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条的“大”科技

2015-11-25 08:29:37乐波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年16期
关键词:基地科学科技

文 乐波

“小”九条的“大”科技

文 乐波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九条小学是一所以科技教育特色见长的优质学校,是首批北京市金鹏科技团成员校、北京市环境教育基地、东城区实施素质教育特色校。学校在7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奏出科技教育的华彩乐章。

一、“小”九条的“大”科技

所谓“小”九条,是指学校坐落在东城区东四九条胡同中,占地仅5 000平方米,学生580名,教师60位,只有1名专职科学教师。在东城这个核心城区是一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小”规模学校。

所谓“大”科技,一是指科技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必须纳入到学校的整体办学与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二是指科技教育不仅体现在学校的科技活动、项目、课程、设施中,更体现在校长办学过程中的科学思维;三是指科技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育科学精神与素养。

“小”九条办“大”科技,就是小学校要在科技教育上有大思考和大作为。

我们以科学的教育思想做引领,彰显科技教育“求真”的价值追求。“致真”教育思想应运而生,内涵有三。其一,字义蕴含深意。“致真”是个组合自创词。致:致力于、使达到、意态、精细——表过程。真:真实、确实、清楚——表状态;教育是一个在行进的过程中不断求得最佳状态的事业。科技教育同样是一个在不断地行进中探求最真的育人过程。其二,名人名言启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推崇的教育理念“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揭示了科学育人的本质。如果说:教育的真谛是使他人真,那么,科技教育的真谛就是使他人获得真知。其三,特色学校建设目标所在。教育本身就是一门科学,科学求真,真代表着人类在科学领域上追求的最高目标。这与我校实施科技教育的目标相一致。

我们强调科技教育的整体性,确定了特色学校的发展战略(学校特色≠特色学校),从而落实了“三全”的科技教育理念,即:面向全体师生、融入全部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

我们通过建构学校科技教育体系的策略,将科学管理、科技资源、科学课程、科技活动、科学环境和特色项目编织成网,让科技教育与师生的学习思考、生活实践与精神素养紧密结合,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连接的科技教育生态环境。

二、传承中创新

纵观学校60余年的科技教育发展史,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三模两电、到信息技术、再到特色项目,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到人优我精,再到人精我全”,形成了鲜明的传统与特色,其核心秘诀是:在传承中创新。

1.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精神磁场和能量气场。我们以“致真”教育文化为基础(致力于求得真知)展开了学校科技教育基地群的建设。近三年,建设了多达17个校园科技小基地。从传统项目基地,到骨干项目基地,再到延伸项目基地,逐步形成了“信息工程系列、益智问答系列、绿色环保系列和动植物系列”的基地群。

2.从活动资源建设入手

有设施并不代表着科技教育的优秀。科技教育需要更多地挖掘、扩展、汲取各种活动资源。我们理解的资源不仅是存在计算机中的视频和文本,更应当包括校内外的人、财、物和活动。学校以各种活动为导向展开了资源建设,包括研究性学习系列活动,如与香港学校实施了9年的KC研习共同体;全体师生都要参与的科技教育活动,如科技节、科技游园会、科技实践活动;科技社团、兴趣小组、课外活动形成的趣味科技活动,如信息技术、气象、味道、根与芽心田种植小组;依托班级开展的科学家中队活动,如李四光中队、科学家邮社组织的系列科技活动;“引进来、走出去”为主的科技展示及科技进校园活动,如科技专家进校园讲座授课,参加市、区科技联展。这样的活动资源建设,使学校形成了人人参与科技教育、月月开展科技活动的良好局面。

