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 鹏 (重庆师范大学 225411)
二胡艺术家的红楼情怀
——对于汉《红楼梦主题随想曲》的分析
闾 鹏 (重庆师范大学 225411)
王立平在1984至1987年为电视剧《红楼梦》创作了十三首歌曲。音乐评论家于庆新说:“王立平音乐具有无可替代性”1。居其宏说:“他为电视连续剧《红楼梦》创作的插曲,迷倒了亿万戏迷”2。而于汉根据《红楼梦》插曲创作的《红楼梦主题随想曲》深受二胡演奏者喜爱,著名作曲家刘文金、二胡演奏家闵慧芬,都对此曲给予了高度评价。
于汉《红楼梦主题随想曲》采用了《枉凝眉》《葬花吟》《晴雯歌》等,以下笔者做简要分析:
《枉凝眉》是《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警幻仙子让人给宝玉演唱的十二首预示金陵十二钗命运的曲子第三首。乐曲前两句使用模进写法,前四句给人“起承转合”之感。
《葬花吟》是《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林黛玉吟诵的一首古体诗。王立平《葬花吟》写出了暗淡凄惨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浓烈的忧伤。特别是下阙“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一句,是黛玉感叹悲惨人生的全部哀号。
《晴雯歌》是电视剧《红楼梦》中插曲,歌词是《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中副册判词中的段落。歌曲唱的是宝玉的丫鬟晴雯,晴雯是《红楼梦》中最具叛逆性格的丫鬟,此歌唱出了晴雯的红颜薄命。在贾府大型的游园、聚会、看戏等,它的背景音乐都是这一首。笔者认为,这恰恰是王立平高明之处,通过这一笔法,也刻画出晴雯欢快活泼、无忧无虑的性格。
于汉在其著作《于汉二胡作品集》中对这部作品是这样描述的:词曲根据电视剧《红楼梦》主题音乐变奏而成。集中表现了宝黛的爱情故事,既有两小无猜的幸福与欢乐,又有对封建礼教摧残的怨恨与泣诉。全曲分四段:[1]金玉良缘;[2]两小无猜;[3]惊闻噩耗;[4]香消玉殒。
全曲分为这样四个段落,是对王立平《红楼梦》音乐的创新。通过聆听这首乐曲,笔者发现,四个段落是按照时间顺序发展而来。从宝黛初会到宝黛的两小无猜,再到黛玉葬花焚稿。
笔者进一步对《红楼梦主题随想曲》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些特点:第一段 “金玉良缘”和 第四段“香消玉殒”,分别运用了王立平《红楼梦》组曲中《枉凝眉》和《葬花吟》主要旋律。
于汉《红楼梦主题随想曲》第一段“金玉良缘”是根据王立平《红楼梦》组曲中《枉凝眉》旋律进行转调后得出。而第四段“香消玉殒”同样也是根据王立平《红楼梦》组曲中《葬花吟》旋律片段改编而成。
于汉在前言部分说此乐曲是根据王立平《红楼梦》组曲变奏而成。变奏主要在总谱伴奏部分。于汉对王立平《红楼梦》组曲中的伴奏音乐有着大幅度修改,最突出部分便是:王立平《红楼梦》总谱中,运用民乐队与西洋乐队合奏,产生清澈透明的音响。而于汉《红楼梦主题随想曲》总谱中西洋乐器,仅有大提琴一件,其他均以民乐队合奏,在保持清澈透明音响同时,大大增强本民族固有音乐特色。这是于汉先生一大改革之处。另一大革新在于增加扬琴和笙两件乐器,使二胡与乐队之间的音色更加融合,也增加了乐曲整体表现力。
王立平所作《红楼梦》音乐,居其宏说他迷倒了很多戏迷。我认为可从这方面谈:王立平版《红楼梦》音乐不是戏曲,也不是中国民间音乐,更不是那一时代流行歌曲。王立平用他的阅历,创作出这一音乐,完全可自成一派,为“红楼梦音乐”。笔者根据自己的感受,提出这样的看法,目前在学界尚无人提出,那就是使用了六声调式。正是这种六声调式,使《红楼梦》组曲具有天籁般的感染力。
