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莫扎特《凭你那美丽的小手》的情感内涵

2015-11-26 02:19:02蔡俊军西安音乐学院710000
大众文艺 2015年10期
关键词:歌者咏叹调莫扎特

蔡俊军 (西安音乐学院 710000)

论莫扎特《凭你那美丽的小手》的情感内涵

蔡俊军 (西安音乐学院 710000)

音乐会咏叹调作为一种声乐体裁,它与巴洛克以来声乐艺术的发展盛行不无关系。音乐会咏叹调主要源于当时巴洛克时期法国的一种叙事歌曲。莫扎特共创作了五十六首音乐会咏叹调,这些作品的结构风格多姿多彩,既有篇幅点小、结构明晰的,也有篇幅宏大、结构复杂的。《凭你那美丽的小手》是一首爱情的表白,歌词直白淳朴,表达了诉说着对爱情的希求。

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凭你那美丽的小手》;男低音

莫扎特的作品除了大量的交响曲、钢琴曲、歌剧、宗教音乐以外,还创作了一些音乐会咏叹调。其中为男低音创作的共有七首,《凭你那美丽的小手》即是其中的一首。在整个18世纪的后半叶,莫扎特和海顿可以说是西方音乐的双峰。而较之海顿,莫扎特的创作面更加广,音乐元素更加多元。歌唱性、抒情性、戏剧性是他音乐会咏叹调的主要特点。本文主要根据这种音乐体裁的艺术风格和历史文化背景来谈谈在演唱《凭你那美丽的小手》时的情感表现问题。

一、音乐会咏叹调的由来

音乐会咏叹调作为一种声乐体裁,它与巴洛克以来声乐艺术的发展盛行不无关系。虽然西方音乐早起主要的形式是声乐,比如宗教圣咏。但到了中世纪后期和文艺复兴时期,从圣咏、经文歌、弥撒等声乐中脱胎出来的器乐音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当然声乐艺术也在继续发展着,但主要以复调形式为主。到了巴洛克时期歌剧艺术的产生,声乐艺术才真正得到了自主的发展,成为音乐艺术的主流。咏叹调源于意大利的歌剧,但歌剧中的咏叹调不是独立的,它的演唱要顾及歌剧的整体内容和情感表现。音乐会咏叹调主要源于当时巴洛克时期法国的一种叙事歌曲,是当时法国流行的歌曲体裁。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经文歌中的部分片段,后来有人将其中较有特点的部分单独选练出来演唱,便形成了后来这种独立的声乐体裁。

二、莫扎特音乐会咏叹调概述

当时的音乐会咏叹调主要为两种目的而创作。一种是在歌剧演出结束后演员返场是为了答谢观众而演唱的一种宣叙调和咏叹调结合的歌曲形式。二是为特定的歌唱家量身定做的歌曲,这一类歌曲主要用于歌唱家的音乐会演出中,具有很强的歌唱性、抒情性和戏剧性,最重要的是它的独立性,不在依附于其他表演形式。

莫扎特共创作了五十六首音乐会咏叹调,这些作品的结构风格多姿多彩,既有篇幅点小、结构明晰的,也有篇幅宏大、结构复杂的。有的加有宣叙调,有的则是纯咏叹调。有的富于抒情、有的偏于戏剧。在伴奏形式上也比较多样。当时的歌曲主要是乐队伴奏,多为编织较小的弦乐队。在男低音中有时候用低音提琴和钢琴伴奏。莫扎特的许多音乐会咏叹调都有故事情节,是一个完整的叙事过程。这些作品可以说是歌唱性、抒情性、叙事性和戏剧性的高度统一。

三、《凭你那美丽的小手》的歌词与音乐

《凭你那美丽的小手》是一首爱情的表白,歌词直白淳朴,表达了诉说着对爱情的希求。歌词大意是:凭你那美丽的小手,凭你那妩媚动人的眼睛,我发誓永远爱你绝不再爱别人。微风、山岩和绿树,都知道我在为你叹息。它们在向你倾诉,我永远忠于你,把你的眼光变柔和,说恨我还是爱我。我胸中激荡着柔情

要你叫我心上人,天地鬼神都不能改变,我对你的一片心。歌词虽然浅显意直,但它却表现了歌者无可替代的对爱人的忠诚。“凭你那美丽的小手和动人的眼睛”歌者已经深陷其中,但不是为了别的,是因为梦幻式的直接体验。这种爱情不需要理性的思考和基于世俗的逻辑推理,它是直接的,纯体验式的。虽然歌者描述了爱人的“手”和“眼睛”,但我们已经可以想象她的完美和善。在歌者看来,爱人的美是无法形容的,但这种美又表现于她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因此看到她的“手”和“眼睛”就足够了。对爱人的思念和情感已经融贯全身,甚至已经濡染了身边的微风和周围的山岩绿树。这种无法言说之情已经把世界连接在一起,融合为一。不可能用理性去思考,因为它的圣洁已经超越了人的思想和世界无限。因此,只能用最最直白的话语将它表达出来,反而显得更加神圣。

