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d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以生命世界领域长期观察课型为例

2015-11-25 02:19陈斐斐王依美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年6期
关键词:交流科学生命

文 陈斐斐 王依美

Pad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以生命世界领域长期观察课型为例

文 陈斐斐 王依美

生命世界领域给学生最直接的体验是启蒙课,然其教学依赖于长期观察。介于长期观察课型授课不连续,资料分享少且杂、难于全面交流展示等困境,给一线科学教师造就了一个“历史遗留”问题。故拟通过课程融合Pad新技术,走进生命世界领域,构建Pad在具体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模式。实践证明,Pad教学模式的运用,使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加强,继而使教与学的形式发生了转变。

一、开展生命世界领域长期观察课程的困境

生命世界领域依赖于长期观察,但学生不擅长长期观察,教与学呈现出不可抗拒的困境。

困境1:教学过程兼具长期性与间断性特点

生命是连续而又缓慢变化着的,又依赖于环境,因此生命世界领域有别于其他教学,除长期性兼具间断性特点,如此教师单元间交叉授课势在“逼”行。于教师表现:多单元同时备课,工作量大,授课内容随机。于学生表现:知识点零散,观察进程参差不齐,观察记录少且简。

困境2:学生观察难于全面与连续

让学生利用观察日记、拍照等传统方式长期记录同一件事物,枯燥乏味,最后观察变成了任务与压力,兴趣与积极性降低。

困境3:课堂汇报困于交流与展示

学生记录多属片段式,相对简略,汇报略显杂乱,让有趣的课堂黯然失色;另局限于时间与空间,不能给每名学生提供公平的有效指导。学生由于在长期观察中得不到有效的指导或评价,继而学习兴趣与执行力同时降低。学生既没有养成长期观察观察的习惯,更没有从中得到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融合Pad新技术 走进新探索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例如pad这一产品的问世,使得教学手段多样化,例如即时汇报、全面互动、资源共享、资料搜集等,摆脱了一些传统教学的困境。目前pad已普及使用的软件系统是Airschool,其构架如图1所示。

图1 Airschool构架图

结合小学科学的特质和实践,目前将其授课模式结合教学实践梳理如下。

1.课前预习 自主探索

生命世界领域的长期观察课,校外比课堂观察时间长,且携带不便。鉴于此,教师可在教学中心发布预习任务,形式可以有研讨、问题、资源、练习、作业、思维导图等。

形式1:发布任务,搜集素材。学生按照预习要求搜集素材,并提交成果。形式有文字、图片、音频、导图等。不仅完成观察任务,更便于教师检查。

形式2:提出问题,交流探讨。学生针对问题,解答或搜集资料,并交流探讨。例如三年级科学“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为单元起始课,其养蚕窍门和饲养兴趣是后续开展活动的关键。课前学生自己或是在家长的协助下,进行资料搜集,多为视频和图片。但在课堂上学生要将其转化成文字和语言的形式,即内化成自己的知识贮备,接替了教师的讲授,还课堂于学生。

形式3:预设情景,实证发现。教师预设观察内容,学生观察实验,并将实验过程录制下来,可上传至公共平台,提供实证发现。例如,凤仙花的弹射传播,蚕宝宝的蜕皮、结茧、摄食、运动等动态过程素材;尤其是像蚕蛹破茧的精彩瞬间,若已进行上传,其他学生都可以轻松提取并分享,如图2所示传统课堂和Pad课堂学生观察课对比,Pad课中每名学生分享并互相学习。

图2 传统课堂与Pad课堂学生观察课对比图

2.新知导入 初步认知

形式1:素材展示,引入新知。教师将自己搜集的素材,或者学生预习中提交的素材进行整理,在课堂中进行展示,并做重点讲解。可通过资源推送、查看预习成果等方式实现。

提取学生中典型的素材进行展示与讲解,这是pad课堂的成功试点,教学更有针对性,从学生中来,到教学中去,学生为解决问题或困难,积极性更高。例如生态瓶制作中,学生对于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和空间问题较难把握,通过典型问题研讨展开课堂,突出主题,深入探究。如图3所示,对28号、32号学生生态瓶制作预习作业的提取,有评价即有交流,较传统课堂汇报式,交流率明显高,不论课堂还是课外。

