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煜 韩荣 马玲 唐金华
新时期医学生职业素养现况、存在问题及提升策略研究*
陈煜①韩荣①马玲①唐金华①
职业素养作为一种必须经过后天培养塑造而成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或者通过某一两门课程就能够培养而成的,它需要一个系统的、广而全的课程体系和一个人文气息浓厚、道德氛围良好的环境熏陶。但长期以来医学院校对于医学教育的定义从根本上还是专业教育,虽然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文精神的日益凸显,近年来医学院校也逐步采取了与综合大学合并、增加人文社科类课程等方式力求对医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提升,但事实证明,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并不能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如何提高医学高等教育的有效性,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改善恶劣的医患关系现况是现阶段医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医学生; 职业素养; 提升策略
自古以来“医乃仁术,无德不立”,无论是在东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交流的今天,还是在封闭自固的古代,医生都是一种被赋予了更多期望和要求的职业[1]。从医者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临床技能外,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奉献精神、判断、学习能力等。近日,温岭持刀伤医、齐齐哈尔棒杀医生、潮州医生受辱、南京护士被殴等一系列伤医案件触目惊心。2014年两会期间,医患关系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12月-2013年7月间,每年每所医院发生的医患纠纷平均数从2008年的16.6次上升到2013年的27.3次。《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医患之间的信任度较高”的人仅为9.5%,曾经受到过围攻威胁的院长占50.0%以上,发生过暴力伤医事件的三甲医院占70.0%以上,61.48%的医院发生过设置灵堂、摆设花圈等现象[2]。在两会中提出的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议题中,很多代表指出了医生的职业素养问题。如何提高医学高等教育的有效性,提升医学生的职业素养、改善恶劣的医患关系现况是现阶段医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对职业素养最早的界定来源于San Francisco所著的《职业素养》一书,其中指出:职业素养是是职业的内在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3]。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其具体表现在工作中,即为Career quotient(职商,简称CQ),CQ体现了一个人作为社会人在职业场所中表现出的成功素养及处世智慧,是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在职场中挥洒自如的关键。随后,美国学者斯潘塞(1993年)提出的“素质冰山”理论中将社会人的素质演化为水中漂浮的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部分仅能占到1/8,它代表的是就业者显性的职业素养,如知识、技能等;而隐藏在水面以下的7/8则代表着人们看不见的隐性职业素养,如职业道德、作风、意识和态度等[4]。显然,隐性素养才是区分绩效优异者与平平者的关键因素。尽管对于医生的职业素养内涵的界定至今尚在完善阶段,但是国内外在医学高等教育教学领域加强对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却早已达成共识[5]。2001年,IIME(国际医学教育学会)颁布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中明确提出了医学生需要具备7大领域60种核心能力,该方案从专业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医德修养和人文素质等多个领域提出了对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等方面具体的要求。2002年,教育部召开医学教育标准国际研讨会,在国际医学教育标准的基础上拟订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标准,其中专门从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方面提出了12条标准,具体包括遵纪守法、珍视生命、注重伦理等内容[6]。通常情况下,医疗工作者的职业素养主要由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实践技能、道德修养、心理素质、沟通技巧、批判性思维、应变能力等方面组成[7]。在现实工作中,一个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医学生要热爱医疗卫生事业,要具备为人群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爱岗敬业。
2.1 现阶段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现况 长期以来医学院校对于医学教育的定义从根本上还是专业教育,虽然实行的是5年制教学,包括1年的基础课,2年的专业基础课,1年的专业课和1年的临床实习,虽然相比其他专业而言已经属于较长学制,但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文精神的日益凸显,现有的5年制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8]。尤其是这种专业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医学生进入临床工作后在职业素养和临床技能方面表现出的不足,已经成为现阶段制约医学教育发展的瓶颈。调查结果表明,现阶段医学生对学校在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操作和技能方面培养的满意度为68.7%,但对人文社科类、知识拓展类、通识类课程的满意度仅为23.6%,一方面学生认为此类课程占有的课时数太多,开设没有必要,但另一方面也表示期望增加有关医学职业素养相关的宣传和熏陶。学生对职业素养类课程满意度不高的原因主要在于授课方式单一、不明白授课目的等,见表1。事实上,医学的课程负担本来就重,如果通识类、人文类的课程再以传统的课堂填鸭式教学方式授课,很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研中学生反映,尽管学校开设了相关的职业指导课程,但是统一购买的网络课程,用的是综合大学的职业素养教育教程,对医学生专业领域的职业意识、职业方向、职业价值观等基本没有涉及。学生在上学期间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就不会主动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和设计,对学习目标和目的也就不明确,就更不能理解职业素养类课程开始的目的,如此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医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表1 影响提升职业素养类课程满意度的主要原因