18世纪经的音乐虽然处于古典主义时期,但思想文化上的浪漫主义已经开始盛行,特别是盛极一时的“狂飙运动”是对17世纪古典主义的反叛。而且这种罗曼司的骑士式的爱情本就是西方自中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的传统。但这种爱情不是肉欲的,而是精神的,或者说是“柏拉图”式的。特别是这一句“凭你那美丽的小手,凭你那妩媚动人的眼睛,我发誓永远爱你绝不再爱别人,”把人直接引入中世纪教堂中圣母的形象。

音乐的结构也叫简单明晰,为二部曲式。音乐的叙述是直线式的,没有主题的反复和再现。音乐随着歌词情绪的发展指导高潮。旋律用上用了很多的装饰音,如颤音、回旋音,及一些表现男低音的小技巧。调性也很单一,为D大调,调式非常明确。

四、演唱及情感表现

总的来说,这首作品还比较有难度。音乐的线条起伏和音程距离都较大,使音乐在情绪上形成了较大的对比,给人心灵深处一种难以言说的激荡感。表现出了较强的技巧性,给演唱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演唱者具备扎实的唱功和比较宽广的音乐。《凭你那美丽的小手》前半部分速度较慢,演唱较长时间的慢板容易产生单调疲倦感,使人兴味渐使,越唱越慢。这样与后面有变化的部分衔接时就显得不那么自然。虽然这首歌曲的后半部分并不是激越的快板,但也不是前半部分的单纯发展。而是变成了快与慢、强与弱、跳跃与流畅的对比。这种对比主要发生在第二部分柔版与后面还原记号之间。这种情绪上的细腻对比就为演唱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歌曲开头为弱起(见谱1),这种弱起的处理更加强化了歌词的含蓄,不是直接告诉人们爱人有对美,而是从她的小手说起。音乐开始及其优美流畅,特别是

谱例1:

大提琴的奏出,表现了埋藏在歌者应深处的爱意正在蠢蠢欲动准备涌现出来,一吐为快。在演唱二十三之二十六小节的长句子时要特别注意气息的保持和均匀。同时,抒情要显中肯,柔中带刚抑扬顿挫。因为真正的爱情是无法言说的,歌者用直白的语言去表达爱意,但并不代表他能得到爱情。因此这种柔情中又蕴藏着坚定不移的刚毅之情。如果说柔情感染了微风、山岩和绿树,那么正是正中隐藏其中的刚毅之情把世界融合唯一。

第三十七至四十一小节是华彩性的段落,costante这一个词用了一小节的三十二分音符加长颤音来表现(见谱2)。表现了歌者一种激动难耐的心情。这要求演唱者不但要保持气息的流畅连贯和声音起伏的张合力,而且在颤音部分声音要轻巧流动。这一段与前面的含蓄抒情形成明显对比。是对前面隐藏的爱情力量的倾放。但这种对比并没有使音乐的性质发生变化,抒情流畅是音乐的整体性格,变化只是局部细节的。因为歌者对爱人的爱意是一贯的,这里只是一种对爱情朦胧诗意的希求,并不是对爱情结果的具体刻画。所以演唱时与前面部分仍旧要在一条线上上下波动,歌唱的气息要保持连贯。同时也要避免声音的僵硬。

谱例2:

歌曲的结尾用连续的大跳音表现了喝着对爱情的坚定不渝(见谱3),为世界宣读了他爱情的誓言,是音乐达到高潮。演唱大跳音程时,特别是其中最大距离的十二度音程,要多在钢琴上单独模唱这些音程,避免演唱时才去寻找音的高度,唱的似是而非。

谱例3:

在正式上台演唱这首歌曲之前,要多听一些经典的版本,对作品形成自己理解。另一方面抒情性男低音必备的一些表现技巧和基本功底也是很重要的。歌曲的形式内容是客观的,如何去表现这些就取决于我们对它的理解和所具备的演唱技巧。尤其是作品慢板部分的气息保持,颤音、回旋音等技巧,以及结尾处的大跳音成,这些都是对演唱者的高度考量。

[1]赵梅伯.《唱歌的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3]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修订版[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沈旋等.《西方音乐史简编》[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歌者咏叹调莫扎特
封面:倾听莫扎特
万松浦(2023年6期)2023-04-08 11:57:16
秋天咏叹调(组诗)
鸭绿江(2021年35期)2021-04-19 12:23:50
莫扎特
草原歌者的大爱情怀
草原歌声(2019年2期)2020-01-06 03:11:10
蒙古族青年长调歌者——都兰
草原歌声(2019年1期)2019-07-25 07:30:50
王宝钏
——寒窑咏叹调
轻浅不是莫扎特
歌剧(2017年7期)2017-09-08 13:09:37
歌者和履痕
散文诗(2017年22期)2017-06-09 07:55:31
人生咏叹调
民族音乐(2016年6期)2016-08-28 20:07:16
老李的咏叹调
小说月刊(2015年10期)2015-04-23 08: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