图3 生态瓶制作上传素材截取

以一个班45人,7组为例,同一时间问答交流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同一时间问答交流情况统计对比

形式2:问题导入,初步感知。实现方式:教师抛出与新内容有关的一个问题,并提供可选答案,学生根据自己对内容的观察进行测评,教师分析结果进行相应指导。

功能应用:统计、投票、练习(选择题)。利于师生、生生评价,更具激励性(如图4所示)。

图4 小组内认真研讨

3.探究交流 深入理解

形式1:对比成果,知识梳理。教师课前审核学生实验成果,课上展示有代表性的实验,并组织小组汇报,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进行知识梳理。

功能应用:查看预习成果、分屏投影、分组研讨。对比实验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组内、组间对比,可将数据进行有效对比和分析。Pad课堂中,可同时进行4块屏幕的投射,即可以随意选择4名学生或4个小组同时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有效开展教学。

4.梳理疑难 课后拓展

形式1:疑难梳理,教师点拨。发布练习,学生作答并提交,教师根据答题结果进行针对性讲解。

功能应用:练习+圈画+投影+评价。

形式2:联系实际,家校合力。在短暂的40分钟课堂上,我们无法充分展开科学教学中涉及“自然状态下的观察、种植、饲养”等活动内容。为此,教师需打开课堂,把教学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让家长参与到科学教学的延伸活动中。家长的参与从时间上、空间上补充了学校科学教学所很难触及的部分,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一个协调、一致的教育过程中,有利于科学教育,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三、结合Pad教学实践 领悟新发现

1.开设Pad课堂 技术教育化

科技发展与教育相辅相成,开设Pad课堂,让学生体验新技术、新科技对我们学习、生活的变化,加强实践能力。

2.提升具象思维 思路清晰化

在传统课堂,教师常会播放准备好的视频或图片,易给学生造成知识的束缚。运用Pad即时视频软件,还原事实于学生,让学生信服。另也告诉学生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对于没有观察到的事情,不可以随便说对或不对,要尊重科学的事实。往往学生争论不休的时候,也是教师最困惑的时候,如何运用好科学的事实,是好课堂生成的前提。教师可运用可靠的新技术,为解自己“百口莫辩”之困。且不论是演示还是汇报,可视率均为100%。

3.鼓励长时探究 习惯成型化

不论何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阅、评价,相互学习、监督。习惯养成需要不断地刺激与保持,利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内化成习惯。我们要用方法,更要用对方法。

4.反馈疑难杂症 助推长期化

长期观察重在长期,但学生对任意一个课题,自由地或自发地进行实验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这种可能性极小。尤其在课外遇到“疑难杂症”时,会影响到学生的观察积极性与兴趣。主题研讨区,亦可作为问题区,师生间和生生间进行相互学习,再加上家长的无形监督,都将助推学生进行长期观察。

四、结束语

Pad的课堂应用目前只是初探,还有更多的软件等待着探索和开发,例如宇宙单元的星空、植物的生长变化等,在无法模拟的情况下,就可采用Pad的演示功能。用新技术服务于教学,从而达到加速教育教学变革和提升的目的。

[1]郝京华.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戢守志.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

[3]国家研究理事会.每个孩子都是科学 让每个学生都具备科学素养[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

作者信息

陈斐斐,本科,小学一级。王依美,本科,小学中学高级,教导主任。杭州市三墩小学,310030

杭州市西湖区规划课题(编号:XHJJ1434)。

猜你喜欢
交流科学生命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科学拔牙
“交流”等5幅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