为了进一步学习的要求;为了找个好工作或个人兴趣的均只占6%。这说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对普通话的需求也就越来越迫切,学习普通话的意识和主动性也有所增强。

表8:调查对象希望学习普通话以后达到的水平

数据显示,学习普通话希望达到的程度,约38%的人希望能流利并准确地使用;22.5%的人希望能熟练使用;约31%的人希望只是能满足与人交往的需要;只有8.5%的人没什么要求。这说明大部分人学习普通话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人们对普通话的认同感和期望值在逐步增强。但通过访谈,人们的期望值和实际讲普通话的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表9:调查对象运用最为熟练的语言

数据显示,调查对象中运用最为熟练的语言是本民族语言,占48%;其次是汉语方言,占45%;只有7%的人选择了普通话。可见,本民族语言或汉语方言仍然是人们最为熟悉的语言,这与他们在民族地区长期生活密切相关。

表10:调查对象与本民族人说普通话的适应程度

数据显示,调查对象在与本民族人说普通话时,很自然的占23%;不太自然的占46%;不自然的占31%。这说明在与本民族人交往时,喜欢用自己熟悉的语言进行交流,心理上还没有完全认同普通话作为主要交流语言。

5.对普通话的态度

对普通话的态度包括:您认为所在地区有无必要推广普通话,普通话在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您认为当地媒体语言的选择,您希望当地中小学的主要教学语言,以及您认为普通话是否会取代本民族语言等5个方面。

表11:调查对象对居住地区推广普通话所持的态度

调查人群中,74.5%的人认为在所居住地区有必要推广普通话;25.5%的人则认为没必要推广普通话。可见,有少部分人对推广普通话持否定态度,没有意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

表12:调查对象认为普通话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调查数据显示,认为普通话在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大的比例占36.5%;认为普通话所起作用一般的占45.5%;15%的人认为很小;还有3%的人认为普通话没用。这可能和人们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系,有些人由于工作或业务的需要,与人打交道时用普通话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表13:调查对象对当地广播、电视等媒体语言的态度

调查数据显示,72.5%的人赞成当地广播、电视等媒体使用普通话;11%的人赞成使用汉语方言;16.5%的人赞成使用本民族语言。这说明大部分人支持大众媒体上使用普通话,媒体对推广普通话有重要作用。

表14:调查对象希望当地中小学主要使用的教学语言

数据显示,希望当地中小学的教学语言主要使用普通话的占75.5%;使用汉语方言的占3.5%;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占6%;赞成使用普通话和汉语方言的双语教学占14.5%。这说明人们普遍认同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普通话在教学领域的主体地位已得到大多数人的普遍认可和尊重。

表15:调查对象认为普通话是否会取代本民族语言的情况

数据显示,18%的人认为普通话会取代本民族语言;62.5%的人认为普通话不会取代本民族语言;19.5%的人对于这一说法不确定。不难看出,大部分人认为本民族语言非常重要,坚信不会被普通话取代。从访谈了解到,有一部分人担心本民族语言或方言会随着普通话的普及逐渐消失。

6.规范汉字使用情况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包括的另一方面内容是规范汉字。通过调查,重在了解人们使用规范汉字的情况和对汉字所持的态度。

表16:调查对象是否看得懂汉字

数据显示,对于调查对象能否看得懂汉字这一问题,只有9.5%的人完全看不懂;33.5%的人能看得懂简单的汉字;57%的人能看得懂报刊杂志。这说明大部分人对汉字是比较熟悉的,随着普通话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学习汉字,了解汉字。

表17:调查对象是否会写汉字

数据显示,77.5%人会写汉字;只会写一些汉字的占19.5%;完全不会写的只占2.5%。这说明在普通话普及的同时,人们对汉字也逐步接受,大部分人已学会了读写汉字。

表18:调查对象最熟悉的文字

数据显示,最为熟悉的文字中,约85.5%的人选的是汉字;12.5%的人选的是本民族文字;只有1.5%的人选的是英文。这说明绝大部分人对汉字已经很熟悉,汉字已逐步成为当地的通用文字。

7.对汉字使用的态度

表19:调查对象对当地广告、招牌、标语等选用的文字所持的态度

数据显示,对当地广告、招牌、标语等,53%的赞成使用本民族文字、汉字两种文字;34%的赞成使用汉字;4.5%的赞成使用本民族文字;8.5%的人认为无所谓。这说明大部分人在学习汉字的同时,仍希望保留本民族文字。

表20:调查对象是否知道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调查数据显示,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道并有所了解的只占19.5%;知道但不清楚有关内容的占35.5%;不知道的占44.5%。这说明应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宣传力度。