2.2 现阶段医学生对职业素养认知与重视程度 医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识决定了其在5~8年的临床知识学习过程中对个人能力培养的态度。然而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86.4%)学生都认识到了职业素养对于医学生非常重要,但清楚医学生职业素养内涵的学生并不多(35.3%),而在这些自认为了解职业素养内涵的学生中,对于医学生职业素养内涵的理解也大部分停留在专业知识过硬和实践技能良好的层面上。进一步对职业素养不同指标重视程度进行调查发现,在学生的心目中,精湛的实践技能和过硬的专业知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对于医德信念、人文素养、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却表现得可有可无,见表2。这与现阶段中国青年报上公布的“60.0%以上的医疗官司都是由医患沟通不畅所造成”结论形成鲜明对比,起码在现有医学教育培养体系下,学校没有能够让医学生在培养阶段中认识到,医德医风、医患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心理健康是成为一个合格医务人员的必备条件,甚至是决定其将来是否能成为一个成功医师的关键所在。
表2 医学生对职业素养不同指标重视程排名 %
3.1 医学教育中职业素养的内容不明确 在当下的医学教育界,由于执业医师通过率这个金标准的压力,大部分医学高校依然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洪流中保持着成绩大于一切的教育方针,这样的教学策略导致了大部分的医学生只注重理论课程的学习,而忽视了综合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9]。同时,长期以来,医学教育界对于职业素养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对于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也没有清楚的界定,如何培养,从哪些方面培养,应达到什么样的培养目标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大部分学校都是通过人文类、思修类和通识类课程来诠释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但对课程的安排又不尽合理。就人文课堂来说,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主要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样的课程来演绎的,这就造成学生对于医德、责任等情感认知停留在理论层面,很少能设身处地的作为一个医者去考虑,而整个教育的考核机制又着重于专业知识,这样就使得学生过分关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而忽视了人文精神,对医生行业的责任与诚信认知缺失,甚至错位[10]。
3.2 课程形式单一,实践能力不足 尽管近年来医学院校也逐步采取了与综合大学合并、增加人文社科类课程等方式力求对医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提升,但事实证明,仅仅依靠课堂教学并不能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培养,在培养中实践。事实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尽管现阶段大部分医学院校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已经达到了4:6,并且安排了1年的临床实习,但事实上,由于近年来连年扩张,大部分医学院校的大动物实验和小组实验根本无法开展,而实习期安排在第五学年,恰逢学生考研和就业矛盾综合期,实习效果可以想象。缺乏实习经验直接导致医学生临床经验不足,对未来的职业生涯不能很好的规划,缺乏对一个真正医生心理的体会,无法正确得对未来作出合理规划。鉴于此,2015年教育部、卫生部全面启动了5+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所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建立5年医学院校本科教育加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提升医学生职业素养和临床技能。
3.3 就业指导不到位,心理素质不高 当下医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成长的过程大多数都属于爱的接受方,这就造成了他们对分享,关爱等情感理解较少,甚至是缺失[11]。而古语有云:“医者父母心”,这与当下的情况正好相反,过分的“溺爱”造成大家情感冷漠,极端个人主义,对外部事物漠不关心,待人冷漠,不能与同学或者未来的患者有良好的沟通。除此之外,在市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今天,加上网络盛行,学生们容易受到外部不良信息的影响,存在职业价值观念定位不准、职业标准定位偏低、道德理念不良等现象,学生群体中存在着金钱主义盛行的不良风气,造成部分学生奉行唯利是图,金钱至上这样的理念,对人际关系的认识也都庸俗化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非常不利于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而现阶段缺乏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程,根本无法与恶劣的外环境对抗,除此以外层出不穷的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影响了医生职业的圣洁性,同时也影响了医学生们对自身价值的认识。
4.1 明确医学职业素养培养内容、构建课程体系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和前提,就医学教育而言,要培养素质良好的医学生,必须使之建立完全符合现代医学事业要求的、合理的课程体系[12]。医学生不仅要学习医学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将社会学、心理学、法律学等人文类知识内化为职业素质。在美国,有50%以上的医学院增设了心理、医学伦理、医学人文等课程,帮助医学生开阔视野,提高人文素养。在欧洲国家,大部分医学院校要求学生必修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通识课程,以帮助医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学会观察、分析、理解和判断社会行为以及社会生存法则,同时,欧洲的通识课程更强调帮助医学生了解自我、实现自我和完善自我。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医学通识课程更强调医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更多地选择开始医学社会学、医学人文学、医患关系与人际交往等课程来有针对性的对医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提升。因此,国内应该在借鉴国外成熟的课程体系基础上,构建出符合中国医学教育特色的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明确医学职业素养培养内容、构建课程体系。
4.2 丰富学习形式、提升学习效果 单一的课堂教学已然无法达到全面提升医学生职业素养的目的,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要进一步丰富职业素养类课程的教学形式,将实验、实践、第二课堂、大学生创新实验等多种活动都纳入到职业素养类课程体系的学分中,使学生在重视职业素养的基础上领会医学职业精神、提升医学职业能力[13]。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要帮助学生摆脱学识脱节的现象,通过组织医学专家,杰出校友的回校讲座,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一生的天职就是救命治病。在课程形式上,可以组织学生们参加志愿者、献爱心等社会活动,整合学校的人文课程,在潜移默化中让同学们产生关怀、分享和助人等情感[14]。在实践活动中,与患者交流,以培养高尚的医德,使学生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和谐的医患关系,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并在实践中体会到学生们之间互相合作的意识,培养团队意识,让同学们的情感在为人民服务中得到升华。在考核机制上,除了对卷面的考量,还要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医德水平的考量,纠正学生们唯利是图的心理,使学生真正的意识到医生所应具备的技能与职业心理,让学生不仅成为合格的医生,更成为有思想的社会活动者,为整个社会事业的进步贡献力量。