简单拿《晴雯歌》看,使用了加清角的六声调式,其中出现了do,re,mi,fa,sol,la,却没出现si这个音。这不正是清乐的六声调式吗?而于汉《红楼梦主题随想曲》中,也将这种六声调式的曲风发扬光大。在 “两小无猜”和 “惊闻噩耗”两段中,六声调式也表现的淋漓尽致。
于汉另一大创新在于 “两小无猜”和 “惊闻噩耗”两个选段。几乎没有王立平《红楼梦》组曲的影子。而这两段音乐却与电视剧《红楼梦》音乐形成无缝对接,让人感觉到这就是一个整体。
例:《红楼梦主题随想曲》第二段“两小无猜”主题:
这两小节,仔细听在《红楼梦》音乐13首曲目中并未出现。但又有它的痕迹。第一节前半拍和第二小节组合,构成了《枉凝眉》主题,而第一节后半拍和第二小节组合,构成了《葬花吟》主题,这实在太妙了。
《红楼梦主题随想曲》第71-73小节,是描写“两小无猜”的片段。运用的却是王立平《红楼梦》组曲中《红豆词》旋律。细想,宝黛两个主人公,在他们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少年时代,宝玉遇到了蒋玉函等人,在一次宴会中吟唱了这首《红豆词》。那时正好是茗烟儿带宝玉出去,骗林黛玉说舅舅找他。黛玉见宝玉不归,便心急如焚。正好表现出宝黛二人两小无猜的阶段。
如果说以上创新是精妙的话,那么于汉《红楼梦主题随想曲》的创新可以说是绝妙的。笔者认为于汉《红楼梦主题随想曲》的绝妙之处就在于第三段“惊闻噩耗”。如果说第二段“两小无猜”是王立平《红楼梦》组曲中几个小曲子的变化,第三段“今闻噩耗”可以说是完全脱离了王立平《红楼梦》组曲。笔者在哼唱总谱时发现一个美伦绝妙之处:第三段“惊闻噩耗”运用了越剧的音乐特点。众所周知,在没有王立平《红楼梦》音乐之前,《红楼梦》音乐完全是越剧。而这里脱离王立平,使用越剧素材,绝对可以说是民乐合奏中的一个伟大创新。笔者再查阅越剧总谱,发现了这样的特点:《红楼梦主题随想曲》第109-112小节,
于汉巧妙运用陈刚、何占豪《梁山伯与祝英台》“哭灵”片段,进行《红楼梦主题随想曲》的写作。细细品来,似乎恰到好处。“哭灵”描述的是一个爱情悲剧,而《红楼梦》不也恰恰是一件爱情悲剧吗?文学史上几乎没有人将《红楼梦》与《梁山伯与祝英台》进行对比,但从于汉的创新来看,似乎《红楼梦》与《梁山伯与祝英台》从写作技法上以及主人公的命运来说,确有几分神似。
笔者在学习这首乐曲时也发现了几处值得商榷之处。其一,第一段名曰“金玉良缘”。“金玉良缘”描写的是个宝钗和宝玉的缘分。此段于汉先生使用了《枉凝眉》旋律,而《枉凝眉》恰恰是讲述宝黛的爱情故事。所以笔者认为第一段总结可更名为“木石前盟”。其二,第四段“香消玉殒”,应该是作者写黛玉红颜薄命的悲惨结局,但从音乐来看,采用《葬花吟》旋律,描写的是黛玉葬花的情形,体现了黛玉对现实生活中冷酷无情的哀叹,也是黛玉感叹悲惨身世的全部哀音,是《红楼梦》第27回。笔者认为此处创作除了《葬花吟》之外可加入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描写黛玉之死时的背景音乐旋律,可起画龙点睛之效。
[1]于汉.于汉二胡作品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8:19—33.
[2]王立平.声乐套曲红楼梦总谱【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注释:
1.此说出自于庆新2012年11月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108教室的讲座《音乐评论的写作及其他》,笔者藏有该讲座录音.
2.《新中国音乐史》P180,居其宏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1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