二、调查的主要结论及相关建议

本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情况调查数据反映了西双版纳地区推广和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现状。通过对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并掌握版纳地区推广普通话及规范汉字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今后本地区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出建议,为有关语言文字部门制定政策和研究机构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版纳地区普通话基本普及,但普通话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调查数据显示,能够使用普通话交流的人达到86%,听不懂也不会说普通话的只占被调查人数的1.5%,能流利准确使用者只占30%。这说明普通话在版纳地区已经基本普及,但普通话水平还有待提高。在访谈中发现,由于受到方言或民族语言的影响,有些人普通话说得较为生硬,带有浓重的母语口音,致使普通话发音不标准。这也反映出版纳地区在普通话基本普及时,工作重点将是提高人们的普通话水平,进一步加强普通话推广应用。

(二)人们学习普通话的愿望比较强烈,但学习途径有待拓宽

调查分析显示,74.5%的人认为所在居住地区有必要推广普通话,这说明推广普通话已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大家有学说普通话的需求,但学习普通话的途径主要是学校学习和社会交往,分别占49%和31.5%。学校学习固然是普及和推广普通话的主要阵地,但对于离开学校走入社会的人来说,会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学说普通话,可能会产生放弃学习普通话的想法。因此,版纳地区的推普工作应加大力度,在拓宽学习普通话途径上找方法,使学习形式灵活多样。

(三)普通话的使用环境已有改善,但使用普通话的自觉性偏低

普通话的使用与语言环境有着密切关系。调查显示,在非正式场合,使用普通话的比例较低,只占13.5%;在正式场合,使用普通话的人占40.5%。在正式场合说普通话的人数明显高于非正式场合,多数人已逐渐认同普通话是公共场合的交际语言,使用普通话的环境明显改善。但在非正式场合使用方言的比例高达52.5%,这说明汉语方言仍然具有较高的地位。从访谈中了解到,有部分人担心本民族语言或方言会随着普通话的普及逐渐消失,18%的人认为普通话会取代本民族语言;有19.5%的人对于这一说法不确定。对于人们的各种担心或误会,可通过宣传国家的有关政策来及时消除。

(四)人们对汉字有较强的认同感,但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了解不多

由于普通话的推广,人们越来越多地学习和规范使用汉字。调查数据显示,只有9.5%的人完全看不懂汉字;2.5%的人完全不会写汉字;约85.5.%的人最熟悉的文字是汉字。可以看出,大部分人都对汉字有强烈的认同感,掌握和使用规范汉字的人数已占据大部分。但是,对于国家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了解的人并不多,不知道的人群占了44.5%。这表明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大力宣传和贯彻这部文字法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充分发挥当地教育机构的作用,努力提高人们的普通话水平。西双版纳地区方言众多,语音、语法纷繁复杂,给普通话学习者带来一定的难度。教育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可以开展调查与整理方言资料的工作,总结出当地方言和普通话的对应规律,结合当地人们学习普通话过程中存在的发音特点及困难,有针对性地指导普通话学习者克服方音障碍,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加强普通话师资力量的建设,定期开展普通话师资培训或研讨交流活动。

第二,拓宽当地人学习普通话的途径。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核心阵地,可以每年举办几期普通话培训班,动员普通话学习者积极参加培训。也可以招募一些普通话较为标准的大学生,利用假期到民族地区教授普通话。看电视和收听广播已成为们休闲娱乐的方式,也可以在当地电台或电视台开设普通话专栏,调动人们学说普通话的积极性。

第三,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及时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加强对语言文字立法及相关知识的宣传,增强人们的语言法制意识,形成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氛围,使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作用得到增强。版纳地区是闻名世界的旅游胜地,应大力加强公共场合使用规范汉字的有效管理,尤其是地名路标、站台名称、宣传栏、广告牌等面向公众的示意性文字,必须规范使用汉字。

第四,正确处理普通话和民族语言及方言的关系。要尊重民族语言或方言使用者的语言感情,及时消除人们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国家推广普通话并非禁止民族语言和方言的使用,也不是要求在任何场合都使用普通话,更不是要消灭民族语言和方言,而是要在此基础上让人们学会普通话,以便相互交流与学习。普通话和民族语言是互相平等、共同发展的关系。

(本文系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云南沿边民族地区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调查研究——以版纳、普洱、临沧为例”[项目编号:YB2013075]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苏金智.国内外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概述[J].语言文字应用,1999,(4).

[1]骆小所.文化与语言:云南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的语言文化比较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

[2]李宇明.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J].语言文字应用,2012,(2).

[3]黄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述要[J].民族翻译,2013,(3).

(申丽辉 张二朴 云南昆明 云南师范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 650092)

猜你喜欢
版纳民族语言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三元互动下的德宏民族语言舆情探究
中国民族语言的标准与数字化
马硕山
西双版纳
论新中国广西各民族语言和谐的社会成因
古代新疆汉族学习其他民族语言现象说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