4.3 强化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 强化医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医生行业应具有的信仰及操守,让他们认识到医生行业在整个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使他们用自己的热忱、激情来热爱这个行业[15]。同时,帮助学生们正确的认识自己,客观、独立、冷静的对自我进行批判、认知、再批判、再认知,清楚地认识自我以便更快、更好地完善自我,避免医学生盲目的自傲、自大或是自卑。其次,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与医疗卫生行业的关系,正确做出评判,在大学生活中有计划地参与活动与实习,提高学习效率。总之,医学院校的责任不仅是培养好的医学生,长远角度上还要对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要综合培养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端正就业心态,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帮助学生们合理得制定人生目标,为今后的个人职业生涯开启创造良好开端。
[1]陈恺,赵牧,李瑞丰,等.医师职业素养评测体系构建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4,35(5):67-70.
[2]王红岩.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2):130-132.
[3]程玉文,成欣蕊,吕怀芳.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人际交往的关系[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9):58-60.
[4]蔡敏,李超.情商培养课程:美国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新途径[J].教育科学,2014,30(3):85-89.
[5]傅麒宁,黄华,唐文娇,等.学生主体性在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的地位[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2,32(12):1371-1373.
[6]闫霄,楚平华.考研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调适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1):116-118.
[7]余钰,范志宇,李舍予,等.长学制医学生职业素养拓展课程探索[J].医学与哲学,2011,32(4):70-72.
[8]陈煜,唐金华,刘涛,等.通识教育对加强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实证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25):3396-3397.
[9]陈煜,马玲,张慧霞,等.地方医学院校通识课程设置满意度调查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6):626-630.
[10]顾敏珺.培育与弘扬疾控职业精神的思考[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134-136.
[11]古叶,顾昭明.大学新生挫折承受力与核心自我评价、主观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4):91-93.
[12]关婷.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医学人才[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5):138-139.
[13]王玉,唐菲,王云峰,等.中国八年制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内容、方法与途径[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4,34(4):573-576.
[14]冯庚.现代医生的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临床医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3):1511-1512.
[15]王君,刘芳.医学院校艺术类课程设置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6):69-71.
The Study of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ism Status Quo, Existing Problems and Improving Strategies in the New Period
CHEN Yu,HAN Rong,MA Li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36):119-122
Professionalism as a must be acquired through the ability to shape culture, is not an overnight or through one or two door course to cultivation, it needs to a system, broad and wide curriculum system and a strong cultural atmosphere, moral atmosphere good environment edification. But the definition of medical education in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been a fundamental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lthough the medi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gradually taken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medical students in recent years. How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edical higher education, the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the bad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are the major problem to be solved at present.
Medical Students; Professionalism; Promotion Strategy
10.3969/j.issn.1674-4985.2015.36.039
2015-10-20) (本文编辑:周亚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14206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项目(XJEDV2014S031);新疆医科大学校级教改项目(YXJY2013-10)
①新疆医科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唐金华
First-author’s address: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Urumqi 830011,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