图1

3.从课程建设入手

学校以活动作为科技教育的动态组成部分,以课程作为稳定长期的静态组成部分。首先确立了大课程观,认为所有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习者参与的教育活动都归属于课程。科技课程体系建设是需要深入思考的。九条科技课程是以科学课为核心,以国家课程的校本主题为补充,以特色校本课程为灵活插入的课程体系。以校本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等通识课程为科技教育金字塔的第一层,是所有学生都要参与的;以彩虹科技班、小菜园、iPad主题活动等选修课程为金字塔的第二层,是兴趣与特长学生参与的;以学生项目研究(研究手册)、工程发明(创意卡)为金字塔的第三层,是专长学生参与的。以不同课程组成的体系,将不同层次、形式的科技教育推送给每一个需要的学生。

三、创新中突破

2014年,随着金鹏团建设的发展与转型,“地球与环境”成了我校科技教育的主力项目。我们认为,这一项目涉及的科学领域比较宽广(地质空间、生态环保、绿色低碳、环境工程、信息技术等),既与学校原有的科技特色亮点相融,又可以引发出许多新的科技教育生长点。因此,没有将其简单地定义于一个科技项目,而是当作学习领域,以系统化为思路,设计若干科技教育工程做抓手,将在创新中寻求新的突破。

1.“488”工程

首先展开的是“488”工程。这是一项基础工程,强调“课程—活动—社团”体系的建立。其中“4”是指4个核心科技课程,第一个“8”是指8个核心科技社团,第二个“8”是指8个核心科技综合实践活动。学校是以传统的多米诺、机器人为先导项目,由项目展开成为工作室,带动后续的社团、工作室、基地的建设。由点到线,然后再织成网。在今后的发展中,“488”体系中,课程、活动、社团会动态变化、有进有出,逐渐形成同“地球与环境”这一学习领域相联系的科技课程、活动和社团架构。有了这样的架构才能支持整个体系更好的发展。

2.有趣教科书工程

“校园是一本有趣的教科书工程”是指:以绿色生态、有趣环境为核心的科技基地与活动体系的建设。近三年建设的17处校园科技小基地,每一处都生动有趣,与活动契合。如自然之角与科普活动相结合、问题墙与问题卡、创意卡活动相结合。在有趣九条工程的第一阶段,我们理解学校设施设备、基地群建设,使校园形成一本有趣的“教科书”。到了“地球与环境”为主要命题的第二阶段,我们将努力使基地与项目、活动、课程、文化联结起来,这样整个学校就是一套需要用全部小学时光来阅读的有趣“教科书”了。将项目化在有趣的环境、活动、课程与文化中才能培养出有趣味的科学苗子。

3.创意工程

创意工程是学生研究与实践的基础工程之一,在“地球与环境”学习领域中我们要做的是鼓励创新和创意、发现和发明。方法是利用校园益智角、问题墙、智慧城市等小基地,相应展开低年级的益智创意活动;中年级与信息技术主题单元课相结合的问题墙、问题卡的问答活动;高年级的创意发明卡和智慧城市创作作品展示活动。创意工程吸引全校学生积极参与到同“地球与环境”密切相关的科技活动中,体现学习领域的意义所在。

4.“小博士工作站”工程

“小博士工作站”以“绿色·生活”为关注方向,我们将引进林业大学及深圳建筑科学院专家。以博士实验基地:屋顶绿化热工系数实验区、北方常见植物实验区、景天类植物实验区、雨水阻流实验区和外墙绿化实验区为基地,观察研究、跟随博士并接受专家指导,形成以“地球与环境”为方向、联结多个基地群、以科技班学生研究项目为主、以绿色生态和水资源为重点研究的工作站。力图通过工作站的研究项目培养出一批批小小科学家。

图2

四、结束语

学校以“地球与环境”为新的生长点,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知;关注生活、关心环境,突出“绿色生活·社会责任”,并在建构科技教育体系的过程中不断创新突破,全力推进特色学校的建设。校长的科学思维决定着学校科技教育的品质。我们在求真的路上永远行进着!

作者信息

乐波,本科,小教高级,校长。北京市东城区东四九条小学,100007

猜你喜欢
基地科学科技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06-01 06:18:10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我的基地我的连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学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学拔牙
探秘心战基地(下)